河南西水坡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就發(fā)現(xiàn)墓主人東西兩側(cè)和腳下分別塑龍、虎和北斗天象圖。古人還把北斗刻在避邪劍上。其奧秘在于北斗七星的形狀恰為一個巨大的聚氣的S形。 從古代風(fēng)水學(xué)的角度來看,這種“北斗七星”式的S形葬式最能夠“聚氣”。 1987年在位于河南省濮陽縣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發(fā)現(xiàn)”中華第一龍”。在一個墓室中部的壯年男性骨架的左右兩側(cè),有用蚌殼精心擺塑的龍虎圖案,龍圖案身長 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長尾,前爪扒、后爪蹬,狀騰飛?;D案身長1.39米,高0.63米。虎頭微低,圜目圓睜,張口露齒,虎尾下擺,四肢交替,如行走狀,形下山之錳虎。墓主人的兩側(cè)用蚌殼精心擺塑的龍虎圖案,被考古學(xué)者驗定為“中華第一龍”。 1987年,濮陽縣西水坡出土的龍虎圖案,目前在全國考古發(fā)現(xiàn)的龍圖案中年代最早,據(jù)科學(xué)測定在距今6460±135年前,故被專家譽為“中華第一龍”。 ……至于墓主腳下的三角形,方向是正北,有了這兩根腿骨,墓主腳下的蚌塑三角形和人的兩根腿骨組成的圖案,就是一個明確可視的北斗圖像。蚌塑三角形是斗魁,其東側(cè)橫置的兩根腿骨就是斗杓,唯如此,這個構(gòu)圖才完整起來。 為什么斗杓用人骨而不用蚌殼呢?《周髀算經(jīng)》中說:“……髀者,股也……髀者,表也?!惫湃俗畛跽J識的影子只能是自己的身影,他們也正是通過對自身影子的認識,最終學(xué)會測度日影的。髀是古人測度日影的表,它的本義就是人骨,換句話說,用人骨測影是髀的原始含義。北斗斗杓用人骨來安排,顯示的正是古人觀念中觀測北斗與測度日影的綜合關(guān)系———晝測日影而夜察北斗。 用人骨做北斗斗杓,同時也強調(diào)了以人為犧牲的祭祀含義。6500年前,古人找到了北天極,并把它看做宇宙的中心去崇拜,而以人為犧牲是古人崇拜北斗、臣服大自然的最好方式。而這種臣服,則是“天子”、“天朝”等觀念的源頭———“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鄉(xiāng)。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jié)度,定諸紀,皆系于斗?!?《史記·天官書》)文中的帝,顯然是天帝,而人間的帝王是天帝的代表,兩帝之間通過“天垂象”、“巫祝(信使)”往來溝通。 回首望,再看那“中華第一龍”薈萃于斯,西水坡45號墓何其壯哉! 在司馬遷看來,斗是宇宙運行的中心點,斗也可能是6500年前的天極———天極也稱太極,從八卦的發(fā)展程序看,太極生兩儀……西水坡45號墓的龍虎無疑是兩儀,兩儀的產(chǎn)生說明當時人們在方位上已能分清東(朝)西(夕)、在季節(jié)上已有春與秋、在空間上已有天與地的概念,但在6500年前那個仰韶文化時代,“四象”是否已經(jīng)形成? 再揭去一層神秘的薄紗,你將驚奇地發(fā)現(xiàn)濮陽西水坡45號墓向我們展示的答案是何等的令人稱奇! 在明十三陵中,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孝陵,主要建筑走向就呈北斗七星布局。孝陵反映的是陵寢地面布局(因地宮未發(fā)掘),已發(fā)掘的明定陵地宮的布局即是仿生前皇宮模式,也是源于天象。在古代,基于原始的宗教迷信思想,大多以為人死后靈魂還在,并且和活人一樣,有飲食起居等各種要求?;诖艘颍瑲v朝帝王的陵墓大多反映著其生前所居宮室的某些形式和特點。 除此之外,在陵墓選址上也與天象有關(guān),陵址的前后左右要有山,象征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以山象征天上的星座,而皇帝的陵則位于星座之間,自然皇帝也置于天宮之上了。 皇帝選陵址,要選能“聚氣藏風(fēng)”的地方,選擇標準是山環(huán)水抱,因山環(huán)水抱必有氣。在風(fēng)水學(xué)中,用“曲則有情”來形容水和路的吉祥。山脈的起伏呈S形,河流則更明顯,總是蜿蜒曲折。明孝陵和明十三陵的選址及設(shè)計是與古代的風(fēng)水理論相合的。 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去分析,皇帝死后,也需要生氣,“北斗七星”式這種S形葬式能夠“聚氣”,有了生氣,就有了萬物,預(yù)示著子孫萬代繁衍旺盛。如果依此而論,帝、后的葬式源于天象是有一定道理的。 目前明代帝王只有萬歷皇帝朱翊鈞的陵被發(fā)掘出來了,其他的陵還未發(fā)掘。但王秀玲據(jù)此推斷,從朱元璋開始明代的帝王可能都采取“北斗七星”葬式。 明定陵1965年5月開始挖掘,1957年打開地下玄宮,至今已過了半個世紀,但是萬歷皇帝的葬式為何采用“仰面朝天,右手扶著自己的面頰”的怪異姿勢,一直是個未解之謎。北京明十三陵特區(qū)辦事處王秀玲女士的一篇論文,首次揭開了萬歷皇帝的葬式之謎,并大膽推斷出明代帝王均為身體側(cè)臥,雙腿微曲如睡眠狀的“北斗七星”葬式。 古人以紫薇星垣比喻皇帝的居處?!氨倍菲咝恰痹诠糯徽J為是極星,指向正北,位于天空中心,在星宿中屬紫微垣。古代常以星象變化預(yù)測人事吉兇,紫微垣對應(yīng)的是人間帝王,是帝星所在。所以極星北斗又被認為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封建皇帝認為自己是上天派到人間的主宰,自稱“真龍?zhí)熳印?,信奉“君?quán)天授”、“天人合一”的思想,視皇位為“天位”,并時刻把自己的行為與天聯(lián)系在一起,每當天空有變化時,他們便“自省”,認為是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對?;谶@種思想觀念,他們將死視為“升天”,所以皇帝升天也就意味著到北斗七星上去住了。 在壯族民間的喪葬意識里,人死了叫做“歸陰”,那么死者在“陰間”里是一種“遭罪”,只有上了“天堂”,才能“逍遙自在”。再者,人們把“北斗七星”當成黑夜里的引路星,所以,要在死者的棺內(nèi)底板的四周各放置一枚硬幣,中間排放三枚硬幣,共為七枚硬幣。這七枚硬幣象征著“北斗七星”,其寓意就是要指引逝者沿著“北斗七星”方向升天。另一種寓意,就是愿逝者永遠都享受到“七星普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