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義釋除妄念經(jīng)

 天地虛懷xia 2018-08-04

義釋除妄念經(jīng)


《中部.除妄念經(jīng)》:如是我聞。一時,佛陀住在舍衛(wèi)城祇樹給孤獨園。佛陀稱呼比丘們說:“諸比丘!”比丘們回答說:“世尊!”

 

佛陀說:“諸比丘!當比丘致力于開展增上心時,有時候,他必須注意五種法。是那五種法呢?”

 

在上述這段經(jīng)文中,‘我’指的是阿難尊者。佛陀入涅盤之后,五百位阿羅漢,在王舍城舉行第一次三藏圣典結集。那時,就是由阿難尊者背誦出巴利經(jīng)藏。

 

所謂‘比丘致力于開展增上心’,指的是什么呢?在此,和修行十善業(yè)道相關的心,只能稱為善心。

 

比這些善心更殊勝的心,乃是作為觀禪基礎的八定之心,這種殊勝的心,就是增上心。也有人說:與觀智相應的心,是增上心。

 

比丘致力于開展,這意味著:比丘勤勉地,從事于培育增上心?!宸N法’,指的是五種實修的方法,或合理的方法。

 

‘有時候’,指的是在某些情況之下。關于這一點,禪修者不是應當時時專注于,他所修行的法門,片刻也不應舍離嗎?為什么在這里,佛陀說:有時候呢?

 

于巴利經(jīng)典中,佛陀將修行禪定的方法,歸類成三十八種。比丘依照自己的興趣,而選擇其中的一種之后,開始靜坐修行。

 

只要在他的心中,還沒有任何煩惱生起,他就還不需要思惟這五種法。一旦有煩惱生起時,比丘就必須借著這五種法,來將煩惱趕走。因此,佛陀說‘有時候’,來指出這一點。

 

一、作意其它對象:在經(jīng)中,佛陀繼續(xù)開示說:“諸比丘,當比丘注意某種對象時,由于該對象的緣故,比丘心中生起與貪、嗔、癡相關的邪惡念頭。

 

這時,他應當注意與善法相關的其它對象。當他將注意力,轉移到與善法相關的其它對象時,他就能夠摒除心中的一切貪、嗔、癡惡念,使惡念止息下去。

 

由于摒除了惡念,他的心得以向內穩(wěn)定、平靜、專注。就好像善巧的木匠或木匠的徒弟,能夠用細的木釘,將粗的木釘打掉、移除、取出。

 

同樣地,當比丘注意與善法相關的其它對象時,他的心就能夠向內穩(wěn)定、平靜、專注?!?/font>

 

注疏解釋上面這段經(jīng)文如下:‘與貪相關’,指的是與貪欲相應。我們必須了解,與貪、嗔、癡相關的,三種妄念的起源及對象。

 

與貪相關的妄念的起源是:與貪欲相應的八種心。與嗔相關的妄念的起源是:與嗔恨相應的兩種心。與癡相關的妄念的起源是:所有的十二種不善心。

 

這三種妄念,都以有情眾生及無生命物作為對象,因為這些妄念之所以生起,乃是由于對有情眾生與無生命物喜愛,或厭惡的偏見所造成的。

 

偏見,乃是透過無知地以世間方式來看待事物,以迷惑的注意來看待事物,而用不如理作意來執(zhí)取對象。如果認為有男人、女人、金、銀等等真實存在,這就是不如理作意。

 

為什么呢?因為就勝義諦(究竟真實法)而言,只有名與色,沒有男人、女人、金、銀等等。

 

所以說,如果還注意到有男人、女人、金、銀等等,就是無知地以世間方式,來看待事物的不如理作意。

 

‘他應當注意與善法相關的其它對象’,這句話指的是:他不應繼續(xù)注意會引起惡念的對象,而應注意該對象以外,與善法相關聯(lián)的對象。

 

在這里,針對‘其它對象’這個用詞的解釋如下:當心中生起對有情眾生的貪念時,不凈觀就是‘其它對象’。當心中生起對無生命物的貪念時,了解無常就是‘其它對象’。

 

如果對有情眾生的貪愛,以這樣的念頭生起:‘這個人的手真美!’‘這個人的腳真美!’‘這個人的臉真美!’

 

禪修者應當以不凈觀的方式,如此思惟:你在貪愛什么?你貪愛他的頭發(fā)嗎?還是他身上的毛?還是指甲、牙齒、皮…乃至尿?

 

這個身體由三百塊骨頭所架構、由九百條神經(jīng)線所纏繞、黏上九百塊肌肉,用潮濕的皮完全包裹起來、再以表皮的顏色加以覆蓋,身上的九個瘡孔和九萬九千個毛孔,經(jīng)常流出骯臟的液體。

 

身體只是一堆骨頭與肉的組合,是臭穢、低賤、可厭惡的,是三十二個部份的總合。身體中沒有實質,也沒有殊勝之處。

 

如此思惟身體不清凈的本質之后,就能夠驅除對有情眾生的貪愛。所以,這里的‘其它對象’,就是以身體的不凈觀,來思惟會引起貪念的對象。

 

不凈觀可分為兩種:止禪的不凈觀及觀禪的不凈觀。止禪的不凈觀,又分為有生命體的不凈觀,以及無生命體的不凈觀。

 

有生命體的不凈觀,就是照見自己身體內在的三十二個部份,以及外在他人身體的三十二個部份,觀察它們都是不清凈、可厭惡的。如此,就能去除對有情眾生的貪愛。

 

無生命體的不凈觀,就是觀察尸體的不凈。先觀察外在尸體的不凈可厭,當定力加深,能夠清楚地檢查到禪支之后,再觀察自己內在。

 

省思:終有一天自己也會死亡,死后就像外在這具尸體一樣。定力加深時,就能見到自己的尸體。

 

能夠如此觀察內外尸體的不凈之后,就能觀察自己所貪愛的有情眾生之尸體,于是就能去除對有情眾生的貪愛。

 

觀禪的不凈觀,是分析到究竟的色法之后,省思這些色法,都與不凈可厭的顏色、聲音、氣味等相關聯(lián)。

 

再者,身體中充滿了各種蟲,身體是蟲的廁所、蟲的醫(yī)院、蟲的墳場。如此觀察內外的不凈之后,就能去除對有情眾生的貪愛。

 

當心中生起,對無生命物如:缽、袈裟等的貪念時,借著兩種去除對無生命物執(zhí)著的思惟,禪修者得以驅除貪念。

 

這兩種思惟就是:無主宰的思惟及無常的思惟。在《念處經(jīng)》的注疏里,講到七覺支的部份時,有這兩種思惟的說明:

 

“這個缽將會逐漸褪色、變舊、產生裂縫、穿孔而最后變成碎片,或因為碰撞而粉碎。

 

這件袈裟將會褪色、穿破,然后用來作擦腳布,最后只好丟棄。如果這些東西有一個主宰的話,它一定不會讓它們毀壞。

 

應當如此作無主宰的思惟,且應當思惟這些東西不能持久,短時間內就會壞滅,如此作無常的思惟。”

 

因此,對引起貪念的無生命物對象,作無主宰與無常的思惟,就是這里的‘其它對象’。

 

當心中生起對有情眾生的嗔念時,慈心修習就是‘其它對象’。當心中生起對無生命物的嗔念時,四界分別觀就是‘其它對象’。

 

當心中生起對有情眾生的嗔恨時,應當修行慈心,依照《降伏嗔恨經(jīng)》、《鋸子譬喻經(jīng)》等的開示來修行。

 

禪修者修習慈心時,嗔恨就會消失無蹤。因此,對引起嗔念的對象而言,慈心就是‘其它對象’。

 

《增支部》里《降伏嗔恨經(jīng)》的開示如下:“諸比丘,有五種降伏嗔恨的方法。當比丘心中生起嗔恨時,他必須以這五種方法來將嗔恨徹底降伏。是那五種方法呢?

 

心中生起嗔恨時,他應當修行慈心…應當修行悲心…應當修行舍心…應當察覺,自己對引起嗔恨的對象,沒有保持正念與反省…應當思惟,每個人必須承受自己所造的業(yè)報。

 

他應當如此降伏嗔恨,這就是降伏嗔恨的五種方法。每當比丘心中生起嗔恨時,他必須將嗔恨徹底降伏?!?/font>

 

再者,當比丘對樹椿、尖刺、草或葉生氣時,他應當問自己:你在對誰生氣?你在對地大生氣呢,還是在對水大生氣?或者問自己:是誰在生氣?是地大在生氣呢,還是水大在生氣?

 

思惟地、水、火、風四大時,對無生命物的嗔恨就會消失無蹤。因此,對于引起嗔恨念頭的對象而言,思惟對象的四大就是所謂的‘其它對象’。

 

當心中生起對有情眾生或無生命物的愚癡念頭時,與佛法相應的五項依止,就是‘其它對象’。

 

五項依止是:一、依照導師的指導而生活起居;二、學習佛法;三、研究佛法的義理;四、在適當?shù)臅r候聽聞佛法;五、探討什么是因,什么不是因。

 

依靠這五項,或運用這五項善巧的方法,就能去除愚癡。或者,比丘也可以運用下列的方法來去除愚癡:

 

在比丘學習佛法時,可透過這樣的思惟來使自己積極進取,他這樣想:導師會處罰在應當學習的時間不來學習的人、不好好背誦的人、以及不背誦的人。

 

前往拜見道德崇高的比丘,請問他們說:“尊者,這個法的道理何在?這個法有什么含義?”如此能夠去除疑惑。

 

前往大眾聽聞佛法的地方,細心地聆聽佛法,漸漸就能明了許多經(jīng)文的義理。

 

他漸漸能精通于辨別什么是因,什么不是因。他能夠分辨:“這是某某現(xiàn)象的因,那不是某某現(xiàn)象的因?!?/font>

 

例如:他了解眼根、色塵、光明和作意,是眼識生起的原因,而不是耳識生起的原因。

 

再者,修行三十八種或四十種止禪法門當中,任何一種法門的人,固然能夠去除惡念。

 

然而,借著貪、嗔、癡的克星、死對頭,也就是五種法或五種實修法來去除貪、嗔、癡時,乃是將貪、嗔、癡徹底地去除。

 

這就好像:用火把、泥土和樹枝來打火,固然可以將火撲滅。然而,如果用火的克星——水,來滅火時,就能將火徹底地撲滅。

 

同樣的道理,用《除妄念經(jīng)》開始時談到的五種法,來去除貪、嗔、癡時,就能將貪、嗔、癡徹底地去除。

 

關于經(jīng)文中提到的:“就像善巧的木匠或木匠的徒弟,能夠用細的木釘,將粗的木釘打掉、移除、取出。”

 

細的木釘是心木做成的木釘,它比木匠要從木板中拔出來的那根木釘更細。粗的木釘,是心木板或檀香木板中一根不調和的木釘。

 

比丘致力于開展增上心,他的心就像那塊心木板;邪惡的念頭,就像那根不調和的粗木釘;而對不凈等修行對象的如理作意,就像那根細木釘。

 

借著思惟不凈等其它對象,來去除惡念,就像以細木釘,來去除粗木釘一樣。這是巴利注疏里的解釋。 (待續(xù))

編摘于南傳尊者的開示


義釋除妄念經(jīng)(續(xù))

二、思惟惡念所帶來的危險。在《除妄念經(jīng)》中,佛陀又說:“當比丘注意與善法相關的其它對象時,如果貪嗔癡的邪惡念頭仍然在他的心中生起,他應當思惟這些惡念所帶來的危險。

 

這些念頭是邪惡不善的、是應該被指責的、它們會導致痛苦的果報。當他思惟這些惡念所帶來的危險時,他就能夠摒除心中的一切貪、嗔、癡惡念,使惡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惡念,他的心,得以向內穩(wěn)定、平靜、專注。

 

就好像喜歡打扮的青春少男或少女,如果有人把蛇的尸體、或人的尸體掛在他的脖子上,他會感到恐怖、恥辱、厭惡;同樣地,當比丘思惟這些惡念所帶來的危險時…他的心得以向內穩(wěn)定、平靜、專注?!?/font>

 

對于上述這段經(jīng)文,注疏解釋如下:就好像一個人的冤家,把拿來的尸體掛在他的脖子上時,這個人會感到震驚。

 

同樣地,如果禪修者自己能以種種方式,理智地思惟這些惡念是應當受到指責的、是痛苦的來源,那么他就能去除心中的惡念。

 

這些惡念是應當受到指責的、是痛苦的來源:因為它們透過不如理作意而產生,因為它們和如理作意相對立,因為它們受到世俗貪欲病所苦惱,而變得不健全。

 

因為這些惡念,是智者所譴責的。因為它們是可厭惡的,因為它們會產生痛苦的結果。因為它們的本質,是不會帶來任何快樂。

 

然而,對于無法自己如理思惟的人,他應當去拜見自己的導師,向導師報告自己在修行上所遭遇到的困擾。或者,他應當求助于自己的戒師,或有德行的同參比丘,或僧團中的長老。

 

甚至,他應當敲鐘集合僧團,將自己的困擾報告僧團。因為在眾多比丘參與的集會當中,必定有多聞的比丘,能夠為遭遇困擾的比丘,解釋說:你應當如此了解這些惡念的禍害。

 

或者,他能夠借著,談論去除對身體的貪愛等言論,來制止受困擾比丘的惡念。這是注疏里的解釋。

 

闡陀尊者的故事:佛陀入般涅盤之后,僧團依據(jù)佛陀的指示,而對闡陀尊者施行梵罰。接受梵罰之后,闡陀尊者就精進地修行,他能夠正確地照見名法與色法。

 

換句話說,闡陀尊者能正確地照見五蘊。他能以觀智,清楚地了解每一蘊的無常、苦、無我本質。

 

當他照見五蘊的無常及無我本質時,他心里想:哦,一切都是無常與無我,但是這些無我的法,卻造作了善業(yè)和惡業(yè)。

 

那么,是誰要承受這些善惡業(yè)的果報呢?是否沒有人承受這些善惡業(yè)的果報?如此,他無法去除斷見和常見。

 

誰要承受善惡業(yè)報?這種想法是常見;既然一切都是無常,那么就沒有人承受善惡業(yè)報。這種想法是斷見。

 

于是,闡陀尊者去見阿難尊者,講述自己所遭遇的困擾。阿難尊者教他《迦旃延經(jīng)》,這部經(jīng)徹底地顯示修行緣起的方法。

 

聽完這部經(jīng)之后,闡陀尊者證悟了初果須陀洹,因為這種對緣起的正見,能夠去除種種邪見。

 

所以,無法自己如理思惟的人,應當求教于自己的導師,向導師報告修行上的困擾。賢明的導師,會指示他去除煩惱的方法。

 

三、忘掉惡念。在《除妄念經(jīng)》中,佛陀又說:“諸比丘!當比丘思惟這些惡念所帶來的危險后,如果貪、嗔、癡的邪惡念頭仍然在心中生起,他應當努力忘掉這些念頭,不應繼續(xù)注意它們。

 

當他努力忘掉這些念頭,不再注意它們時,他就能夠摒除心中的一切貪、嗔、癡惡念,使惡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惡念,他的心得以向內穩(wěn)定、平靜、專注。

 

就好像一個視力正常的人,當他不想看見,進入他視力范圍內的事物時,他可以閉上眼睛,或看向其它地方。同樣地,當比丘努力忘掉這些念頭,不再注意它們時,他的心得以向內穩(wěn)定、平靜、專注?!?/font>

 

注疏解釋說:不應回憶、不應想著這些邪惡的念頭,應當從事其它的事情。就像當一個人不想看到某一件事物時,他會將眼睛閉上。

 

同理,當比丘正在重復地修行,某一種禪修法門時,如果邪惡的念頭在他心中生起,他應當使自己忙碌于其它事情。如此,他能夠去除心中邪惡的念頭。

 

惡念去除之后,他應當再回來靜坐,繼續(xù)修行他一再勤修的法門,專注于該法門的預備相。萬一還是無法去除惡念,他應當高聲朗誦,以前背誦過的批注佛法的文章。

 

萬一這樣忙碌于其它事情時,惡念還是無法去除,若他的袋子里,攜帶著記載佛陀與佛法功德的手冊,他應當拿出來讀誦,以便使心,忙碌于惡念以外的其它事情。

 

萬一還是無法去除惡念,他應當從袋子里拿出一對,取火用的木條之類的東西。將注意力轉移到這些東西上,說道:‘這是上面的木條,這是下面的木條?!员闶剐模β涤趷耗钜酝獾钠渌虑?。

 

萬一還是無法去除惡念,他應當拿出裝盛器具用的容器。如此,注視那些日常用品:‘這是錐子,這是剪刀,這是指甲剪,這是針?!员闶剐?,忙碌于惡念以外的其它事情。

 

萬一還是無法去除惡念,他應當借著縫補袈裟的破洞,來使自己忙碌。只要惡念還沒有去除,他就應當借著從事各種需要技巧的工作,以便使自己忙碌起來。一旦惡念去除之后,他應當再去靜坐,修行自己的禪修法門。

 

但是,他不應當開始從事建筑工作。為什么呢?因為一旦開始建筑之后,即使心中的惡念去除了,禪修者還是沒有時間修行。不過,古代確實也曾經(jīng)有智者,借著建筑來去除惡念。

 

底薩沙彌建筑的故事:以前有一位沙彌,名叫底薩。他的戒師,住在錫蘭東南部底薩市的大寺院。有一天,底薩沙彌報告他的戒師說:“尊者,我不喜歡修梵行?!?/font>

 

戒師了解沙彌的內心傾向,以及適合他的修行方法,他就告訴沙彌說:“這個寺院里洗澡用的水不夠,帶我到吉達拉山去吧?!鄙硰浘妥裾彰疃小?/font>

 

到了吉達拉山,戒師對沙彌說:“寺院是全體僧團共享的僧物,使用僧物的責任重大。替我弄一個私人用的住所吧。”沙彌回答說:“好的,尊者?!?/font>

 

于是,戒師吩咐沙彌,同時從事三件事情:一、從頭開始學習《相應部》經(jīng)典;二、清理山上的一個山洞;三、開始修行火遍處。

 

當沙彌學完了《相應部》經(jīng)典、將山洞清理完畢、并且修行火遍處達到禪那時,他報告戒師說,他已經(jīng)完成了任務。

 

于是,他的戒師說:“沙彌,那個山洞,是你辛辛苦苦清理出來的。今天,你自己先在那里住一晚吧?!?/font>

 

當天晚上,沙彌就住在那個山洞里。山洞里的氣候條件,很適合修行。于是,沙彌修行觀禪,證悟了阿羅漢果,并且就在那里入般涅盤。

 

人們將他的遺體火化之后,建塔供養(yǎng)他的遺骨舍利。一直到今天,人們都將這個塔,稱作‘底薩長老塔’。

 

四、作意于去除惡念的來源。在《除妄念經(jīng)》中,佛陀繼續(xù)說:“諸比丘!當比丘努力忘掉那些念頭,不再注意它們時,如果貪、嗔、癡的惡念,仍然在他的心中生起,他應當去注意這些惡念的來源。

 

當他去注意這些惡念的來源時,他就能夠摒除心中的一切貪、嗔、癡惡念,使惡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惡念,他的心得以向內穩(wěn)定、平靜、專注。

 

就好像一個快速行走的人,他心里想:‘我為什么要走這么快呢?何不慢慢地走?’于是,他就慢慢地走。然后,他又想:‘我為什么要慢慢地走呢?何不停下來站著?’于是,他就停下來站著。

 

然后,他又想:‘我為什么要站著呢?何不坐下來?’于是,他就坐了下來。然后,他又想:‘我為什么要坐著呢?何不躺下來?’于是,他就躺了下來。

 

如此,他逐漸地用比較細的姿勢,來取代比較粗的姿勢。同樣地,當比丘去注意這些惡念的來源時,他就能夠摒除心中的一切貪、嗔、癡惡念,使惡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惡念,他的心得以向內穩(wěn)定、平靜、專注?!?/font>

 

關于上述這段經(jīng)文,注疏里解釋如下:禪修者應當如此思惟惡念的來源,以及來源的來源:這個惡念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助緣是什么?是什么理由造成它生起?

 

他追查:基于什么理由或原因,我須要走這么快?并且他思惟:走這么快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我應當慢慢地走,等等。

 

‘一個快速行走的人’,比喻比丘陷入邪惡的念頭之中?!刈摺扔髑袛嗔诵皭旱哪铑^?!O聛碚局?,比喻切斷邪惡的念頭之后,比丘的心安住于禪修的法門。

 

‘坐下來’,比喻透過修行觀禪,而證悟阿羅漢果?!上聛怼?,比喻他進入果定而度過了一天,果定是以涅盤作為對象而生起的。

 

當禪修者尋找邪惡念頭的來源,及該來源的來源時,他如此追查:邪惡的念頭是具備什么原因,由于什么助緣而生起的呢?

 

這時,他心中的惡念就會變弱。當惡念減到最弱時,惡念就會完全瓦解。當禪修者一層層地追查來源的來源時,就能去除心中的惡念。這是注疏里的解釋。
 

五、以決心擊敗惡心。在《除妄念經(jīng)》中,佛陀又說:“諸比丘!當比丘去注意惡念的來源時,如果心中仍然生起貪、嗔、癡的邪惡念頭,他應當咬緊牙關、舌頭抵住上顎,以決心來擊敗、強迫、摧毀惡心。

 

當他咬緊牙關、舌頭抵住上顎,以決心來擊敗、強迫、摧毀惡心時,他就能夠摒除心中的一切貪、嗔、癡惡念,使惡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惡念,他的心得以向內穩(wěn)定、平靜、專注。

 

就好像一個強者,能夠捉住弱者的頭或肩膀,如此來擊敗他、強迫他、摧毀他;同樣地,當比丘咬緊牙關、舌頭抵住上顎,以決心來擊敗、強迫、摧毀惡心時,他就能夠摒除心中的一切貪、嗔、癡惡念,使惡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惡念,他的心得以向內穩(wěn)定、平靜、專注?!?/font>


關于上述這段經(jīng)文,注疏解釋如下:就好像一個身強體壯的人,借著捉住比他弱小者的頭或身體,就可以控制、降伏、擊敗弱小者,使弱小者疲乏、衰竭、軟弱。

 

同樣地,比丘應當與邪惡的念頭搏斗、戰(zhàn)勝它們、止息它們。他對惡念說:‘我是誰?你是什么東西?’他發(fā)起勇猛精進的心,說:‘即使身上的血與肉干枯,只剩下皮、腱和骨,我也要戰(zhàn)勝惡念?!鹜优e出強壯者的比喻,以便指出上述的意義。
 

在經(jīng)中,佛陀又說:“諸比丘!當比丘注意某種對象時,由于該對象的緣故,比丘心中生起與貪、嗔、癡相關的邪惡念頭。

 

這時,當他將注意力轉移到與善法相關的其它對象時,他就能夠摒除心中的一切貪、嗔、癡惡念,使惡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惡念,他的心得以向內穩(wěn)定、平靜、專注。


當他思惟這些惡念所帶來的危險時…當他努力忘掉這些惡念,不再注意它們時…當他注意去除這些惡念的來源時…當他咬緊牙關、舌頭抵住上顎,以決心來擊敗、強迫、摧毀惡心時,

 

他就能夠摒除心中的一切貪、嗔、癡惡念,使惡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惡念,他的心得以向內穩(wěn)定、平靜、專注。這時,該比丘就可以稱得上,是自己念頭的主人。他能夠使自己想要的念頭生起,使不想要的念頭不生起。

 

如此,該比丘已斷除了貪愛、擺脫了枷鎖,并且透過徹底地洞察我慢,他解脫了一切痛苦。世尊如此開示之后,諸比丘對世尊的教導歡喜信受?!?/font>

 

注疏將上述這段經(jīng)文,稱為結論的部份。就好像一位教導箭術的老師,教導從外國來的王子使用五種武器的方法,然后,他激勵王子說:回去掌握貴國的統(tǒng)治權吧!

 

他指示王子如何運用五種武器,說道:‘如果強盜在路上攔劫你,就使用弓箭;萬一弓箭無效,就使用長矛、寶劍等等,然后就能夠逃脫?!踝诱罩鴮嵭兄?,回到他的國家,取得了統(tǒng)治權,享受治理國家的福報。

 

同樣地,佛陀教導這五種方法,激勵比丘開展增上心,以便證悟圣人的果位。努力開展增上心的比丘在禪修當中,如果會引發(fā)惡念的對象在心中出現(xiàn),借著注意其它對象的教法,他能夠止息惡念,并且在修行觀禪之后,能夠證悟圣果。

 

若無法如此做到,他能夠借著思惟惡念所帶來危險的教法,來證悟圣果。若無法如此做到,他能夠借著忘掉惡念,不去注意惡念的教法,來證悟圣果。

 

若無法如此做到,他能夠借著追查惡念來源的教法,來證悟圣果。若無法如此做到,他能夠借著強力控制的教法,來止息惡念,修行觀禪,證悟圣果。

 

關于‘該比丘就可以稱得上是念頭的主人’這句話,注疏里解釋如下:比丘可以稱得上是善巧于控制念頭轉動過程的人,精通于控制念頭轉動過程的人。

 

以前,他無法使自己想要的念頭生起,使不想要的念頭不生起?,F(xiàn)在,由于他已經(jīng)熟練于控制念頭,他能夠在起心動念上作得了主。所以說:‘他能夠使自己想要的念頭生起,使不想要的念頭不生起?!谑?,他斷除了一切的貪愛。

 

所以,當心中生起任何邪惡的念頭時,你應當以《除妄念經(jīng)》所教導的五種方法,來將惡念去除。如此,你就能避免造作惡業(yè),純粹只奉行善業(yè),并且能使你的禪修日漸有功。 (完)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四季av一区二区播放| 亚洲最大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少妇精品专区性色| 国内真实露脸偷拍视频| 久久热九九这里只有精品| 在线视频免费看你懂的| 亚洲免费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久草视频这里只是精品| 开心久久综合激情五月天| 国产高清在线不卡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日本久久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 日韩中文无线码在线视频| 国产不卡的视频在线观看| 91人妻人人精品人人爽|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黑人暴力猛交精品| 久久人妻人人澡人人妻| 日韩aa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在线午夜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香蕉视频播放| 91人妻人人揉人人澡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四区| 欧美日本道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av大片| 一个人的久久精彩视频| 亚洲天堂男人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不卡视频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熟女少妇|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成人| 欧美av人人妻av人人爽蜜桃 |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好吊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最新的黄色录像在线| 日韩精品视频香蕉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五月婷婷| 精品国产亚洲免费91| 亚洲品质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