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唐代詩人,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現(xiàn)只有《全唐詩》中存其詩二首。雖然他只傳下來兩首詩,但其中一首卻號稱“孤篇蓋全唐”,更是因為這首詩,奠定了他在唐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地位。這首詩便是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一首經典詩作。這首詩沿用了陳隋樂府舊題,描繪出了一幅清麗幽美的春江月夜圖,抒發(fā)了游子和思婦情真意切的離別情緒,并發(fā)出了極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這首詩比較長,共計三十六句,每四句換一韻,通篇集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深遠,想象奇特,音節(jié)讀起來宛轉悠揚。這首詩最大的意義在于它洗凈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具有非常高的審美價值,并因此而素有“孤篇蓋全唐”的美譽。 詩的前八句,張若虛勾勒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只見春天的潮水水勢浩蕩,仿佛和大海連在了一起,這時候一輪明月從海上隨著潮水升上來,非常壯觀。江水彎彎曲曲繞過了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傾瀉在花和樹上,就像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而在月光的照耀下,這春江的一切都被渡上了一層夢幻的銀輝色。使得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 而面對這樣的一個春江花月夜,詩人免不了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兩句說明了詩人在探索著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奧秘。究竟在這江邊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這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痹谠娙说难劾?,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人類的存在才是綿延久長的??梢娫娙藢θ松淖非笈c熱愛。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不知道這江邊的月究竟在等待何人?只能看到月下的江水,奔騰著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人的思緒也在轉變,所謂:“江月有恨,流水無情”,這兩句自然而然地便引出了下半篇男女思的離愁別恨。 從“白云”一句開始,張若虛著重描寫在這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詩人以“白云”“青楓浦”托物寓情。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而接下來的“可憐”八句則是描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之情。詩人把“月”擬人化,來抒發(fā)思婦的情,“徘徊”二字最為傳神??偟南聛?,這幾句生動地表現(xiàn)了思婦內心的惆悵和迷惘,最后只好托明月來遙寄相思之情。 最后八句則是描寫游子,其中的落花、流水、殘月均是詩人為了烘托游子的思歸之情。尾句,這位游子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夜里,不禁思索,到底有幾人能乘月順利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這月下的情,既是游子和思婦之間的思念之情,也是詩人自己的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的心里,令人心醉神迷。 綜觀張若虛的這首詩,他借樂府舊題譜寫出了天下眾多人的心聲,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一直令后人傳誦不已,并對后世引起深遠的影響。詩中很多名句也被后世詩人所化用。如崔顥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的化用,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可能是根據(jù)“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