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交響詩的音樂美學觀 在19世紀歐洲音樂的史冊中,弗蘭茲?李斯特占有很特殊的地位,他的名字與鋼琴家、作曲家、音樂社會活動家等稱號相連。李斯特被后人看作是浪漫主義理想的化身。 ——1、音樂美學簡答題丨李斯特的音樂美學思想;2、給演奏專業(yè)的李斯特音樂美學思想須知;3、彈了那么多李斯特,來讀這本《李斯特傳》;4、這本研究文集刷新了我對李斯特的理解;5、送你一本500頁的《李斯特研究指南》 李斯特的事業(yè)屬于世界范圍,音樂也兼收并蓄。許多不同因素滲入到他的風格中。匈牙利民族傳統(tǒng)的因素是其音樂創(chuàng)作的首要因素,不僅表現(xiàn)在以民族旋律為依據或受其啟發(fā)的作品中,也表現(xiàn)在他那火一般的氣質上。除此背景外,還有他早期在維也納受的教育,巴黎的浪漫主義文學的強烈影響,李斯特所寫的一切幾乎都有點明的或者可以想象的標題。 作為一名浪漫主義時期的偉大鋼琴家,他的地位是毋庸質疑的。作為一名管弦樂作曲家,盡管人們對他作品的評價不盡一致,但他在音樂史上的突出貢獻是無以辯駁的。李斯特最大的成就就是發(fā)展了名為“交響詩”的標題音樂。“交響詩”表現(xiàn)出李斯特要發(fā)展新的和聲語言的強烈愿望。他以全新的原則來指導交響音樂的創(chuàng)作,但李斯特的交響詩與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的標題交響曲有所不同,他不是戲劇場面和故事情節(jié)的描繪,而是一種詩的意境和思想的表現(xiàn)。 交響詩都是單樂章的作品,篇幅短小,曲式自由。它們都冠以描繪性的標題。因為比較短小,所以不按傳統(tǒng)次序分樂章,但每一首交響詩都是一個連續(xù)不斷的形式。 古典音樂紀錄片丨《交響詩與李斯特》 一、交響詩之標題性原則 交響詩是李斯特對西方音樂的最重要貢獻。當他為柏遼茲的標題交響曲歡呼時,就闡明了自己對音樂標題性的理解。他認為音樂家使自己的音樂和標題“文字所表現(xiàn)的思想融合為一個整體”,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這種新形式既是音樂史中早已存在的現(xiàn)象,又是當代及未來藝術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他的13首交響詩正是這種理念持有的實踐,并將標題音樂的原則與內涵引向深化。 李斯特在他的交響詩中,力圖使音樂、文學、美術相聯(lián)系。他的交響詩著意表現(xiàn)偉大人物為崇高的理想和人道主義,為光明和自由而斗爭的精神及其最終的勝利。這13首交響詩中,最杰出的作品是《前奏曲》,它借用拉馬丁的詩《普羅米修斯》?!肚白嗲凡⒎求w裁之名,而是具有含義的標題。這部作品初稿完成時,并沒有標題,當作曲家讀了拉馬丁的詩篇《詩的冥想》之后,受到了人生是死亡的前奏這一比喻的啟發(fā),才加上了后來的標題,但是交響詩的內容,卻與拉馬丁詩篇的觀念截然不同,它摒棄了以死亡為歸宿的消極悲觀的因素,而且在經受暴風雨的洗禮后,才能獲得真正的歡樂,從而有利地肯定了人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 李斯特為了用音樂來融化這些詩歌內容而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形式,它不是簡單的“標題音樂”,更多的是一種喻意深長的情感體驗,突出的是原作那顯現(xiàn)或隱含的詩意及作曲家內在情緒的表現(xiàn)。 李斯特交響詩《前奏曲》 二、交響詩之交響性思維 貝多芬以后的交響樂歷史與貝多芬之前的歷史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因為它不是一條由相互咬合的事件而形成的鏈條,直到李斯特的交響詩的出現(xiàn)。李斯特的交響性理念通過一種嘗試――即放棄交響樂陳腐形式而發(fā)展一種全新的交響性理念。 李斯特的交響詩既像交響曲那樣體現(xiàn)其深厚的思想內涵,同時又比交響曲更精煉集中,如同詩一般簡潔,它采用單樂章結構,以多段不同速度和性質的音樂互相沖突又緊密相連,音樂不間斷地展述從而融合成一個有機整體;內部同時包含了奏鳴曲式的三部分(呈示部、發(fā)展部和再現(xiàn)部)邏輯性結構,但又根據內容所需而自由處理音樂材料間調性安排及結構關系。 在作品的寫作手法上,李斯特廣泛運用傳統(tǒng)的動機發(fā)展手法,通常集中于單主題的展開與變形處理,并將其貫穿于整個交響詩中,這種主題變形手法在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中已經以“固定樂思”的方式出現(xiàn),而且和瓦格納樂劇所運用的“主導動機”非常近似,李斯特在此綜合并發(fā)揮了交響性的思維。 李斯特音樂中最主要的元素,并不是長旋律,而是銳利的短動機。他的主題旋律一般是建立在一個短小的類似簡單的基本音型或動機上,然后這一動機衍生出骨架相同而情態(tài)各異的主題。根據標題的需要,這些主題可以作必要的變形與修飾。因此,造成了高度的旋律統(tǒng)一性。盡管它們都是單樂章,但卻是一個連續(xù)不斷的形式,其段落順序和主題結構仍有古典交響曲的痕跡,最典型的例子是交響詩《前奏曲》和《塔索》,這些曲子的形式結構不受任何固定格式的約束,而是以一個基本動機出發(fā),加以變化而形成適應詩的內容。 李斯特的交響詩具有大型管弦樂隊配置的豐富音響,而且突出樂器的特殊色彩??梢?/span>,李斯特的手法具有明顯的古典交響樂的思維特征,不過它不同于某些概括性過于抽象的純音樂。 李斯特從貝多芬、門德爾松等人的序曲中,敏銳地悟到器樂曲的理想形式,他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又豐富了舒伯特、門德爾松、舒曼等人在主題思索方面所積累的經驗,開創(chuàng)了單樂章的交響詩體裁。這種材料緊湊、構思一貫到底的簡練形式,易于發(fā)揮作曲家的才能,無論在體裁、和聲、織體各領域,都對后世眾多音樂家產生深遠的影響,并迅速使它發(fā)揚光大起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