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團隊子繇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shù):1089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諸葛亮死后就葬在定軍山,為什么從未遭盜墓? 答:諸葛亮曾在臨終前留下遺命,死后將自己葬于定軍山。而現(xiàn)代考古發(fā)掘也已證實,陜西漢中的勉縣定軍山下,確有一座武侯墓。既然千百年來,諸葛亮的長眠之地已不是秘密,那為何其墓葬卻一直未遭盜掘呢?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還是和他的遺命薄葬有關。 一、遺命薄葬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蜀漢大軍進行第五次北伐。不想,北伐大業(yè)未竟,諸葛亮就病逝于五丈原軍中。臨終前,諸葛亮對自己的后事作了一番交代:“死后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諸葛亮反復強調(diào)自己死后只在漢中定軍山下依山起墳,墳不必太大,只容下一口棺材便可,入葬時只穿隨身便服,此外不要再隨葬任何器物。 我們知道,絕大多數(shù)的盜墓行為都是見財起意,歷史上被盜墓者垂涎的墓葬,大多是隨葬著珍寶厚幣的陵寢,很多墓葬因此遭到多次盜掘。墓葬的隨葬品越豐厚,被盜掘的風險就越大。而諸葛亮的墓中未置放任何金銀珍寶,所以那些但為求財?shù)谋I墓者,自然也就不會對它產(chǎn)生興趣了。 二、受人敬仰 后世傳說常常將孔明美化成神一般的存在,我們雖不能將其當真,但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諸葛亮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歷史上的諸葛亮終其一生都在為漢室復興而鞠躬盡瘁,他的公正無私、勤廉忠義和他在丞相位上給蜀漢帶來的轉(zhuǎn)機,都使他深受帝王百僚的尊敬和百姓的愛戴。 在諸葛亮死后,蜀漢官吏和百姓常因懷念丞相而在道旁和市井中進行私祭,但這么做在當時是擾亂禮秩的行為。為此,百官曾聯(lián)名上書,要求朝廷建造武侯祠來表彰其功以享祭祀。景耀六年(公元263),劉禪下令為諸葛亮修建了武侯祠。 康熙帝曾說:“諸葛亮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乾隆也曾評價諸葛亮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可見諸葛之名享譽后世。后人的尊崇敬仰也,是武侯墓無人盜掘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武侯疑冢 民間一直以來都流傳著關于武侯疑冢的傳說,有人認為諸葛亮為防止死后墳墓被掘,特意設置疑冢,以掩蓋其真正所葬之地。諸葛亮是否真的曾設疑冢,我們不得而知,但在后世確實出現(xiàn)了武侯疑冢。 就在今天的武侯墓園中,還有一座“雙桂大墓”,墓前赫然樹立著萬歷年間金陵趙健所書的石碑。原來明朝人趙健因為敬仰諸葛亮,想來此處尋墓祭拜,他根據(jù)史書記載和堪輿學識,判斷此處的“雙桂大墓”即為武侯墓,還特意為此墓立碑:“漢盡相諸葛武侯之墓”,由此也確實讓不少人難辨其真?zhèn)巍?/span> 此外,還有一座“武侯真墓”,此墓前有嘉慶四年陜甘總督松箔立碑。現(xiàn)在已經(jīng)確認此“武侯真墓”并非諸葛亮之墓,但此墓何人所為,又為何出現(xiàn),我們不得而知。但無論其是有心還是無意,這么多座武侯疑冢,想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達到混淆視聽的效果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話說武侯墓》、《武侯“真墓”不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