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蔣;請點擊上面“天下蔣氏”關(guān)注,擁抱天下蔣氏大家庭,和各地宗親交流,攜手同行,弘揚蔣氏文化,共建繁榮蔣氏,傳播蔣氏正能量,這里是免費“查家譜、閱古跡、讀資訊”一站式互動家族平臺。
一、據(jù)湖南麻陽縣蘭里鄉(xiāng)江平村珍藏的89代宣公老譜記載:“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丁亥,澄公因橫公罹羌讒冤戳,偕諸兄并竄江南......”。查馮君實主編的《中國歷史大事年表》:“建武三年夏樊崇、逢安被害”??磥恚瑱M公被冤戳與樊崇被害,都是建武三年,年代相同,死亡的原因也相似。再查《中國歷史辭典》:“樊崇(??-27)新莽末年赤眉起義軍首領(lǐng),字細君,瑯琊(今山東諸誠)人。天鳳五年(18),在莒縣發(fā)動起義,引兵入泰山,外號“三老”,以作戰(zhàn)勇猛著稱。在成昌(今山東東平西)大破新莽軍隊,所部發(fā)展到十余萬人,號赤眉軍。公元25年立劉盆子為帝,他因不識字,任御史大夫,掌握軍隊實權(quán)。率軍攻入長安,消滅更始政權(quán),絞死劉玄。后因饑荒乏糧,向東撤退,被劉秀所部包圍,崤底一戰(zhàn)投降,不久與逢安擬再起,事敗被殺”。 二、為了進一步查明橫公是否也是瑯琊(今山東諸誠)人?現(xiàn)查:湖南麻陽老譜記載:橫公的長子:穎,娶瑯琊王代女;次子:鄭,娶瑯琊王賢女;三子:川,娶瑯琊王璨 女;五子:漸,娶瑯琊王諫女,封顯國夫人。再查:《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瑯琊-秦置。治所在瑯琊(今山東膠南縣瑯琊臺西北)。西漢移治東武(今諸誠),轄境相當(dāng)今山東半島東南部。這證明橫公的籍貫和樊崇一樣,都是瑯琊人。 三、現(xiàn)已知樊崇是赤眉軍領(lǐng)袖,以作戰(zhàn)勇猛著稱,崤底一戰(zhàn)投降。再請看江蘇《茗嶺宗譜》首卷《逡遒侯橫公像贊》記載:“身都上將,手握重兵,運奇謀於帷幄產(chǎn),震勇略於疆場,崤底戰(zhàn),赤眉授首......”。以此證明這兩者記載完全一樣,樊崇與橫公是一個人。 四、《逡遒侯橫公像贊》的撰寫人馬援,據(jù)《中國歷史辭典》記載:馬援在新莽末,任漢中太守,后歸劉秀,十七年(公元41年)拜伏波將軍。聲言:男兒當(dāng)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后病死于進擊武陵五溪蠻軍中。他與橫公是同代人,應(yīng)該說:他也是橫公(樊崇)被害的知情者,是歷史的見證人。因此,他撰寫的《逡遒侯橫公像贊》最能證明樊崇就是我祖蔣橫。 五、這里我有三張橫公的畫像,第一張是江蘇《茗嶺宗譜》首卷上的。第二張是江西《??亭族譜》首卷二上的。第三張是湖南麻陽縣蘭里鄉(xiāng)江平村珍藏的89代宣公老譜上的。前面兩張畫像,都戴著官帽,唯獨第三張畫像,頭扎布巾,特象農(nóng)民。由此可以證明橫公是赤眉軍領(lǐng)袖樊崇。 六、橫公(化名樊崇)為什么要領(lǐng)導(dǎo)赤眉軍造反?其目地何在?光武帝劉秀為什么殺了他又給他平反? 現(xiàn)據(jù)史書記載:公元前16年,王莽因為是王太后的侄子,被封為新都侯。到公元1 年,王莽由原大司馬王根推薦,也當(dāng)了大司馬。九月,中山王劉衍九歲稱帝,王太后臨朝,王莽輔政,統(tǒng)攬大權(quán)。他自比周公輔佐成王,并暗中指使蠻夷獻白雉雞,王太后知道后,即下詔封王莽為安漢公。為了收買人心,他大量封官許愿,但不給封地和加薪,他處處裝做溫、良、恭、儉、讓的樣子,矯情作偽,雖然沒有人敢揭露,但多數(shù)正直的大臣,紛紛辭職和引退。我44代祖兗州刺史蔣詡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以病歸故里杜陵,荊棘塞門,別開三徑,日與故人求仲、羊仲游,自號橐(即一種口袋),字巢仙。莽知,以安車三聘辭不赴”。而那些趨炎附勢者,卻百般奉承王莽。王莽的兒子王宇多次勸諫父親,反被下獄,飲藥而死。公元五年十二月,王莽毒死平帝。六年五月自稱假皇帝。八年十二月自稱皇帝,國號“新”。由于王莽大搞復(fù)古改制,更加激化了階級矛盾,不僅直接觸犯了原漢朝統(tǒng)治階段的根本利益,也激起了全國農(nóng)民的反對,當(dāng)時反莽起義最大的幾只:南有綠林,北有銅馬,東有赤眉。 據(jù)《中國歷史大事年表》記載:公元十八年瑯邪樊崇起義于呂(今山東呂縣)轉(zhuǎn)入泰山,合瑯邪人逢安,東海人徐宣轉(zhuǎn)攻青、徐間。公元二十一年正月王莽遣太師羲和、景尚等將兵擊青、徐義軍。公元二十二年二月樊崇擊殺景尚。劉秀起兵應(yīng)綠林。七月赤眉軍大敗莽軍,殺更始將軍廉丹。公元二十三年九月,王莽被商人杜吳殺死于漸臺。十月劉玄在洛陽稱帝,樊崇等至洛陽,被劉玄封為列侯。他因為見劉玄昏庸,復(fù)歸其營。公元二十四年赤眉軍入關(guān)中。公元二十五年四月,公孫述即皇帝位。六月劉秀即皇帝位于鄗南。赤眉軍立年僅十五歲的放牛娃劉盆子為皇帝。九月赤眉軍入長安。十月劉秀定都洛陽。建武三年(27年)正月,劉秀以馮異為征西大將軍。閏月赤眉軍被馮異敗于崤底,男女八萬人投降。同年夏樊崇、逢安被害。 據(jù)1972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從陳勝吳廣到太平天國-中國農(nóng)民戰(zhàn)爭史話》一書記載:公元18年瑯邪人樊崇,在莒縣領(lǐng)導(dǎo)農(nóng)民起義,這支隊伍保持農(nóng)民階級樸素的作風(fēng)和較好的紀律。他們提出“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chuàng)”的口號,行軍作戰(zhàn)沒有文書、旌旗、部曲、號令;地位最高的首領(lǐng)稱“三老”,其次是“從事”,再次叫“卒吏”,互相間稱“巨人”。為了作戰(zhàn)時不與莽軍混淆,樊崇的隊伍人人便把眉毛涂成紅色,所以,史稱赤眉軍。從《中國歷史大事年表》可清楚看到光武帝劉秀起兵比赤眉起義遲3年,他是在橫公(樊崇)率赤眉軍,大破莽軍,即將推翻王莽政權(quán),大獲全勝之時才起兵的。只因他是劉邦的第九代孫,所以由他收拾殘局,當(dāng)了皇帝。又據(jù)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由冷成金著《讀史有學(xué)問》上冊30頁記述:“劉秀生于公元前6年12月,在他28歲時王莽新政不得人心,加上天災(zāi)人禍,各地農(nóng)民紛紛起義,他借南陽一帶谷物欠收,與兄劉績謀劃起義,得七八千人,后來一度并入綠林軍,全家都在更始帝劉玄帳下做官”。 另據(jù)1995年12月成都出版社出版的巫云山著《光武帝》第19~20回中記述:“劉秀的大哥劉縯、二哥劉仲、大姐劉元因被劉玄手下的人進讒,被劉秀下令殺死。幸虧劉秀的舅舅樊宏與劉玄的岳父有交情,劉秀才保住了小命”?!蹲x史有學(xué)問》稱:劉秀是“柔道”開國,“柔道”治國。正因為他在劉玄面前忍痛,對大哥、二哥、大姐被殺,都裝作不在乎的樣子,所以官位一升再升,由太常偏將軍升至大司馬,并奉旨到河北宛城去做安撫工作,而他則是去發(fā)展個人勢力。他認為樊崇領(lǐng)導(dǎo)的赤眉軍必破長安,于是以韓歆為軍師,李文、李春、程慮為祭酒,馮愔為積弩將軍,封樊崇為驍騎將軍。(詳見《后漢書》上冊254頁)。公元25年正月,樊崇率領(lǐng)的兩支隊伍在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會師,隊伍約三十萬人。六月抵達鄭縣(今陜西華縣北)。12月樊崇的部將謝祿縊殺更始帝劉玄。不僅替光武帝劉秀報了殺兄姐之仇,也為劉秀日后他當(dāng)皇帝掃清了障礙。據(jù)巫云山所著《光武帝》一書記述:“樊崇領(lǐng)導(dǎo)的赤眉軍在天寒地凍缺衣少食,連日征戰(zhàn)疲憊不堪的情況下,由長安向東轉(zhuǎn)移時,被劉秀乘機派兵四面包圍,樊崇帶領(lǐng)將士冒死突圍。崤底(今河南靈寶西屬洛寧縣)一戰(zhàn),八萬赤眉軍投降,還有十多萬沖出重圍。此時,樊崇等人和劉盆子商量,只有投降一條路。于是派劉恭為代表向劉秀乞降。劉秀回答:‘待你們不死耳’。當(dāng)劉盆子和赤眉軍主要將領(lǐng)三十多人赤裸上身,縛起雙手,肉袒投降,向光武帝獻上漢朝的傳國玉璽時,劉秀哈哈大笑,贊赤眉軍有三個優(yōu)點:一、攻城破邑,走遍天下,沒有拋棄自己的家人。二、立君主能用劉氏宗室的人。三、能全體投降,不象有些盜賊為了自己投降,殺首領(lǐng)邀功。于是劉秀下令,讓樊崇等人同家人一起住洛陽,每人賜宅一處,田二頃。對士卒,一律讓他們返回故鄉(xiāng),重整家業(yè)。以后,樊崇、逢安因謀反而被殺”。 這就是歷史對我祖蔣橫(樊崇)的為人和被害經(jīng)過的記錄。我祖蔣橫為推翻王莽政權(quán),出生入死,為恢復(fù)漢朝劉氏統(tǒng)治,忠心耿耿。在他手握三十萬重兵時,都不自己稱帝;投降劉秀后,在手無寸鐵,無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反而“謀反”?!我祖蔣橫公被害,說明自古以來的皇帝,不是流氓、無賴,就是強暴殺人,光武帝劉秀他恩將仇報,先殺我祖蔣橫(樊崇),一看又有童謠罵他,反而說這是司隸校尉(監(jiān)察百官的)進讒,將其殺掉、推卸自己的責(zé)任。然后又裝作痛心疾首的樣子,為橫公平反,給橫公九子封侯。以此彰顯自己是個多么仁義之君。當(dāng)了婊子又立牌坊,這種無恥妓倆,只能更說明他是流氓暴君和所謂的“柔道”高手。 關(guān)于44代祖詡公為什么不仕王莽之朝?47代祖為什么又要起兵反王莽?用唐朝《蔣氏大宗碑》中:“岳牧,有若父臨上黨,子守弘農(nóng),初命立于帝庭,復(fù)增榮于王相,欲加寵異,分錫黃金。依漢室之仁恩,承我祖之光顯,兗州繼美,高世而立,拂衣霸上,不窺王莽之朝,并臥長安,猶載杜陵之水,優(yōu)開三徑,荊棘塞門,名光兩龔游止,三仲跡列於高士,行書於孝,子豈云易哉!”這段話簡要地總結(jié)了自漢高祖開國猛將我35代祖周宗公(化名樊噲)到44代祖蔣詡公,這一時期我族的興旺景象。經(jīng)考證到42代滿意公時,我族在朝遷里,年俸二千石以上的大官,有十人。所以,王莽要改制復(fù)古,我祖當(dāng)然不會答應(yīng),也不會為虎作倀,更不會袖手旁觀。 關(guān)于44代祖詡公,47代祖橫公,相隔四代,同時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上,似乎不太可能。為此,提出以下看法: 據(jù)湖南黔陽熟坪網(wǎng)塘永寧公譜記載:詡公生于漢宣帝十年(公元前64年)丁已。歿于新莽九年(公元17年)丁丑,壽81歲。 又據(jù)湖南麻陽蘭里江平村世宣公譜記載:橫公第三子川,生于漢成帝二十四年(公元前9年)。歿于漢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然而橫公,長、次二子無生年卒年,為便于推算,設(shè)“橫公長子穎生于公元前11年。那么從44代詡公于公元前64年出生到48代穎公生于公元前11年,他們出生之間共53年,五代人按4代人出生計算,平均間隔13.5歲/代,換句話說,每一代祖必須13.5就做父親,年齡過于偏小,這種結(jié)果似乎不太可能?!?/span> 又據(jù)《中國歷史辭典》記載:樊崇字細君,如果47代橫公是詡公的次子蔣崇字君德,那么從詡公出生到橫公長子穎出生,中間53年,按兩代人生育計算,平均26.5歲/代,這樣似乎比較合符實際。此事,留給后人再去考證吧! 湖南黔陽敦睦堂 伯齡公117代孫蔣長楠 2009年2月8日于株洲謹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