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張之洞任湖廣總督,身居要職,是地位顯赫的封疆大吏。而且他開展洋務運動,具有維新意識,是實施變法要爭取的一個重要人物。有一次,梁啟超路經(jīng)武漢,特意前去拜訪張之洞。
梁啟超遞上拜帖之后,在門外等候接見。
張之洞拿到梁啟超的拜帖一看,落款是“愚弟梁啟超頓首”,因此很是生氣,心想:這小子太狂妄了,竟敢與老夫稱兄道弟。當即在拜帖上寫了一句上聯(lián),讓人退還給梁啟超,上聯(lián)是: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無禮稱愚弟
這聯(lián)語高傲自負,更拒人千里之外。
梁啟超見狀,便在拜帖上寫出下聯(lián),又投了進去。下聯(lián)對道: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俠士有志傲王侯
下聯(lián)對答毫不畏懼,聯(lián)語高雅硬朗,氣勢懾人。
張之洞再次看過之后,雖覺得梁啟超狂妄,卻也驚異于他的膽略和才識,就決定與他見上一面。兩人就座攀談,張之洞想壓一壓梁啟超,便說:“這武昌一帶舊稱江夏,我因而想得一句上聯(lián),尚未得到下聯(lián),不知能否賜教?”梁啟超知道張之洞這是要難為自己,可自己也不是等閑之輩,毫不推辭,答道:“請大人賜上聯(lián)?!睆堉凑f道: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四水指長江、黃河、淮河、濟水,長江排在第一位;四時指春夏秋冬,夏排在第二位。正因如此,“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成了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這上聯(lián)聯(lián)語刁鉆,不易對答,張之洞暗自得意。只見梁啟超沉吟片刻,從容答道: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儒釋道三教,以儒為首;天地人三才,人居末位。張之洞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梁啟超未敢明確答復而是對以“何敢在前,何敢在后。”既打消了對方的傲氣,又不卑不亢,可謂十分得體
|
|
來自: 江山攜手 > 《對聯(lián)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