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蕭 恭對慢,吝對驕1,水遠對山遙。松軒對竹檻2,雪賦對風謠3。 乘五馬,貫雙雕4,燭滅對香消。明蟾常徹夜,驟雨不終朝5。 樓閣天涼風颯颯,關河地隔雨瀟瀟6。 幾點鷺鷥,日暮常飛紅蓼岸;一雙鸂鶒,春朝頻泛綠楊橋7。 [譯文] 恭敬和怠慢相對,吝嗇和驕奢相對;水遠和山遙相對。用松樹建成的小屋子和用竹子圍成的欄桿相對應,高雅的音樂和民歌童謠相對。乘著五匹馬拉的車子,一箭雙雕,燭焰熄滅和香氣消散相對應。皎潔的月光徹夜照著,急劇的暴雨下了一整天,秋色凋零,涼風滿樓,云空陰霾,雨落關河。遠處幾只鸕鶿,傍晚時分常飛到開滿紅蓼花的岸灘棲息,一對,早晨常在綠楊橋邊泛波嬉戲。 [注釋] 1慢:輕慢、輕忽、看不起對方。 2軒:原義為古代貴族所乘的車子,參見卷上十三元注,此處指長廊上的窗戶,也可統(tǒng)稱房屋中較大的對外的窗戶。 3謠:歌謠、民謠。古代是一種文體,所以它可以和另一種文體“賦”構(gòu)成對仗。 4乘五馬:太守的代稱。宋人彭乘《墨客揮犀》卷四說,古代一輛車配四匹馬,稱一乘,按照《漢官儀》的規(guī)定,太守出行可增加一馬,故以“五馬”代指太守(相當于現(xiàn)在省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但此處僅以字面意義與“貫雙雕”構(gòu)成對仗。貫雙雕:一箭射中兩只老鷹,形容箭法高超。據(jù)《北史》和《新唐書》的記載,隋朝的長孫晟、唐朝的高駢都曾“一箭雙雕”。 5徹夜:通宵、一整夜。驟雨:急雨、猛雨。終朝:整一個早晨。 6關河:據(jù)《史記·蘇秦列傳》,關河本指函谷關、蒲津關、龍門關、合河關等關卡和黃河,后引申泛指一般山河。 7鸂鶒(音xīchì):水鳥名。體形略大于鴛鴦,羽毛多呈紫色,雌雄相隨,故又名紫鴛鴦。 開對落,暗對昭1,趙瑟對虞韶2。軺車對驛騎,錦繡對瓊瑤3。 羞攘臂,懶折腰4,范甑對顏瓢5。寒天鴛帳酒,夜月鳳臺簫6。 舞女腰肢楊柳軟,佳人顏貌海棠嬌。 豪客尋春,南陌草青香陣陣;閑人避暑,東堂蕉綠影搖搖7。 [譯文] 盛開和凋落相對,昏暗和明亮相對,趙王為秦王鼓瑟的聲音和虞舜創(chuàng)作的《韶》樂相對。輕便的小車和驛站的快馬相對,華麗的綿繡和稀世的美玉相對,馮婦因憤怒而捋起袖子,伸出胳膊感到羞恥,陶潛不肯為五斗米向小吏獻媚,辭官歸隱,范丹無米下鍋以至鍋中落滿灰塵和顏回經(jīng)常斷糧以至簞瓢空空相對。天寒地凍,陶谷取雪水煮茶給黨太尉的妻子品嘗;風清月高之夜,弄玉與丈夫蕭史吹簫引鳳。舞女踏樂起舞,柔美的腰肢像風中的楊柳,輕盈曼妙。少女美麗的面龐,猶如海棠花一樣嬌艷。綠草如茵,花香四溢,路上往來盡是踏春的游客,堂前芭蕉綠影搖動,避暑人品閑茶,破殘棋。 [注釋] 1昭:明亮。 2趙瑟(音sè):瑟為一種彈奏類的弦樂器,據(jù)東漢應邵《風俗通》的說法,瑟為伏羲所作,有四十五弦,每弦各有一柱,上下移動弦柱可調(diào)節(jié)各弦聲音的高低。 據(j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說趙國的國君善于鼓瑟,《楊惲傳》說“婦本趙女,雅善鼓瑟”(我妻子本是趙地的女子,很擅長彈瑟),可見趙地有鼓瑟的傳統(tǒng),故稱趙瑟?!摆w瑟”為樂器,“虞韶”為樂曲,對仗不甚工整。祝明本作“武勺對虞韶”?!拔渖住?,指周武王之勺舞(《禮記·內(nèi)則》“舞勺”下,唐孔穎達解釋說這是“舞龠之文舞”)正與“虞韶”構(gòu)成工對。祝明本的文字比較好。虞韶:即韶樂。遠古的賢明帝王舜(姓姚,名重華)為有虞氏的后代,故稱虞舜,據(jù)說韶樂是他創(chuàng)作的,所以稱虞韶。 3軺(音yáo)車:一匹馬駕駛的輕便軍車,多供使者乘坐。驛騎:驛站設置的單匹馬。參見卷上十三元注。瓊瑤:美玉名。 4這是兩個典故。上聯(lián)出自《莊子·人間世》,說國君征集武士,而支離(一個形體丑陋的殘疾人)也卷起衣袖,露出手臂摻雜于應征者之中。攘(音rǎng),卷起衣袖。下聯(lián)出自《晉書·陶潛傳》。陶淵明做彭澤縣縣令,上級派官員來視察,手下告訴陶淵明,應穿好官服前去迎接,陶淵明說:我不能為了五斗米的俸祿彎下腰去面對這鄉(xiāng)里小人。說完便辭官而去。 5范甑:見卷上十三元注。顏瓢:顏回用來喝涼水的水瓢,代指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墩撜Z·雍也》記載,孔子稱贊自己的學生顏回說:吃一竹筐飯,喝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憂慮,而顏回不改變他快樂的生活態(tài)度。顏回真是個賢人! 6鴛帳:繡有鴛鴦的帳幕,也指夫妻共居其中的帳幕。鳳臺蕭:見卷上八齊注。 7陌:田間小道。 班對馬,董對晁1,夏晝對春宵。雷聲對電影,麥穗對禾苗2。 八千路,廿四橋3,總角對垂髫4。露桃勻嫩臉,風柳舞纖腰。 賈誼賦成傷鵩鳥,周公詩就托鴟鸮5。 幽寺尋僧,逸興豈知俄爾盡;長亭送客,離魂不覺黯然消6。 [譯文] 史學家班固和司馬遷相對,經(jīng)學家董仲舒和晁錯相對。夏曰的白天和春天的夜晚相對。轟轟的雷聲和犀利的閃電相對應,麥穗和禾苗相對。岳飛詞中有"八千里路云和月",杜牧有詩云〃二十四橋明月夜",頭發(fā)束成如角一樣兩個結(jié)的小孩和垂著頭發(fā)的幼童相對。 細嫩的臉蛋像沾著露水的桃花,舞動的腰肢像被風吹拂著的柳枝。 賈誼因傷鳥而作《鳥賦》以表悔恨,周公為避流言而寫了鴟的詩以明志。想去深山拜訪高僧,怎知道那股興致一會就沒有了;在十里長亭送別客人,在即將分手的時刻,內(nèi)心十分難過,不知不覺中,心好像也隨著客人離去了。 △以上對句中,驕、遙、遙、雕、消、朝、瀟、昭、韶、瑤、腰瓢、嬌、搖、晁、宵、苗、橋、髫、等字,均屬二蕭韻。 [注釋] 1班:指東漢大史學家班固。班固字孟堅,其父親班彪撰《漢書》未成而去世,班固繼承父志,歷盡磨難,經(jīng)二十余年寫成《漢書》(其中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續(xù)寫完成)。馬:指西漢大史學家司馬遷。司馬遷字子長,繼其父司馬談之位為太史令,開始寫作《史記》。其間因為替李陵辯護,被下獄,受宮刑,含羞忍垢,發(fā)奮著書,終于完成130篇的《史記》,這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董:指西漢著名的儒家學派代表董仲舒。董仲舒精通儒家經(jīng)典,鼓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家學派成為封建社會的最為正統(tǒng)的學派奠定了基礎?;?音cháo):指西漢著名的政治家晃錯。漢文帝、漢景帝時,晃錯多次提出自己的治國主張,深得國君信任。后因為主張削除諸侯力量、加強中央權(quán)力,觸犯了各諸侯國的利益,吳楚等七國諸侯便以“誅晁錯,清君側(cè)”(誅滅晃錯,以清除皇帝跟前的小人)為借口起兵造反,晃被誅。 2電影:閃電的影子。 3八千路:此處是用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中“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的意思,全詩見卷上二冬注。廿(音niàn)四橋:出自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全詩為:“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必?,二十。 4總角:代指年幼之時。古代男女未成年時,將頭發(fā)束為兩股,形狀似角,分置兩旁,故稱總角。垂髫(音tiáo):代指兒童或童年之時。古代兒童不束發(fā),頭發(fā)下垂,故稱垂髫。髫,兒童下垂的頭發(fā)。 5這是兩個典故。上聯(lián)出自題名為西漢劉歆所著的《西京雜記》卷五。賈誼擔任長沙王太傅,有只鵩鳥停在他家房屋上。長沙的風俗,鵩鳥所停之家,主人死,故賈誼為了排遣憂傷而寫了《鵩鳥賦》。賈誼,西漢人,學問淵博,有政治才干,漢文帝召為博士,升太中大夫。后得罪權(quán)貴,出任長沙王太傅,死時僅33歲,湖南長沙現(xiàn)還有賈太傅祠。傷鵩(音fú)鳥,因鵬鳥而悲傷。鵬鳥,一種貓頭鷹之類的鳥。下聯(lián)出自《尚書·金滕》。據(jù)《金滕》篇的說法,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周公攝政(臨時代理執(zhí)政),武王之弟管叔、蔡叔、霍叔散布謠言,說周公想篡權(quán),并與商朝的遺民聯(lián)合密謀造反。周公說:我如不暫時掌握政權(quán),天下就會大亂,我無法向死去的先王先公交代,我寧可滅掉管、蔡,也不能讓周朝的天下毀掉。于是發(fā)動東征,消滅了叛亂的管蔡集團,并作詩向周成王表白自己的忠心,據(jù)說《詩經(jīng)》中的《幽風·鴟鸮》詩,即是周公為此而作。就,成功,此處指詩寫好了。鴟鸮(音chīxiāo),亦作鴟梟,貓頭鷹一類的鳥。 6逸興:清逸脫俗的興致。俄爾:也作俄而,雙音詞,忽然、頃刻、一下子。長亭:秦漢五里設一短亭,十里設一長亭,為行人休息及送別踐行之所,故后代以長亭代指送別之處。黯然:雙音詞,很沮喪的樣子。 第一段注2,《說文》:“軒,曲輈藩車?!庇?,《集韻》:“軒,檐宇之末曰軒,取車象?!庇纱艘瓿觥按皯簟绷x。 第一段注3,謠從古至今都是歌謠的意思,就我所見沒有看到有資料說這是一種文體。當然,如果歌謠也算一種文體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第二段注5,對《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的翻譯太直接了,我們沒有必要照搬。 第三段注1,說《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一般的說法是:《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凹o傳體史書”這個說法不很準確,因為至少《戰(zhàn)國策》就有紀傳體色彩。雖然《戰(zhàn)國策》編訂年代較晚,但是部分篇章成書年代要早于《史記》。另外,說“董仲舒精通儒家經(jīng)典”,是“西漢著名的儒家學派代表”,這個說法也不算很對。董仲舒是春秋公羊?qū)W的代表,他能夠稱得上“精通”的,大概只有《春秋公羊傳》,因為秦焚書坑儒之后,能夠看到的典籍很少,精通一經(jīng)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 第三段最后一聯(lián),下聯(lián)當出自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鄙下?lián)似亦當有所本,可嘆瀟雪才疏學淺,未能詳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