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在每個朝代都有,有很多的貪官永遠(yuǎn)被記在了歷史書上,在中國的民間有一個大貪官一直被很多人津津樂道,幾百年來仍然是人們的茶余飯后的談資,這個貪官就是和珅,看過一些影視作品的人都知道,和珅這個人的品行可以說是十分的壞,他不斷的利用皇帝對于自己的信任大肆斂財,最后成為了世人皆知的大貪官。 乾隆皇帝死后,和珅就失去了自己的靠山,嘉慶皇帝將和珅關(guān)押賜凌遲處死,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原來和珅的死對頭卻突然站出來為和珅求情,請求嘉慶皇帝減刑,這個人是誰呢? 他就是劉墉,劉墉曾經(jīng)因為父親劉統(tǒng)勛的失勢而仕途受阻,一直在地方當(dāng)著縣太爺一樣的小官,一當(dāng)就是二十年,后來父親被重新啟用,他也迎來了仕途的上升期,再后來陰差陽錯的居然成了和珅的下屬,劉墉的父親一直勤儉自律,剛正不阿,向來就不滿和珅的貪污行徑,一直都與他作對,而劉墉受他父親的影響也一直很討厭和珅,但他卻有一絲圓滑的性格,盡管再討厭和珅,也從不在他面前表現(xiàn)出來,凡事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二人表面上相處非常融洽。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和珅再討厭劉墉的父親,但也不會給劉墉小鞋穿,劉墉得以步步高升。 劉墉在骨子里依然還是希望扳倒和珅的,一次偶然的機(jī)會,他認(rèn)識了當(dāng)時尚在潛邸的嘉慶皇帝,嘉慶雖然在歷史上并不顯山漏水,但是對和珅這種貪官還是深惡痛絕的,但他只是一個皇子根本不可能扳倒和珅,只能眼睜睜得看著和珅在自己的父親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后來嘉慶皇帝登基,乾隆皇帝做了太上皇,乾隆雖然不是皇帝了,但依然還是在把持朝政,嘉慶皇帝不能當(dāng)著自己父親的面把父親最信任的大臣?xì)⒌?,所以也就只能繼續(xù)忍著。 直到乾隆死后,一切都發(fā)生了變化。因為在乾隆退位的事件中,劉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嘉慶皇帝對于劉墉很是器重,而這個時候的劉墉也看到了扳倒和珅的希望,他與和珅的關(guān)系也就不斷惡化,最后甚至兩個人在朝廷上公開斗嘴,所以就在乾隆死后,劉墉就立馬建議嘉慶皇帝對和珅動手,于是嘉慶皇帝把和珅關(guān)進(jìn)了大牢然后派人去抄家,抄家的時候發(fā)現(xiàn)和珅的財產(chǎn)比國庫都多,最后一怒之下就要把和珅凌遲處死。 凌遲處死就是千刀萬剮的意思,而和珅的命運這個時候好像也沒有轉(zhuǎn)折了,就在準(zhǔn)備用刑的時候,劉墉站出來了,前文曾說過,劉墉為和珅求情,要求嘉慶皇帝減刑,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其實劉墉并不是因為出于與和珅的同僚之誼,更不是友情,他是這樣跟嘉慶皇帝說的,凌晨處死是大罪才用的刑,和珅雖然應(yīng)該受此刑,但和珅是先皇(乾隆皇帝)生前最寵愛的大臣,這樣做無異于打了先皇的臉。嘉慶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就將凌遲改為自盡。 劉墉在和珅手下時能持身中正不同流合污,在和珅落難時又沒有因為個人好惡而落井下石,凡事以大局為重,實在是令人敬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