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在與人聊天時常常會因找不到話題而冷場??粗鴦e人談笑風生,聊得熱火朝天,有國際形勢,有本地風云,即使是第一次見面,他們也能很快打成一片,而我總插不上話,像個木頭殼子。 還有在一些微信群里,天天你一言、我一語聊得火熱,雞毛蒜皮的小事、個人內(nèi)心的恩怨煩愁,都抖摟出來。自己覺得不善聊天,也很自卑,或許在別人眼中,我就像個傻子吧。 有時,我也會主動說一些話,可往往說錯話,要么詞不達意,要么讓別人誤會,要么惹人家生氣。過后想想,還是做一個沉默者好了,古人說“言多必失”是有道理的。 微信里曾流行一句話:“人只需要花一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要花一生的時間學會閉嘴。”因為開口說出的除了少數(shù)真理之外,大多是謬論,越是口不擇言,越是會暴露自己的無知和軟弱。許多時候,或許沉默會是更好的訴說。學學小草和大樹,風來便吹,雨來便淋,陽光來了便開顏。花開花落便是一季,即使不曾開花,也心懷夢想和感恩。 再則,話不是隨便說的,你要對你說過的話負責。有些人一張嘴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出的話不經(jīng)過腦子,他們在自我感覺良好、看似十分健談的背后,卻給人一種沒有修養(yǎng)和品位的印象。我曾經(jīng)遇到過這樣一群人,他們活潑、開朗、能言善辯,他們認為人類的存在就是要給這個世界加點音效,不然人和植物有什么區(qū)別?這么說好像也不無道理,畢竟不會說話者往往會被認為是可憐的,電影的發(fā)展也從無聲到有聲,人類的交流也從肢體語言到口頭表述。 但是,當這個社會被這群人占領后,角落里總會遺留幾個沉默的人。 我喜歡聽李宗盛的歌。有人說,少年莫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長者往往比年輕人來得沉穩(wěn),小心說話。不是因為年齡在變化,而是因為前者經(jīng)歷的故事更豐富,讓他們懂得靜下來沉淀、總結、醞釀、爆發(fā)。李宗盛曾寫過一篇文章,他說:“我們在這個時代變成給別人消遣的,那我唯一能反擊的,就是我寫一首歌讓你哭。”這算是對這個千人一面世界的報復,對這個浮躁社會的復仇吧! 時光是老人,所以他很安靜地在人群中流逝;回憶是沉淀,所以它也很安靜地藏在人們心中。當阻擋不了別人的愚昧和無良,當知道語言出擊只會更加拉大彼此的差距,我最終選擇沉默。不制造輿論,不散播言辭,不跟別人一遍遍地去說他人的好壞,這是一種修養(yǎng)?!暗啦煌幌酁橹\”,不必跟不一樣的人爭個高下,所以不評論是非,不追究好壞,不質(zhì)疑不同類的人。在沉默里深思、明白、清晰,做自己。 有些事不必爭辯,懂得自己就是最好。人,至少要平靜。平靜也許沒什么快樂,但至少沒多大煩惱。 人人都有自己的路,不必斤斤計較,也不必強辯。 不花言巧語,不急于辯解開脫,甚至口不擇言,知我者何需說,不知者不必說。 做一個沉默的人,心有大海,靜而無邊。 當然,沉默不是退縮和軟弱,你要學會沉默。 最后,我用李宗盛的一句歌詞結尾:“這世界是如此喧嘩,讓沉默的人顯得有點傻,這些人是不能小看的啊,如果你給他一把吉他?!?/span> 選自《知識窗》2018年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