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方:桂枝(去皮,三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二兩)生姜(切,三兩)大棗(擘,十二枚) 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根據(jù)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現(xiàn)用:桂枝(9克)芍藥(9克)炙甘草(6克)生姜(切,9克)大棗(擘,4枚) 桂枝湯是解肌去風,調(diào)和營衛(wèi)的一張方子,其中桂枝、生姜是辛溫解表藥,有祛風散寒的效果。除此之外,5味藥配伍為兩組,一組是辛甘化陽的藥,一組是酸甘化陰的藥,辛味的桂枝、生姜,配合甜味的甘草、大棗辛甘化陽,增強衛(wèi)陽;酸甘化陰的藥中,芍藥是酸味的,甘草、大棗是甜味的,它們合起來有酸甘化陰的作用,可以增加津液。因此桂枝湯可以養(yǎng)營陰,來補充太陽中風證因自汗出而導致的營陰外泄;辛甘化陽則可提高表陽的衛(wèi)外能力。 另外,白芍和炙甘草的組合也有特殊的意義。把白芍和炙甘草增加到4錢,就是芍藥甘草湯,也稱為去杖湯,可以增加血液流通,加強腿部力量;還可以治療靜脈曲張的毛病。 整張方子可以解表使邪從微汗出而散風寒,同時協(xié)助、增強體表的陽氣,養(yǎng)津液補充流失的營陰,收斂毛孔防止汗液繼續(xù)流失。發(fā)汗祛邪而不傷正,斂汗養(yǎng)營而不留邪,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桂枝湯是仲景先師最著名的代表方,在《傷寒雜病論》許多藥方里,經(jīng)??梢砸姷焦鹬挠白?。 “?咀”原意是將中藥飲片用嘴嚼小,就是把飲片處理得小些以便煎煮;古時候的“升”很小,大約就是現(xiàn)在的杯子或小碗 ;“微火”指的是柴火的微火,按現(xiàn)在的煤氣爐也相當于大火了,一般情況下,感冒等發(fā)表藥煎煮是需要大火,而滋補類則用小火; 中風證是寒邪侵入體內(nèi),也是要用“汗法”驅(qū)邪,但發(fā)表的力量不大,所以要“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而且還要“溫覆令一時許”,蓋被躺一個時辰,即兩小時,現(xiàn)在一般就多穿些衣物,讓體表出汗,而且一點不能受風,也不能烤火;出汗最講究,“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遍身”是身體上下都要出汗,且不能大汗淋漓,否則“病必不除”,萬一淋漓不止,用地瓜粉搞碎涂身可止汗;“瘥”是病愈、見效之意,好了就停藥不吃了,關(guān)鍵是要出現(xiàn)“遍身微似有汗”,還沒好就繼續(xù)吃,而且“小促其間”,間隔短一點,半天就把三次藥都吃掉;如果病重而未愈,24小時都按“小促其間”日夜繼續(xù)煎服,直至“遍身微似有汗”,中風證未解可吃到“二、三劑”,按胡希恕老教授說,一劑藥是三副藥,就是可以吃到6~9副。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是吃中藥的基本禁忌,尤其是感冒更是如此,飲食一定要清淡為主,否則很容易引邪入里,加重病情。要等感冒完全好了再補身子。 |
|
來自: glasssnake11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