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出現(xiàn)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就是天氣太熱,“伏天兒”,就是指農歷“三伏天”,既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一般三伏是有:初伏,中伏,末伏。而最熱的當屬中伏。 三伏時的高溫潮濕悶熱使人非常難受,各種健康問題也可能接踵而來,暑熱暑濕就成了我們防范的重點。 1、別太貪涼 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里,身體調節(jié)能力容易失調,出現(xiàn)多種不適。因此,即使開空調,溫度以26℃為宜,保證室內外溫差別超過7℃;讓空調風往上吹,避免直吹身體,還要護好頸、背、腹、腰、腿等部位。 大汗淋漓后不要沖涼水澡,以免受到風寒濕邪侵襲。夏日貪吃生冷瓜果,容易引發(fā)胃腸炎。受寒后,可以喝姜茶發(fā)汗散寒。 2、飲食開胃 一進三伏天,很多人就會受到“苦夏”的困擾,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開胃”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都能解熱祛暑、健脾開胃。不過苦瓜性寒,體質較差、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此外,雞鴨肉、瘦豬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陰養(yǎng)胃、健脾補虛的功效。 3、“低調”運動 常說的“夏練三伏”,并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鍛煉。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最好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既能起到鍛煉效果,又不至于出現(xiàn)不適。三種運動比較好: 1、游泳: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游泳時人體能夠保持體溫恒定,不易中暑; 2、釣魚:垂釣需要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熱; 3、太極拳:打太極拳既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進氣血在五臟六腑之間的流動,有助于振奮精神。 夏天運動最好安排在涼爽的早晨或傍晚;期間注意少量多次地補水;室外氣溫超過32℃,空氣濕度超過60時,最好選擇在涼爽的室內運動。 4、晚睡早起午補覺 晚睡不是提倡在夏季熬夜,而是要求人們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睡眠時間不要超過11點。中醫(yī)認為“春生夏長”,到了夏天經(jīng)常睡懶覺,不僅得不到休息,反而覺得更疲乏。 所以,夏季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午睡有利于氣血平衡,能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鐘為宜,超過1小時則適得其反,可能干擾晚上睡眠。 5、靜坐除煩 夏天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的時候,人體情緒調節(jié)中樞就會受到明顯影響,人也容易心煩意亂,而老人的夏季心煩指數(shù)會比年輕人更高。 緩解煩躁心情可以采用靜坐的方式,端坐閉目吞津就是一個好方法。方法是:兩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雙目和口微閉,調勻呼吸;待口中津液較多時,將其吞咽,可連續(xù)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動10~15次,可起到養(yǎng)心安神、固齒健脾的效果。 |
|
來自: 雅博學苑 > 《歧黃妙術,追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