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又是分享舊文的時間。正是吃菌子的季節(jié),就找了一篇五年前的文章,關(guān)于菌子,加了一些新文字,送給你們。 那時我剛創(chuàng)辦深夜談吃不久。上班之余,寫寫對于吃的回憶與感受。本來只是自得其樂的舉動,試著放開投稿,居然有許多讀者響應(yīng)。到后來,深夜談吃的編輯工作交給sake,我從編輯變成作者和讀者的身份,看他和其他朋友一起做著做著,好幾年就過去了。 就讓這篇文章,帶我們回到五年前那個夏天吧。希望繼續(xù)收到你們的投稿。 ——韓磊 - 正文 - 汪曾祺先生曾撰文大贊作為食材的云南野生菌??上У氖?,以前去云南不方便,只有望文興嘆的份。更可惜的是,現(xiàn)在去云南倒是方便,野生菌卻也稀罕起來。云南人把各種野生菌統(tǒng)稱“菌子”,人工養(yǎng)殖的菌類,不配享有這個尊貴的名字。早先只養(yǎng)殖鳳尾菇,后來也有草菇、平菇什么的,但只一律叫做“人工菌”,處于食用菌類鄙視鏈的最下層。 菌子是典型的季節(jié)性食品,雨季才有,真是應(yīng)了「不時不食」的古語。記得幾十年前,入夏以后,市場上就大量出現(xiàn)野生菌的身影?,F(xiàn)在也有速凍的,若不是想吃得厲害,還是不要碰的好。 一種牛肝菌 能人工培植的食用菌類,不算很多。最好吃的菌,至今沒有辦法人工培植。松露即是一例?!渡嗉馍系闹袊诽岬降乃扇?,亦是一例。除了松茸,云南還有其他鮮美的野生菌類。其中,雞樅可能是省外朋友比較常聽到的。雞樅在有些地方被叫做三塔菌,鮮食的話,用紅椒絲和幾片云腿同蒸,湯汁用來下飯,極為鮮美。 和其他菌類不同,雞樅附生于樹林中的白蟻巢上。廣東亦有差不多的菌類,因生長于荔枝林,故名荔枝菌。曾與好友漏夜驅(qū)車去從化,找果農(nóng)帶路,拾得三數(shù)斤。再開車回家,已經(jīng)凌晨五點。睡個回籠覺,起身沐浴之后,給荔枝菌也脫衣(削去表皮)洗澡。泥垢盡去,顯出一身白凈來。分作兩半。一半蒸,另一半用蒜片青椒爆炒。午飯就這兩個菜,半鍋米飯消滅殆盡。 半夜去荔枝園中挖菌子 菌子不耐久儲,沒有冰箱的時代,云南人將雞樅洗凈撕成條,用菜油炸透。吃面時,不必肉臊,挾一筷子油雞樅做面碼,咬到嘴里又韌又香,堪比頂級伊比利亞火腿。做涼拌菜的話,拍黃瓜也好拌萵筍也好,雞樅油能令它煥發(fā)一種無可比擬的光芒。 烹調(diào)最麻煩的是干巴菌。菌體細(xì)小,與泥土混為一體,清洗極費力。也用青椒炒,異香撲鼻,嚼起來,你會發(fā)現(xiàn)沒有語言可以形容它的美味,之前洗它的一切艱辛都變成了值得付出的苦役。要我說,干巴菌的美妙,完全不輸給松露。價錢也美麗,如今大概也得上百元一公斤了吧。嫌貴的話,少買一些,用來炒飯也是好的。 我比較喜歡吃青頭菌。青頭菌肉厚味淳,最宜與蒜片、青椒同炒。高溫之下,會滲出粘稠液體,至為鮮美。香港經(jīng)濟騰飛那些年,港人曾愛上“魚翅撈飯”。其實魚翅本身沒什么可吃性,好吃的是那盅千錘百煉得來的濃湯。青頭菌就不一樣,菌體足具彈性的口感,為湯汁撈飯增添無上樂趣。 青頭菌 人工菌也并非完全不可吃。比如茶樹菇,豎向撕開成兩、三條,像蒸雞樅一樣,覆以上好云腿,沸水蒸上十分鐘,就是一味好菜。菌體吸收了火腿咸香油脂,又有嚼勁,真是比廣東“頻倫雞”更方便快捷的菜式。 野生菌愛好者,最好不要到野外自己采摘。就算是常見的荔枝菌,也容易與近江粉褶蕈相混淆,每年廣東都會吃翻多人。云南人愛吃的見手青,若不烹至全熟,食用后會產(chǎn)生幻覺,看見小人飛舞。還聽說有一種菌類,外貌平平無奇,味道鮮美,只是含有某種神經(jīng)毒素,食用者往往大笑不止,至死而已。這算是菌的喜劇,可就是人的悲劇了。 文 / 韓磊 圖 / adege, _Alicja_, skeeze, 韓磊 ;遵循相關(guān)知識產(chǎn)權(quán)協(xié)議使用 BGM / 采蘑菇的小姑娘 - 李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