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先秦】佚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1、涉:過,渡。 2、者:……的人,定語后置的標志。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用刀刻。 5、是:指示代詞,這兒。 6、吾劍:我的劍。 7、之所從墜:(劍)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詞,不譯,用于取消句子獨立性。“所”使謂詞成分“從墜”體詞化,提取“從墜”的處所. 8、矣:了。 9、若:像。 10、此:這樣。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迷惑,糊涂?!安灰?.....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12、行:<動詞>運行。《刻舟求劍》:“舟已行矣,而劍不行?!?/p> 13、之:指“劍”。 14、墜:落。 15、求:尋找。 16、于:到。(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17.舟止,止:停止。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邊上用劍在掉下劍的地方做了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來,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跳到水里尋找劍。 船已經(jīng)航行了,但是劍沒有行進,像這樣尋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刻舟求劍”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變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劍”重于“刻”和“求”;強調(diào)雖然主觀上努力;但不注意變化了的客觀情況;不能相應地采取適當?shù)拇胧?;“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強調(diào)主觀上不努力;僅想坐守等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