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登鸛鵲樓》這首詩,在中國家喻戶曉,甚至連三歲的孩子都能背誦。 在王之渙因這首詩而名動唐朝的時候,鸛雀樓也因此詩名揚華夏,成為中國古代歷史四大文化名樓之一。 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可直接遠眺黃河,成為當時文人墨客時常吟詠的對象,并有數(shù)百首詩詞被流傳下來。 鸛雀樓不僅是四大名樓里唯一的位于北方的名樓,他還與其他三座樓有著不同的位置差別。 岳陽樓,處在岳陽市區(qū)的洞庭湖邊,地理位置極好;滕王閣處在南昌的贛江邊,也是市區(qū)中心地帶;黃鶴樓也一樣,位于武昌一邊的長江沿岸,旁邊就是長江大橋。 而鸛雀樓卻位于運城永濟市西側的五老峰山麓,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建在這偏僻的黃河岸邊呢? 真實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女人——宇文護的母親! 據(jù)史料記載,宇文護在南北朝時,任北周宰相,并統(tǒng)領兵權。后來,宇文護的母親在戰(zhàn)亂時期陷落北齊,被齊王長期幽禁,以此做為籌碼長期要挾,無奈罷兵的宇文護,日夜期盼齊王放母親歸來,于是在黃河岸邊建造了高大雄偉的鸛雀樓,憑欄眺望母親所處的敵國,以此來寄托思母之情。 令小編想不到的是,如此一位位極人臣,顯赫一時的宇文護居然是位大孝子!并為我們留下了鸛雀樓這一千古名筑!讓千年后的我們,在欣賞盛景的同時,更有著深邃的文化哲思!
|
|
來自: 昵稱57133188 >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