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媽媽說:她的孩子無論是游戲還是玩鬧,都不允許自己失敗,不然就會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無比的沮喪和失落,很長時間都不說話。 大多數(shù)家長都會有這種體會:孩子輸不起。 其實,孩子的好勝心強很正常,尤其是在三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形成,都希望體驗到“我能行”,不想讓自己比別人差,一旦體驗到了失敗,就會生氣、暴躁。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在不斷的提升,也就是所謂的“逆商”。 逆商,全稱為逆境商數(shù),一般被譯為挫折商或逆境商,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事業(yè)成功必須具備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這三個因素,在智商都跟別人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挫折商對一個人的事業(yè)成功起著決定性作用。 看到一個這樣一個事件: H從小就是個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從小學到高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深得父母的寵愛和街坊鄰居的稱贊。 一直以來他的目標都是考進北大計算機系。 可是高考那天下大雨,H匆匆忙忙趕往考場后卻發(fā)現(xiàn)忘記帶準考證了,他當場就慌了,連忙趕回家拿準考證,再回來時已經(jīng)錯過了進入考場的時間。 他一路痛哭回家,并且拒絕參加接下來的幾場考試,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了未來。 高考結束的那天晚上,他從陽臺上跳了下去,留下遺書:我是個失敗者。 很明顯,他是一個逆商不高的人,不能正視一帆風順的人生遇到挫折,也不能接受突如其來的打擊,高考可以再參加一次,可是沒有了生命就再也沒有機會去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 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決定你能否走出困境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態(tài)度。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 ,對于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怯步不前;而對于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 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講到:其實我命挺不好的,第一年高考大專的錄取分數(shù)線中英語是40分,但是我考了33分,第二年英語錄取線提高到60分,而我考了55分,總是差那么幾分。 這樣很痛苦,但我還是堅持了去考第三年,因為我認為在農(nóng)村呆下去一輩子就完蛋了,其次,我也看到了我都進步,第一年比第二年高了22分,這樣算下去,再考一年就能考上大專了。 一直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到了第三年,英語考了95分,而我考進了北大。 他并沒有因為兩次失敗而一蹶不振,相反,他還在敗中看到了己的進步,并且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繼續(xù)努力,所以,他成功了。 他表示:父母給孩子傳遞逆商,比要求他考個好大學更重要的多。 孩子的成長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而孩子有沒有逆商,能不能承受住打擊,打擊以后還能不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情是極其重要的。 馬斯洛說:挫折未必是壞的,關鍵在于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 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后都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的失敗和絕望,每個孩子成長的路上都有陽光,也有暴風雨。 作為父母,我們既要讓他學會汲取陽光,獲取幸福,又能坦然面對和承受人生中的苦難和挫折,不要因為承受不住風雨的侵襲,而停止前進的步伐。 只有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不斷的總結經(jīng)驗,不斷成長,才能登上頂端。 畢竟,只有輸?shù)闷鸬娜?,才能贏得漂亮。 來源 | 大西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