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 行書 草書
田蘊(yùn)章書法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186-貌-草訣百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86 【每日一題】 草書千字文和草訣百韻是學(xué)草書的基礎(chǔ)。 萬歷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撰成的《草訣百韻歌》是韓道亨的重要著作。他把主要的部首、用法及部首間的區(qū)別,用五字一句的順口溜編寫出來,非常明確地說明了草字結(jié)體和行筆中的某些規(guī)律。并且還有正楷作對(duì)照,便于記憶。 【 每日一字】 貌是左右兩平結(jié)構(gòu)的字。豸字旁最關(guān)鍵的是寫好帶弧度的豎鉤。
皃,頌儀也。從人,白象人面形。凡皃之屬皆從皃。,皃或從頁,豹省聲。貌,籀文皃,從豹省。
——《說文》 貌,恭頌的樣子。字形采用“人、白”會(huì)意,“白”像人的面龐形狀。所有與皃相關(guān)的字,都采用“皃”作邊旁。,這是“皃”的異體字,采用“頁”作邊旁,采用省略了“勺”的“豹”作聲旁。貌,這是籀文寫法的“皃”字,用省略了“勺”的“豹”作聲旁。
——《象形字典》 貌,形聲。從皃、豹省聲。本作“皃”,從“人白”,象人面形。兒,古文“人”字。本義:面容,相貌,容貌。
——《漢典》
篆書的貌字,像一突出頭面的人形,本義指人的面容、容色、儀表,引申為泛指事物的外表、樣子、狀態(tài)等。字或作從頁(或皃)、豹省聲,則由象形變而為形聲。 貌合神離:外表親密而內(nèi)懷二心。 另: 【構(gòu)造】象形字。古文與頁略同,像人面束發(fā)之形。篆文省去發(fā)并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皃。由于其讀音不明確了,后便另加聲符“豸”(貓)寫作“貌”來表示。 【本義】《說文·皃部》:“皃,頌(容)儀也。從兒,白象面形。貌,籀文皃從豸。”本義指容貌。 【演變】貌,本作“皃”。由于“皃”作了偏旁,便又另加聲符“豸”(貓)寫作“貌”。表示①容貌:彼見吾~,必有懼心|花容月~。引申指②樣子,神態(tài):止于坐隅,~甚閑暇|未見全~。又引申指③外表:禮節(jié)者,仁之~也|~合神離。又引申指④有禮貌: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又引申指⑤樣子,狀態(tài):滔滔,廣大~。用作動(dòng)詞,表示⑥描繪:屢~尋常行路人。 【組字】貌,如今既可單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說文》部首?,F(xiàn)今歸入豸部。凡從皃取義的字皆與頭面等義有關(guān)。 以貌作聲符的字有:邈、藐。 資料主要來源: ①謝光輝主編《漢語字源字典(圖解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華夏出版社,2003年)
mào
小篆1表意,象夸大臉部的人形,隸定為“皃”,義為面容、容貌;小篆2、《說文》籀文改為形聲,從皃,豹省聲,隸定為“貌”。引申為事物的外表或外觀。
【辨析】①以“貌”作音符構(gòu)成的形聲字一般讀miǎo:藐、邈。②貌/容 這兩個(gè)字都表示人的面容、相貌,有時(shí)可以互換或連用。但也有微別:“容”多指面部表情,側(cè)重于神情、臉色;“貌”多指面部形狀,側(cè)重于外貌、面相。 資料主要來源: ①魏勵(lì)《常用漢字源流字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王力古漢語字典》
【186-貌-草訣百韻】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7/09/24/002033728.shtml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