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湯
葛根(四兩40克)麻黃(去節(jié),三兩30克)桂枝(二兩20克)生姜(切,三兩30克)甘草(炙,二兩20克)芍藥(二兩20克)大棗(擘,十二枚20克)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諸湯皆仿此。
先分析一下方子的組成。
漢傳經(jīng)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陽:麻黃3桂枝2生姜3
平:甘草2大棗12枚
陰:葛根4赤芍2
四象解析法:
君藥:麻黃3(溫)
臣藥:桂枝2(溫)生姜3(大溫)
佐藥:甘草2(平)大棗12枚(平)
使藥:葛根4(微寒)赤芍2(涼)
?藥證:
君藥:麻黃 溫 辛苦澀
《神農(nóng)》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fā)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
臣藥:桂枝溫辛甘滋
劉志杰:治傷寒中風。
《神農(nóng)》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jié),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
生姜 大溫 辛
《神農(nóng)》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佐藥:甘草平甘滋
《神農(nóng)》主五藏六府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chuàng)腫,解毒。久服輕身延年。
大棗 平 甘滋
《神農(nóng)》主心腹邪氣,安中養(yǎng)脾,助十二經(jīng),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長年。
使藥:葛根涼甘滋微苦
《神農(nóng)》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赤芍 涼 酸苦
《神農(nóng)》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看看這個方,麻黃汗出,麻黃+桂枝可以考慮這是有太陽傷寒束表了。
這里面含有桂枝湯,把桂枝和芍藥減了量。
桂枝和芍藥調(diào)和營衛(wèi),還可以通上下表里。
同時,減輕發(fā)汗的力量。
這兩味藥的組合以前的課程講過。
《脈經(jīng)》里面說,“病常自汗出,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而外不解,此衛(wèi)不和也。榮行脈中,為陰主內(nèi);衛(wèi)行脈外,為陽,主外。復發(fā)其汗,衛(wèi)和則愈,屬桂枝湯證?!?br>其中,“榮行脈中,為陰主內(nèi);衛(wèi)行脈外,為陽,主外?!?br>這句很好,指出了桂枝和芍藥的用處。
兩味藥把內(nèi)外道路給打通了。
這個方在麻黃、桂枝、生姜的基礎上還加了甘草和大棗補充了津液。
前面說了桂枝芍藥減量是為了減少發(fā)汗的力量,再加上甘草、大棗,這是提示有津液損傷了。
這里有太陽傷寒證,所以一定是有無汗、惡寒、惡風的表現(xiàn)。
結合前兩節(jié)課的內(nèi)容,太陽病有津液損傷,要考慮可能有要向陽明發(fā)展的趨勢了。
此方又加了葛根。
甘滋補津液;苦,涌瀉病邪;微寒,清熱。
這個藥,專入陽明病位,生津液,除熱,尤其是對背部脖子的“痹痛”有專門治療作用。
痹是個什么東西呢?
是麻痹,阻滯不通而痛的意思。
《素問》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
“起陰氣”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能把“水熱”化為津液而上達外布。
這也是它能止陽明里熱下利的機理。
這個藥,本身就是**,用四兩,取偶數(shù),是沉降到下面,去“起陰氣”。
因為葛根能起陰氣,故而能夠治療陽明濕熱下利。
咱們來一起看一下相關條文。
211、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宋31)
這里的太陽病,指的是太陽外感傷寒,所以有無汗、惡風的癥狀。
項背強幾幾,就是患者感覺到從腰的上部到脖子這個區(qū)域緊張,酸痛,簌簌的,象有蟲子或者風一樣的竄。他嚴重了,就要抽筋了,就是痙攣啊,那就要發(fā)展為“痙證”了。
幾幾(疏音),也有解釋為“酸唧唧”的那個樣子。
出現(xiàn)這個癥狀的原因呢,就是風邪損耗津液,津液不養(yǎng)肌肉了。
這條是說外感風寒,出現(xiàn)了無汗,怕冷怕風等一系列太陽傷寒證,但是津液受損出現(xiàn)了輕微的陽明熱,并且不能濡養(yǎng)肌肉故而多了項背強幾幾。
寒邪傷人易產(chǎn)生肢體疼痛困重等,而風邪傷人最易損耗津液,產(chǎn)生津虧的煩溫。
所以選用了葛根湯。
212、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者,葛根湯主之。(宋32)
這條呢,講的就是合病了。
前面方劑分析了,葛根湯,不單是可以治療屬太陽病的。
這條就說了,太陽病也有,陽明病也有,是個合病。
太陽病,一定是無汗惡寒惡風的太陽傷寒證。
陽明病,有里熱下利證。
“必自下利者”,是什么意思?
就是說,必須是有下利癥狀的。
為什么要強調(diào)這個“必”呢?
因為,太陽陽明合病,還有個癥狀,就是“脾約”。
脾約,是由于太陽病汗多或者尿多導致的陽明病胃中干。
這一條,用“必下利”,來和“脾約”做區(qū)分。
那么,太陽有傷寒表證,陽明呢,又有個陽明里熱的濕熱下利。
不用葛根湯,還用什么呢?
這條,大家是不是就都明白了?
在講越婢湯時講過麻黃的“止咳逆上氣”平喘之功,那么在葛根湯里,這個功效會不會體現(xiàn)呢?
無汗使汗不得外發(fā),津液淤滯而不得外發(fā),易造成起上沖胸。
所以《金匱要略》里有補充條文:
13.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太陽傷寒證,無汗的同時小便還少,水分發(fā)不出去,該尿多的,尿反而少。
這是寒邪束表,津液瘀滯外越不得,盡為上逆上沖,肌肉因為津液與寒邪交爭瘀阻而不得養(yǎng),因而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要發(fā)為剛痙。
這條其實也是有個里熱上炎的問題,因為外寒束表,內(nèi)熱發(fā)不出去。但不是太重而已。
書上說用葛根湯治療。
他說要發(fā)剛痙。
“2.太陽病,發(fā)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br>發(fā)熱無汗,還惡寒,出現(xiàn)了抽搐,叫做剛痙。
剛痙的意思是,典型的癥狀要高熱抽搐,要抽搐的劇烈,昏不知人,角弓反張。
就像那個癲癇的大發(fā)作一樣,很重的。
原因呢,就是寒邪束表,熱不得外越,就攜帶津液血液上沖頭腦,同時,津液被寒邪阻遏,不能潤養(yǎng)肌肉,就出現(xiàn)了這個問題。
那么如果發(fā)作了,用葛根湯可以嗎?
也可以的。
里熱不太盛,可以直接發(fā)汗解決,汗和熱就都外越了。
病也就好了。
《傷寒》里葛根湯下還有一條:
213、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宋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