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日本投降前夕,美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擲了原子彈,造成了難以言說的后果,世界為之震驚。這兩顆原子彈,一顆代號“小男孩”,長3米,直徑0.7米,內(nèi)裝60公斤高濃鈾,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另一顆代號“胖子”,長約3.25米,直徑1.52米,重約4700公斤,在距地面550米的空中爆炸,釋放的能量約相等于2萬噸TNT烈性炸藥。
原子彈是毀滅性武器。據(jù)統(tǒng)計,在兩次核爆中,大量建筑物被毀,大約有24萬多人直接死亡,受核子塵埃放射影響間接死亡的更是難以統(tǒng)計。原子彈不同于其他武器,一旦爆炸,除了造成直接的人員傷亡外,最令人恐懼的就是核輻射和核污染。歷來一地一旦受到核污染,人員疏散,商業(yè)凋敝,很快就會淪為“不毛之地”或者“無人區(qū)”。例如,因核污染而被廢棄的普里皮亞季城。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fā)生后,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許多地區(qū)遭到核輻射的污染,數(shù)千人受到強核輻射,數(shù)萬人撤離,普里皮亞季城因此被廢棄。
同樣是受到核污染,廣島和長崎是怎么做的呢?幸存下來的日本人,不僅沒有撤離,反而留下了,并且只用了不到五年時間就完成了恢復重建。
說好的的核污染呢?難道日本人就不怕嗎?其實,不是日本人不怕,而是當時的核爆后果并沒有流傳中的那么嚴重。
這與原子彈爆炸的方式有關。當時的廣島、長崎建筑簡陋,人員暴露,美軍采取了空爆的方式。大家都知道,核爆炸方式一般分為“空爆”與“地爆”兩種,空爆容易造成沖擊波,從而形成更大范圍的殺傷半徑,對地表設施的破壞力更大。事實的確如美國軍方所預料的那樣,核爆之后廣島長崎這兩座城市的居民大量傷亡和地表建筑大部分被毀。但是空爆有一個特點,就是沖擊波、光熱輻射、爆炸產(chǎn)生的核輻射等很具有殺傷力,但是殘留物核輻射卻很少。
當時,廣島長崎雖然直接受損嚴重,但是核爆所殘留的輻射物并沒有達到很高的濃度。一方面,受風向的影響,輻射物在方圓數(shù)百公里的范圍內(nèi)擴散,輻射濃度被一再稀釋;一方面,少量的放射性塵埃受雨水影響,沉淀到地上,形成“黑雨”。“黑雨”只是使得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質(zhì)的含量要高一些。事后,美國方面也證實,這兩座城市因原子彈爆炸而增加的輻射量并不大。
這就說明,除了直接損失外,廣島長崎的核爆造成后續(xù)影響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嚴重。廣島長崎正是基于上述認識進行的重建。
對比核爆,核泄漏才是我們的隱憂所在。前文我們提到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其輻射量相當于400顆美國投在日本的原子彈,福島核泄漏事故中的禁區(qū)依然讓人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