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的產(chǎn)生、創(chuàng)作、傳承和成書經(jīng)歷了上古、中古和近古三個大的歷史時期。 上古是指伏羲、女媧生活的新石器時期;中古是指夏、商、周(西周)時期;近古則指春秋戰(zhàn)國(東周)以后,距今約二千五百多年。 三圣,即指伏羲、周文王和孔子。 伏羲始做八卦,對華夏文明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尊稱為上古之圣; 周文王在八卦基礎(chǔ)上演繹出新的六十四卦,重新整理編輯了卦辭。之后,其子周公又在整理的基礎(chǔ)上編撰了爻辭。自此,卦符便有了文字,圖文兼俱,象意參照,為《周易》的成書奠定了基礎(chǔ),尊稱周文王為中古之圣; 孔子是《周易》承前啟后的近古圣人。撰寫了幾萬言的解讀文字,既有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也有闡釋易經(jīng)原理的,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經(jīng)典。 三易,即指《連山易》、《歸藏易》、《周易》。 《連山易》為神農(nóng)氏(炎帝)所創(chuàng)。神農(nóng)氏將八卦首次演繹為六十四卦。因炎帝又號連山氏,故以象征山的艮卦為首卦,取義為“山之出云,連綿不絕”,又因為夏代流放,故曰“夏道連連”。 《歸藏易》為軒轅氏(黃帝)所創(chuàng),黃帝演繹的六十四卦以坤卦為首卦。因殷商時所流行,故曰“殷道親親”(坤為母)。 《周易》為周文王在羑里(yǒu lǐ)監(jiān)獄里被囚時演繹的六十四卦,以乾卦為首卦,表明天地初開,萬物始生;以未濟卦為末卦,表明一事始末又是一事開始,周而復(fù)始,故名《周易》。又因乾卦為天,天尊地卑,故曰“周道尊尊”。 因年代久遠,《連山易》《歸藏易》已佚。 |
|
來自: 古潤易象 > 《易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