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作品如別人弄,應會做出幾個“舍利”神枝,我沒跟潮,弄出幾個“馬眼”。 ▲圖一 1999年存照。原樁已育了兩年,這是當時的圖,圖片初修過,沒有留修改前圖片。當時此面作正面,另一面也沒留下圖。修改后留下了六個大小不一的截口,后也把“7”小段也修去。整樁共“1—7”七個截口,A大枯干,B原樁留有的“馬眼”。 我弄松,可能是意識,可能是技藝,也可能是理念,人為的枯枝“舍利”,我只施用過兩個作品。一個是2002年,于一條不大的應去枝托,簡單地剪去針段撕掉皮層讓枝托干枯,并沒施用工具。再是一盆大型樹,有一段粗長的干段,去掉太空洞,留著又太高很礙眼,只能修短,修短又須化除截口。我真正不學無術(shù),沒敢下手,一拖數(shù)年。2007年通過陸志偉老師邀請了王選民大師專程幫我施藝,施藝后達到了目的,整件樹觀感得到很大提升。雖效果明顯,但王大師贈我的一套工具,卻刀槍入庫基本未動用。除了對這技藝悟性差,說實話,我這人不愛的不學,更多的是對人為“舍利”的理悟存差異。 ▲圖二 2001年存照。把正反面對調(diào), 圖一的枯干A,從狀態(tài)推算會是挖樁前數(shù)年砍伐留下的殘段,上端仍留刀痕且開始腐化,我覺太礙眼,后去掉。B是原樁已留的一個殘段,年月不短,已風化成一孔“馬眼”。C是與上圖同時修改后的截口。D枝后不滿意也去掉了。M是日后需育粗的飄枝。 ▲圖三 原正面,1—7的截口,現(xiàn)留明顯“馬眼”是1、3、7、A、B,2和5被皮層增蓋已不明顯,4與6側(cè)面才能看到。 ▲圖四 2009年存照。幾年后,M飄枝長粗了,造形也基本構(gòu)作成,C、D兩個截口“馬眼”已顯現(xiàn)。 ▲圖五 2013年存照。 ▲圖六 2015年存照 ▲題名:歷閱千秋 ▲樹種:山松 ▲作者:韓學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