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紅樓夢》的結(jié)局是個謎,只知道“食盡鳥投林,直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正因為如此,大家不認同通行本里的“蘭桂齊芳”以及寶玉參加“高考”。最后是什么結(jié)局,我們知道《紅樓夢》中有許多讖語,伏脈千里,一喉二歌是它獨特寫法,我們可以以此探尋。 《葬花吟》是作者抒發(fā)悲情的巔峰之作,讓黛玉借寶玉丫頭不開門之事尋愁覓恨,作出一首濃郁悲情的詩文。其中有些讓人很不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相逼”,按說黛玉被賈母寵著,如何有這樣的感覺呢?“天盡頭,何處是香丘?”黛玉為何如此悲情,放到現(xiàn)在就是重度抑郁癥,真不知道她會不會哪天自盡。實際上,在寶玉給她道歉了解了實情之后黛玉很快破啼為笑。所以,在此處慟哭的與其說是黛玉,不如說是作者,是作者穿越到明末,將自己的情感帶到大觀園?!耙荒耆倭眨L(fēng)刀霜劍嚴相逼”,被逼的不是黛玉,而是明滅之后的漢民被清王朝高壓的命運;“天盡頭,何處是香丘”,是作者在歷經(jīng)民族災(zāi)難,看到白骨如山的激憤之情。 再看黛玉念《葬花吟》時被前來的寶玉聽見,引發(fā)寶玉的一連串感嘆,正是寶玉的聯(lián)想讓我們了解了《紅樓夢》的結(jié)局。 “話說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開門一事,錯疑在寶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見餞花之期,正是一腔無明正未發(fā)泄,又勾起傷春愁思,因把些殘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傷己,哭了幾聲,便隨口念了幾句.不想寶玉在山坡上聽見,先不過點頭感嘆,次后聽到“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懷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試想林黛玉的花顏月貌,將來亦到無可尋覓之時,寧不心碎腸斷!既黛玉終歸無可尋覓之時,推之于他人,如寶釵,香菱,襲人等,亦可到無可尋覓之時矣.寶釵等終歸無可尋覓之時,則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則!——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復(fù)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時此際欲為何等蠢物,杳無所知,逃大造,出塵網(wǎng),使可解釋這段悲傷.正是: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 可能有人說了,這不過是寶玉的聯(lián)想。但要知道,《紅樓夢》沒有閑來之筆,而且是伏脈千里。從《癸酉本紅樓夢》我們看到結(jié)局正是如此,整個賈府覆亡,黛玉、寶釵、鳳姐、王夫人等等,一個個凄慘死去,正是“花落人亡兩不知”,賈府不正是寶玉反復(fù)推求的“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又不知當(dāng)屬誰姓矣”嗎?因此,《紅樓夢》在第28回就給了我們結(jié)局。黛玉寶玉一吟一嘆點明紅樓夢的主題基調(diào)。 |
|
來自: 風(fēng)臨酒把2 > 《隱寫明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