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 “天空之境”茶卡鹽湖開園迎客 一時游客如潮 然而 你知道嗎 在青海 有一個地方 比納木錯人少 比青海湖神奇 比茶卡鹽湖大50倍 還有長達32公里的萬丈鹽橋 察爾汗鹽湖位于格爾木市,海拔2670米,東西長168公里,南北寬20—40公里,面積5856平方公里,鹽層厚約2—20米,是中國最大的鹽湖,是世界第二大(僅次于美國鹽湖城鹽湖)鹽湖。 “察爾汗”是蒙古語,意為“鹽澤”。 察爾汗鹽湖由達布遜、南霍布遜、北霍布遜、澀聶4個鹽湖匯聚而成,鹽資源總儲量多達600多億噸。 有人做了這樣一個折算:如果架一座厚6米、寬12米的鹽橋,這里的鹽足可以從地球通到月球。 幾億年前,柴達木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經(jīng)過滄海桑田的變遷,地殼上升,海底裸露,柴達木變成了盆地,擁有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湖泊,其中察爾汗鹽湖最大最有名氣。 察爾汗鹽湖是柴達木盆地最低洼和最核心的地帶,氣候炎熱干燥,日照時間長,水份蒸發(fā)量遠(yuǎn)遠(yuǎn)高于降水量。 千百年來,察爾汗鹽湖與巍巍昆侖雪山同在,與茫茫戈壁綠洲共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曾有過察爾汗的記載,當(dāng)時所用“青鹽”源自此地。 從格爾木向北驅(qū)車60公里,就來到察爾汗鹽湖,土地上無綠草,湖水中無游魚,天空上無飛鳥。 汽車駛進了一眼望不到邊的鹽池之中,整個湖面好像是一片剛剛耕耘過的沃土,又像是魚鱗,一層一層,一浪一浪。 水邊露出一圈銀白色的鹽質(zhì)結(jié)晶體,像給池子戴上了一個美麗的項圈。 遠(yuǎn)處,一艘艘挖掘船在鹽田里忙碌著。 由于長期的風(fēng)吹日曬,加之降水量大大低于蒸發(fā)量,湖內(nèi)高濃度的鹵水逐漸被結(jié)晶成鹽粒,形成1至2米、乃至3至4米厚的堅硬的鹽蓋,鹽蓋下面是鹵水。 鹽蓋的承載力特別大,火車可以在上面奔跑,飛機可以在上面起降,就連青海鹽湖集團指揮部的大樓以及青藏鐵路、格敦公路都是修建在察爾汗鹽湖的鹽蓋之上。 萬丈鹽橋是格爾木至敦煌的一段從察爾汗鹽湖上穿過的公路,全長32公里,折合市制可達萬丈,因此得名。 其實這條路是懸浮的,全由鹽晶筑成在湖面上,足有幾米厚,并與周圍自然結(jié)成的鹽蓋連成一體,像是在平常的陸地上。 玉帶似的鹽橋,旁無護欄,下無橋墩,更無流水,整個路面平滑光潔,坦蕩筆直。 有意思的是,路面的維修方法十分獨特,如果發(fā)現(xiàn)哪里有坑坑洼洼,只需從路邊鏟一點鹽來填平,再灑一點鹵水就平整如初了。 據(jù)專家考察,整個察爾汗鹽湖潛在的開發(fā)價值至少在12萬億元左右。 察爾汗鹽湖資源,以青藏鐵路為界,以西歸鹽湖集團開采,以東歸地方企業(yè)開采,是我國最大的鉀鹽生產(chǎn)基地。湖中儲藏著600億噸以上的氯化鈉,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 鹽湖鹵水中還伴生有鎂、鋰、鈉、碘等數(shù)十種礦物質(zhì),其中僅氯化鉀儲量就達到1.45億噸,占全國的97%;氯化鎂儲量近17億噸,氯化鋰儲量825萬噸,均居中國首位。 藍(lán)天“碧湖” 柴達木盆地真是處處有寶 好想現(xiàn)在就放下工作 去察爾汗鹽湖 去萬丈鹽橋 感受柴達木的美 來源:新浪看點 格爾木發(fā)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