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法爭議不斷,免役法又來了。 免役法的動機當然是很好的,我是一個農(nóng)民,應該給國家服勞役,正好蓋國家大劇院的時候,我家那兒收麥子呢,我不想去怎么辦? 現(xiàn)在只要交點錢,政府拿錢雇市場上的無業(yè)農(nóng)民干活,他們?nèi)ソù髣≡?,我還收我的麥子,做到不誤農(nóng)時。這動機很好,但又是那句話,好政策看什么人來執(zhí)行。 又一條新法走了樣兒 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咱們說了很多遍,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當官的就看后面那三個字——國用饒,只要能來錢就行。所以這個免役法,免役他們沒看到,就看見收免役錢了。 原來的下等戶、女戶、單丁戶,都是不服勞役的,張家就一個獨生兒子,他去給政府服役誰種地?李家沒有小子,只有姑娘——過去這些人都不服役,現(xiàn)在也要交免役錢。這個措施,不僅僅是傷到了官僚、地主,連普通百姓的利益也受到了傷害。 快變“光桿司令”的神宗 朝中僅剩的一名老臣文彥博,實在看不下去了,申請辭去樞密使一職。文彥博更看不慣哪一條新法呢,就是市易法。說白了就是國家設立市易務,對某些商品實行專賣壟斷,收購滯銷物資,賤買貴賣。 比如說國家夏天收購羽絨服,200塊錢一件,生產(chǎn)羽絨服的廠家為了折現(xiàn),不至于讓貨押款,就把羽絨服200塊錢一件賣給國家了。到了冬天,需要羽絨服的時候,國家600一件往外賣,國家不就掙了嘛! 文彥博覺得這簡直匪夷所思,堂堂的大宋朝廷,錙銖必較,掙這點蠅頭小利,像什么話。就跟皇上說,老臣不能與時俱進,跟不上變化的時代,老臣不干了。 神宗勸文彥博,愛卿你別走啊,先帝留下的舊臣們,就剩你一個了。我知道你們不喜歡新法,但是“更張法制,于士大夫誠多不悅,然與百姓何所不便”?你們雖然不高興,但你得想想老百姓高興啊。 文彥博回答,“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你是靠著我們這些人治理天下,不是靠著老百姓來治理天下。現(xiàn)在我們這幫人全不愿意干了,就剩你一個人了,光桿司令一個,看你玩得轉(zhuǎn)玩不轉(zhuǎn)吧。 保馬法又是什么新花樣? 文彥博走后不到一個月,發(fā)生了嚴重的旱災,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引起了大面積的饑荒。而新法的征斂刻不容緩,此時王安石又推出了一個新法,更是讓老百姓叫苦連天。 王安石的強兵措施里有一個保馬法。宋朝跟遼、西夏,包括以后的金、元打仗敗多勝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少數(shù)民族的主力是騎兵,而宋軍由于缺少戰(zhàn)馬,主力都是步兵。 馬必須得在草原上放養(yǎng),而中國的幾大牧場都不在宋朝境內(nèi),沒地方養(yǎng)馬。 王安石搞了一個保馬法,不是沒有軍馬場嗎?老百姓拿回家養(yǎng)去,一家養(yǎng)兩匹,你就可以不交稅、不服勞役了,但是養(yǎng)死了得賠。 這招靈不靈? 這軍馬能擱老百姓家里養(yǎng)嗎?它必須得是成千上萬的集團化放養(yǎng)。 養(yǎng)在老百姓家里,你仔細想想,只能拉磨,拉車,馬肯定得死,不死也跟騾子沒什么區(qū)別了,你能指著它打仗沖鋒嗎?!那馬不就變成了干農(nóng)活的了嘛! 于是有的人家里的馬養(yǎng)死了,有的人給養(yǎng)退化了,那就得賠政府錢。這保馬法的初衷很好,但是又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而且不是百姓自愿的,你必須這么干,你們家靠近邊境,你就得養(yǎng)兩匹馬。 所以王安石這些好的措施,最后的結(jié)果都是百姓怨聲載道,又加上嚴重的旱災,皇上一看壞了,根據(jù)天人感應學說,這是蒼天示警啊。 皇上忙下罪己詔,都是朕躬不德,我干了缺德事了,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災難。而且神宗還號召文武百官給皇上提意見,此時朝中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大臣,都已經(jīng)被王安石排擠出京了,宋神宗很難聽到不同的意見。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看門小官的出現(xiàn),卻徹底扭轉(zhuǎn)了王安石專權(quán)的局面。這個小官是誰?他又是用什么辦法讓宋神宗了解到真相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