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地區(qū)(漢族地區(qū)南部)屬九州(漢族地區(qū))之中的揚州;東漢時期又被分屬荊州、益州(梁州);在晉代,嶺南地區(qū)又屬揚州。南越國時期對外出口漆器、絲織品、陶器和青銅器,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漢代,廣州成為中國與古羅馬帝國的海上貿(mào)易中心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成為中原商賈締造財富傳奇的地方。
南越國從公元前204年趙佗稱王到公元前112年漢武帝滅亡南越共享國93年。如果從公元前207年趙佗封閉梅關割據(jù)嶺南計算,則是96年。廣東的開發(fā),南越國功莫大焉。
長沙國(46年),西漢時期湖南歷史上出現(xiàn)了第一個諸侯封國;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前156年無嗣改封劉氏,共存在46年;轄境承襲秦代長沙郡轄境,將秦長沙郡治所“湘縣”(改名“臨湘縣”)作為國都, 漢朝開國功臣吳芮被封為第一任長沙王。最初將長沙王的封地(長沙、豫章)稱為長沙國,長沙國下轄若干個縣。最初也由長沙國藩王長沙王治國,擁有行政權、官吏任免權。削藩集權后,長沙王的封地逐漸縮小到長沙一郡,與郡幾無差異,長沙王“唯得衣食租稅,不與政事”而成為名義上的王,上至相,下至縣令、長全部由朝廷任免。
秦朝滅亡以后,又經(jīng)過4年的楚漢戰(zhàn)爭,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漢王劉邦最后打敗西楚霸王項羽,正式登基稱帝,建立了西漢王朝。劉邦稱帝之后,封開國功臣吳芮為長沙王,以原秦代長沙郡建立長沙國,將湘縣改名臨湘縣,作為國都。從此,湖南歷史上出現(xiàn)了第一個諸侯王國,長沙第一次成為王國都城?!俺闲坻?zhèn)”發(fā)展為漢藩王都,長沙開始以“楚漢名城”顯揚于世。長沙王是長沙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其王位世代相襲。吳氏長沙國自吳芮始封,到前156年其五世孫吳著死,因無子被撤除,共傳5代,丞相以下還設有御史大夫、尉及各縣的縣令(長)等官職,均由諸侯王任免。吳氏長沙國時期,為古代長沙歷史上輝煌時期,政治上始終不渝維護國家統(tǒng)一,是西漢王朝的忠實諸侯王國。劉邦所封八個異姓諸侯王臧荼、韓信、英布等七個諸侯王全部消滅,唯獨吳氏長沙國自始自終效忠朝廷,就是淮陰王英布(即長沙王吳芮之女婿)反叛,長沙王吳臣(吳芮之子)還大義滅親。吳氏長沙國自吳芮始封,到前156年其五世孫吳著死,因無子被撤除,吳氏長沙國共傳5代,歷時46年。
吳芮是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農(nóng)民起義的秦吏,項羽分封諸侯,吳芮被封為衡山王;漢朝建立,改封為長沙王。吳芮能被項羽、劉邦都封為異姓王,甚至在楚漢戰(zhàn)爭、劉邦剪出異姓王中生存下來,是在不容易。一則吳芮能力有限,不是“漢初三大名將”韓信、彭越、英布那樣獨當一面的大將;二則吳芮的封地偏遠在南方,甚至是警戒南越國的前線,需要諸侯坐鎮(zhèn)。長沙國幸免于劉邦殺戮,吳芮比韓信、彭越、英布幸運。
山陽公國(89年),公元220年,東漢最后一個皇帝漢獻帝劉協(xié)被魏文帝曹丕廢除后,被封為山陽公,建立山陽公國(今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qū)東),位于司州河內(nèi)郡,國都濁鹿城。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時為胡人所滅。東漢最后一個皇帝即漢獻帝劉協(xié),在亡國之后,被曹丕貶為山陽公,食邑1萬戶,位在各諸侯王之上,建都山陽郡下的濁鹿城(一名青陽城,在今河南省焦作市東南二公里處)。這樣,東漢滅亡后,東漢皇室遺民便從洛陽徙居濁鹿。山陽公劉協(xié)貶封為公后14年即魏青龍二年(234年)三月庚寅去世,葬于禪陵(在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西北),追謚漢孝獻皇帝。
獻帝娶皇后伏氏、曹氏,生數(shù)子,見于記載的有7個:皇太子劉馮,封南陽王,早逝;皇子劉熙、劉懿、劉邈、劉敦,建安十七年(212年)分別被封為濟陰王、山陽王、濟北王、東海王,東漢滅亡后又一同被貶為列侯;另有伏皇后所生2皇子不知名,被曹操殺害。劉協(xié)去世后,因太子劉馮早逝,改由嫡長孫桂氏鄉(xiāng)侯劉康嗣襲為第二任山陽公。劉康在位51年,西晉代魏后仍舊襲爵為山陽公,直至晉太康六年(285年)去世,他的兒子劉瑾襲爵為第三任山陽公。劉瑾在位4年,于太康十年去世,由他的兒子劉秋襲封為第四代山陽公。劉秋襲爵20年,永嘉三年(309年)五胡亂華時被胡人所殺,山陽公國至此滅亡。山陽公國從220年建立至309年被胡人滅亡,持續(xù)89年之久。山陽公國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南一帶,部分則遷到日本。
山陽公國是第一個前朝廢帝建立的諸侯國,從220年曹魏建立到309年被胡人所滅,熬過了263年蜀國滅亡,熬過了265年曹魏滅亡,熬過了280年吳國滅亡。山陽公國滅亡后7年后,西晉滅亡。漢獻帝變成山陽公,失去了一個帝國卻延續(xù)了89年國運,這是魏蜀吳都不可想象的,更遑論西晉王朝。
陳留王國(214年),公元266年冬十二月丙寅,魏帝曹奐禪位于晉王司馬炎,司馬炎封曹奐為陳留王,邑萬戶,即宮于鄴。己巳,又授予陳留王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如魏舊,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永嘉之亂時,陳留王國隨晉王朝衣冠南渡,公元326年冬十月,晉成帝司馬衍封魏武帝玄孫曹勵為陳留王,以紹魏。之后世代相傳,歷經(jīng)東晉、劉宋,直至南齊,479年陳留王國才被廢除。
陳留王國是前朝廢帝建立的第二個諸侯國,從265年西晉建立到479年被南齊廢除,陳留王國熬過了西晉與東晉,熬過了劉宋王朝,享國214年,不要說曹魏政權與西晉政權,即使是西漢王朝、東漢王朝都不可想象。曹操子孫失去了帝國,卻收獲了兩百多年的曹魏正朔。
安樂公國(84年),是蜀漢滅亡后,魏國封蜀國皇帝劉禪為安樂公而建立的,后來遷往成漢,歷三世84年,公元347年滅亡。公元263年,魏國進軍蜀國都城成都,蜀后主劉禪投降,隨后被迫遷往洛陽,魏帝封其為安樂公,建立了安樂公國,食邑萬戶。安樂公國國都安樂縣,在今北京順義區(qū)西北6里衙門村(舊名安樂莊)。
劉禪成為安樂公后,立劉恂為世子。劉禪的長子劉睿,本被封為蜀國太子,蜀國滅亡后,劉睿在鐘會之亂中于成都被殺。劉禪次子劉瑤,本該被立為世子,但劉禪更為喜愛第六子劉恂,便立第六子劉恂為世子。曹魏滅亡,西晉建立,劉禪繼續(xù)為安樂公。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劉禪逝世,謚曰“思公”,劉恂繼位為安樂公。劉恂成為安樂公后,驕橫殘暴,荒淫無度。西晉永嘉之亂時,劉恂被殺死,劉禪諸子孫幾乎也都被殺死了,只有劉禪之弟劉永的孫子劉玄逃往了成漢投靠了李雄。李雄封劉玄為安樂公,以奉劉禪之祀。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東晉軍攻入成都,滅成漢,劉玄不知所終,安樂公國滅亡。
安樂公國從263年司馬昭以皇帝名義封劉禪為安樂公,到347年東晉大將桓溫攻滅成漢安樂公國滅亡,享國84年,劉備父子做皇帝不過區(qū)區(qū)42年,劉禪子孫做安樂公卻長達84年,這是從孫策被封為吳侯到東吳滅亡的年限。劉禪明知不敵迅速投降司馬昭,如果按照一些人的意見抵抗到底,結果能如何?孫權子孫投降司馬炎,被封為歸命侯,豈能與安樂公相比?
前涼(75年),301年涼州大姓漢人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課農(nóng)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314年張軌病死,其子張寔襲位。西晉滅亡后,仍然據(jù)守涼州,使用司馬鄴(晉愍帝)的建興年號,成為割據(jù)政權。 320年,張茂改元永元,前涼遂徹底成為獨立政權。 345年,張駿稱涼王,都姑臧,以所在地涼州為國號“涼”,史稱“前涼”,以別于其他以“涼”為國號的政權。
張氏雖接受東晉封號,但與建康相隔萬里,實際上是一個割據(jù)政權。前涼先后打退了劉曜、石虎的進攻,又西越流沙,攻打龜茲,西城諸國先后歸附,然后擊敗了伊吾戊己校尉趙貞,在其地設立高昌郡,控制了從隴西到西域的廣大地區(qū)。張駿、張重華父子統(tǒng)治時期,前涼極盛。353年張重華病死,宗室內(nèi)亂不止,國勢大衰。 前涼極盛之時,統(tǒng)治范圍包括甘肅、寧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載“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張?zhí)戾a時已失去甘肅南部。 376年前秦天王苻堅進攻,張?zhí)戾a投降,前涼滅亡。
前涼是漢人在西域建立的割據(jù)政權,先后打退了劉曜、石虎的進攻,又西越流沙,攻打龜茲,西城諸國先后歸附,然后擊敗了伊吾戊己校尉趙貞,在其地設立高昌郡,控制了從隴西到西域的廣大地區(qū),實在不容易。前涼亡于前秦,畢竟勢力不如中原王朝。漢人在西域建立前涼政權,享國超過曹魏、西晉與蜀漢,非常人也。
北涼(63年)是十六國之一。由匈奴支系盧水胡族的首領沮渠蒙遜所建立;另有一種看法認為建立者為段業(yè),此說是以蒙遜堂兄沮渠男成擁立段業(yè)稱涼州牧,并改元神璽為立國之始(397年)。401年蒙遜誣男成謀反,段業(yè)斬男成,蒙遜以此為借口攻滅段業(yè),仍稱涼州牧,改元永安,因此亦有人以此為北涼立國之時。
北涼都城先為張掖,蒙遜自稱張掖公。412年遷都武威,稱河西王,涼州牧。最強盛的時候控制今甘肅西部、寧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河西一帶最強大的勢力。421年滅西涼。433年蒙遜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繼位。439年北魏大軍圍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之后牧犍弟沮渠無諱西行至高昌重新建國,444年沮渠無諱病故,弟弟沮渠安周繼任。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殺,北涼遂亡。
北涼從397年沮渠男成擁立段業(yè)稱涼州牧,并改元神璽為立國,到439年北魏大軍圍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享國42年。如果到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殺,則西涼享國63年。涼州各國不是被前秦滅亡就是被北魏滅亡,前秦與北魏都統(tǒng)一北方,都分崩離析,為后人做了嫁衣裳。
西涼(21年),河西走廊一帶曾先后產(chǎn)生過五個涼政權,史家為區(qū)別其他的4個,將中心位于涼州西部酒泉的李氏政權稱為西涼,歷三主。西涼,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自西漢建武威郡以來名字換了多次,匈奴族統(tǒng)治河西走廊時稱姑臧,西漢占領后建武威郡,東漢稱西涼,其疆域也時大時小,大時把大半甘肅都占了,還擴延周圍幾省,史稱涼州。
李廣后裔李暠,公元400年建立了西涼王朝,在敦煌稱“涼公”。405年遷都酒泉,逼近北涼。疆域在今中國甘肅西部及新疆部分。417年,武昭王李暠卒,子李歆嗣位。420年,李歆與北涼交戰(zhàn)被殺,其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嗣位。但次年,北涼軍圍敦煌,李恂戰(zhàn)敗,乞降不成后自殺。西涼因此亡于北涼。西涼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尊為先祖,唐玄宗李隆基天寶二年(753年)追尊為興圣皇帝。因其統(tǒng)治地區(qū)古為涼州,故國號為“涼”,又位于涼州西部,故名“西涼”。
漢朝“飛將軍”李廣的后羿李暠在敦煌建立西涼王朝,雖然在421年亡于匈奴支系盧水胡族建立的北涼,卻延續(xù)了21年。李廣是秦朝大將李信后裔,李暠是“飛將軍”李廣后裔,李淵是西涼太祖李暠后裔,李廣在唐朝被吹捧也是當然。一些“學者”總喜歡談李虎、李淵、李世民母族有鮮卑血統(tǒng)所以是鮮卑人云云,這些歷史知識嚴重匱乏的“學者”卻不知道從“三代”以來都是父系世系?即使是鮮卑貴族,在元宏、宇文泰等人“漢化政策”后接受了中原文化。宗教國家按照信仰確定民族,中國按照文化確定民族,用血統(tǒng)確定民族的,是這些“學者”研究成果?以色列干脆認定信仰猶太教的就是猶太人,這些“學者”該如何解釋?
南漢(70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位于現(xiàn)廣東、廣西兩省及越南北部,面積約40多萬平方公里。唐朝末年,劉謙任封州(現(xiàn)廣東封開)刺史,擁兵過萬,戰(zhàn)艦百余。劉謙死后,劉隱繼承父職,逐步統(tǒng)一嶺南,進位清海節(jié)度使。907年,劉隱受后梁封為大彭郡王,909年改封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為南海王。
劉隱死后,其弟劉?襲封南海王。劉?憑借父兄在嶺南的基業(yè),于后梁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廣州)稱帝,改廣州為興王府,國號“大越”。次年十一月,劉龑改國號漢,史稱南漢,是為南漢高祖。971年為宋朝所滅,歷四帝。
南漢從907年劉隱受后梁封為大彭郡王到971年為宋朝所滅,享國64年。如果從901年軍中推劉隱為留后算起,則是70年。南漢是南越以來有一個割據(jù)嶺南的王朝,當然不可避免被中原王朝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