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養(yǎng)生強調“春夏養(yǎng)陽”,夏季在五行中對應“心”,因此夏季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心。炎夏往往是心血管疾病高發(fā)期,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如何在高溫季節(jié)養(yǎng)護心臟尤為重要。 最“養(yǎng)心”的夏季作息時間表早起晨練養(yǎng)陽養(yǎng)心。晨練促進陽氣升發(fā),但切記不要起床后立刻鍛煉。建議適量飲用一杯白開水,再進行短時地晨練,運動不要太劇烈。
午時是指11時~13時,這個時候心經(jīng)當令,是養(yǎng)心的關鍵時刻,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中醫(yī)認為,心為五臟六腑之主宰。 午睡不但有利于補足睡眠,而且能夠改善冠脈血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有資料顯示,午睡還可大大減少冠心病、心絞痛及心肌梗死的發(fā)病機會。即使睡不著,閉目養(yǎng)神對身心也是很有好處的。
夏季炎熱,與心血管病關系密切的鉀元素以及其他人體微量元素易隨汗液流失,夏季常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 除了茶葉水,還可調配一些簡單的中藥茶,清熱解暑兼養(yǎng)心安神。例如,用荷葉和蓮子芯泡水,能夠養(yǎng)心益智、清心火、解暑熱。 用西洋參6片、麥冬10粒,開水浸泡代茶飲,適合暑熱所致的神疲虛弱乏力、頭暈、口渴、汗多者。 對于心火上炎所致的心煩失眠、口腔潰瘍,可用蓮子6克、梔子6克、酸棗仁6克,開水浸泡代茶飲,有清心除煩安神之效。
夏季心神易擾,養(yǎng)心宜靜。夏季傍晚可以做一些伸展性、放松性的運動,以放松骨骼肌肉為主,可以促進夜間睡眠。 運動方式推薦緩慢地散步,做擴胸運動,雙手上舉過頭,頻率為每分鐘10~15次即可。舒展肢體的運動能夠促進周身血液循環(huán),從而減輕心臟負荷。
夏季濕氣較重,濕邪最易侵襲人體的脾臟。濕邪困脾,久之易傷心陰。 夜間泡腳配合按摩涌泉穴,有助于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按摩涌泉穴可以激發(fā)腎精,滋養(yǎng)心神。 涌泉穴位于腳底中線前1/3與后2/3交界凹陷處。先將雙手掌搓熱,以右掌按摩左腳涌泉,左掌按摩右腳涌泉。 養(yǎng)心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是保持好心情、平和心態(tài)。中老年人要避免大喜大悲,防止“情緒中暑”。 炎熱的天氣難免使人心情煩躁,注意保持笑口常開,恬淡虛無,不僅有利于改善血管功能,還能協(xié)調人體各臟器,保你健康度過炎炎夏日。 五款食療方有助夏日養(yǎng)心
西洋參3克、蓮子蓮心10克,麥冬5克,打成粉,沖開水飲用。 此飲有益氣護心,降火的功效。
荷葉、竹葉、竹葉芯煮開水服用,在煲水前,先將所有食材浸泡20分鐘。 荷葉能調油膩,竹葉、竹葉芯能夠清熱、清心、防暑、降火,去煩止渴。
用適量云茯、苡米、山藥、冬瓜(冬瓜要連皮帶瓜仁)煲水飲用。 清熱、健脾、化濕。
做法:將適量紅豆、赤小豆、綠豆、扁豆、黃豆與南瓜煲水飲用。 此飲有消暑清熱的功效。
將苦瓜煲水飲用,或用苦丁泡茶喝。 夏季吃“苦”能養(yǎng)心,苦抗菌消炎、解熱去暑,還能清胃火防便秘。不過對于胃寒、脾胃虛寒、胃反酸、胃部潰瘍的人來說苦瓜茶和苦丁茶要少服或者不吃。 此外,可用精選羊肉或瘦肉、豬骨等,加上黃芪、黨參、茯苓等具有補氣作用的中藥材,做成藥膳,可健運脾胃,袪濕解困。 同時,還應適量食用蛋類、魚類(如金槍魚、三文魚等)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并應多吃草莓、櫻桃、蘋果、葡萄等新鮮水果和香椿、韭菜、姜蔥、辣椒等護陽蔬菜,以增加維生素的攝入。 綜合:生命時報、廣州日報 |
|
來自: 仁者rz > 《時節(jié)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