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 - 中國最早的‘官窯’(上)-沙家櫪- “清光緒32年(1906)定州發(fā)現(xiàn)唐人李基墓,記載:李基官至越州都督府長史,封敦煌縣公,葬于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墓中有明器,瓷坯堅固如石,油色瑩如玻璃,色白而不滯,略如定器?!绷_振玉在《俑廬日札》是這樣寫的,足見定窯早在七世紀的產(chǎn)品玻璃質(zhì)感很強,隋、唐定窯的產(chǎn)品已經(jīng)十分成熟,參見《定窯瓷器探索與鑒賞》下冊圖1到圖6幾件都是非常典型的隋、唐器物,無疑是早期定窯的產(chǎn)品。 圖1:A、C、D都是隋、唐典型的定窯青白釉 '官窯’顧名思義就是為官府訂制的或訂燒的特殊產(chǎn)品,預(yù)訂的就有專屬性,也就是說在燒造之前就已經(jīng)定性的產(chǎn)品,最早的‘官窯’應(yīng)該是通過土貢、訂燒、命燒慢慢形成的一種特有方式,比如地方官員向?qū)m廷進貢本地區(qū)的特色產(chǎn)品、可以拿得出手的地方特色,以討好上方,一旦上面對土貢定州瓷器比較滿意,就會經(jīng)常需要、直到特殊訂燒官樣產(chǎn)品,河北定州瓷器就是通過這種地方官員的土貢,達到了宮廷的滿意,而在唐代已中期就經(jīng)開始了‘訂燒’,中國最早的‘官窯’就此誕生了。 為什么說中國最早的‘官窯’是定窯呢?那么我們用證據(jù)來說話吧,河北曲陽縣北岳廟保存有一個碑,《唐恒岳故禪師影堂紀德之碑》是唐代永貞元年(805年)的,碑文上已經(jīng)有“都知瓷窯” 、“瓷窯冶虞侯” 、“瓷窯勾當供使細茶器”等官職名稱,這就說明在九世紀初時定窯的規(guī)模已經(jīng)相當?shù)拇罅?,而且重要的是已?jīng)有了專業(yè)的管理窯務(wù)的官員,這說明什么呢?很明顯當時的產(chǎn)量不菲,官府已經(jīng)介入管理,并且很可能就在此時有了‘訂燒’的“官窯”作品,而其他窯口還沒有發(fā)現(xiàn)比九世紀更早的帶“官”字款的器物,都是北宋晚期的。 圖2:A唐代定窯五瓣花口“官”字款茶碗與B1985年陜西西安唐代遺址出土的被定為唐代中期‘邢窯’的五瓣花口碗如出一轍,現(xiàn)藏西安博物館,C唐代定窯五曲花口碗底“官”字款,定窯也有出土同類造型的“新官”款五瓣花口碗。 現(xiàn)藏英國維多利亞和阿博特博物院的中國早期白瓷中有一件四疊足繩紋水盂,底刻“建中年造”四字,按建中年號有兩個,唐德宗李適時期有一個“建中”年號(780~784),北宋晚期徽宗的建中年號(1101年),從器物的造型和流行年代看,是件非常典型的唐代器物,四疊足水盂一般流行于8到9世紀,到五代都已經(jīng)極少見了,這在唐代越窯和唐代定窯以及唐代金銀器中都能見到,是當時的一種流行款式,而這種水盂到了北宋早已經(jīng)不再流行了。因此,這件屬“建中年造”款的繩紋四疊足水盂應(yīng)該是唐德宗時期的“建中”年號,這一發(fā)現(xiàn)又將定窯紀年器物提早了一個世紀。 圖3:A:阿博特博物院藏最早定窯紀年器物、B:《定窯瓷器探索與鑒賞》下冊唐代定窯白釉點黑彩繩紋四疊足水盂、C:1979年浙江上虞皂湖趙家山出土晚唐越窯四疊足水盂。 中唐至五代,即8世紀末至10世紀上半葉。這是定窯最輝煌的黃金期,這時期不僅質(zhì)量高,式樣多,而且產(chǎn)量也相當大,這在晚唐、五代墓出土的實物以及遠銷海外的白瓷中,發(fā)現(xiàn)的定窯器物得以證實,尤其印度尼西亞井里汶沉船打撈出2500余件晚唐、五代定窯白瓷的有力佐證,又如河北易縣孫少矩墓出土唐咸通五年(864年)白釉持壺、河北靈壽縣晚唐景福二年(893年)墓出土 “官”字款1件,浙江臨安錢寬夫婦墓(900年)出土“官”字款17件、“新官”1件,浙江臨安水邱氏墓(901年)出土“官”字款3件、“新官”11件,充分地證明了晚唐“官窯”已經(jīng)誕生,而在其他窯口還不曾見到有北宋之前的“官”字款瓷器出土,這就說明中國最早的“官”窯誕生在定窯。 圖4:A:臨安出土晚唐“官子款笠式碗與B:晚唐定窯“官”字款笠式碗對比, 圖5:A:臨安出土“官”字款瓜棱腹酒壺與B:《定窯瓷器探索與鑒賞》下冊唐代瓜棱腹酒壺對比, 江蘇省五代吳大和五年(933年)王氏墓、內(nèi)蒙古考古所藏會同四年(941年)遼耶律羽墓出土的“官”字款器物、安徽合肥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湯氏墓、北京遼統(tǒng)和十三年(955年)韓佚夫婦墓和北京趙德鈞墓出土(958年)“官”2件、“新官”1件、北票遼墓出土壺、“官”款碗、蓋罐、托子遼寧省赤峰遼應(yīng)歷九年(959年))駙馬增為國王墓出土“官”、“新官”。以及湖南長沙國防科技大學(xué)校園內(nèi)發(fā)掘晚唐墓出土白瓷碟4件,其中一件刻有“官”字款,以及洛陽出土的“新官”款等。如果我們留意一下帶“官” 、“新官”款有確切紀年墓的就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帶有確切紀年的款器物應(yīng)該是9世紀末10世紀初的產(chǎn)品,以兩個最有說服力的紀年墓為例,900年錢寬墓和901年水邱氏墓出土的帶款器物都不是冥器,而是生前實用的遺物,且這兩墓葬是有家族關(guān)系的,還有泰國南部出土的9世紀定窯白瓷以及20世紀初在非洲福斯塔特早期地層出土的定窯白瓷片,有些還帶“官”字款,還有花口折腰盤等都是非常典型的定窯器物,同時出土的都是八、九世紀的當?shù)仄魑?,很顯然這批定窯是在10世紀之前到達那里的,這些又從另一角度證明了9世紀的定窯產(chǎn)品不僅供應(yīng)國內(nèi)市場,還已經(jīng)銷往海外,和帶“官”、“新官”款器物的燒造時間。 圖6:臨安出土晚唐“官”字款五瓣花口笠式碗與傳世晚唐“官”字款五瓣花口笠式碗對比, 帶“官”字款的器物大部分都是圓器類,極少有琢器,但也不是絕對沒有,下面這件長頸瓶就是一個實例,長頸瓶流行于隋、唐時期的北方窯口,以鞏縣窯、定窯、邢窯為多見,隋、唐鞏縣窯不僅有白釉還有黃釉和醬釉,定窯、邢窯基本上都是青白釉、白釉,邢窯受鞏縣窯的影響,所以造型上與鞏縣窯基本一致,而定窯在吸收和借鑒周邊窯口的同時在瓶頸與肩部有所改進,形成定窯的獨特風(fēng)格。 圖7:A:隋代鞏縣窯黃釉長頸瓶、B: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七世紀北方醬釉長頸瓶、C:定窯晚唐“官”字款長頸瓶。 直頸瓶自北魏已經(jīng)在北方地區(qū)流行起來,參見日本收藏的一對北魏白釉直頸瓶,這種瓶一直延續(xù)到北宋時期,隋代時期在北方窯口里有燒造,包括河南、河北,唐代定窯也流行這種款式,并且在晚唐有官府預(yù)定燒造的實例,參見《定窯瓷器探索與鑒賞》下冊唐代定窯“官”字款直頸瓶,以及國家博物館藏北宋定窯白釉刻花“尚食局”款直頸瓶,這是一個自北魏至北宋的演變過程,盡管變化不大,需要細心的愛好者去發(fā)現(xiàn)它們的不同之處。美國波士頓藝術(shù)館藏中國中唐時期北方白釉長頸瓶的瓶頸微微帶有彎弧,口是微微帶弧度的外彎口、鼓腹、外撇足較高而直壁,到了晚唐定窯的頸部已經(jīng)筆直、口呈硬折沿口、口沿微微有凸起、鼓腹、外撇足較高且筆直,到了北宋硬折沿平滑、直頸、鼓腹、外撇式高足,足壁微微外翻,帶有微小的弧度,它們的演變雖然不太明顯,但都帶有各自的時代審美和烙印。 圖8:A:波士頓藝術(shù)館藏中國中唐北方白釉長頸瓶、B:唐代定窯白釉“官”字款直頸瓶、C:國家博物館藏北宋定窯白釉“尚食局”款刻花直頸瓶。 晚唐流行的撇口笠式淺碗不僅限于定窯瓷器、越窯瓷器,晚唐的金銀器也有,甚至唐代的犀角制品都有,現(xiàn)在收藏于日本太倉院的唐代犀角撇口笠式淺碗是個非常典型的實例,日本太倉院收集了大量的中國唐代的各式器物,而這件犀角制成的撇口笠式淺碗別具一格,很可能也是最早的犀角笠式碗?這件犀角笠式淺碗與唐代定窯“新官”款笠式淺碗的造型完全一致,說明這種款式的碗流行于晚唐,不只限于定窯玉璧底式、越窯玉璧底式,還有圈足式,還有金銀器、犀角等制品。 圖9:A:日本太倉院藏唐代犀角制撇口笠式淺碗,B:晚唐定窯白釉撇口笠式淺碗、C:款式。 在晚唐的定窯帶“官”字款的圓器類造型多樣,很多都是開后世造型之先河,勤勞智慧的定窯窯工們不拘于模仿其他窯口的造型,創(chuàng)造出了很多新穎的造型,比如笠式碗(分花口與圓口,早期為深腹)、唇口碗(有深腹、淺腹之別,常見的多為淺腹玉璧底式)、壓五瓣花口碗,影響到五代、北宋耀州窯青瓷壓花碗,唐代定窯的壓花口碗是五班梅花式,晚唐、五代的花口最流行的是五瓣梅花式,晚唐才開始出現(xiàn)六瓣花口,延續(xù)到北宋,反而北宋六瓣花口更為流行。 圖10:A:晚唐定窯白釉“官”字款笠式碗,B:晚唐定窯唇口深腹碗,C:晚唐定窯五瓣壓梅花式碗, 圖11:A:晚唐定窯白釉“官”字款笠式碗底款,B:晚唐定窯唇口深腹碗底款,C:晚唐定窯五瓣壓梅花式碗底款。 待續(x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