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大亂之際,烏孫也引起帝國的注意。解憂公主此時順從胡俗又嫁給新王,因為新王狂暴,人們稱之為狂王,因此解憂公主對狂王毫無感情,與前來烏孫的漢使商議刺殺狂王。刺殺沒有成功,狂王負傷逃走??裢踔訃ス骱褪拐撸舆B數(shù)月,都護鄭吉派兵前來,方才解圍。而肥王和胡人妻子的兒子烏就屠在狂王逃走時也帶領(lǐng)部眾避居在外,此時自稱昆彌,也就是烏孫王,因為烏就屠母親是匈奴人,所以宣言有匈奴相助,身邊聚集了大批跟隨者。帝國斬了妄自行動的使者,派醫(yī)生醫(yī)治狂王,同時由破羌將軍辛武賢率一萬五千戰(zhàn)士到敦煌準備征討烏就屠。由于馮夫人的努力才使得一場戰(zhàn)爭得以避免。馮夫人是跟隨解憂公主前來的一名侍女,讀史書,有才能,來到烏孫后又嫁給在烏孫很有權(quán)勢的右大將為夫人,并曾經(jīng)多次持大漢使節(jié)代表公主到西域各國進行外交活動,在西域很有威望,得到各國的尊敬信任。在此次風波中,右大將和自立為王的烏就屠關(guān)系親密,不想他被漢軍誅殺。于是和鄭吉商議,請動馮夫人去與烏就屠交涉,烏就屠也知道形勢嚴峻,懇請馮夫人為自己謀劃出路。皇帝聽說烏孫情形,召馮夫人入朝親自詢問情形,對公主于馮夫人一直以來在西域所作的貢獻很表贊賞,于是馮夫人奉使命乘坐帝國華麗的車馬由長安的助手護送到西域,命烏就屠到長羅侯常惠處聽候處分。常惠根據(jù)情形分別烏孫的民眾和地界,立烏就屠為小昆彌,立元貴靡為大昆彌,兩分烏孫。馮夫人出色的外交,使一場迫在眉睫的動亂消弭于無形。 公元前51年,帝國議定單于朝見禮儀之后正式批準單于到長安。呼韓邪受到帝國給予高規(guī)格的接待。在長安渭橋,數(shù)萬住在長安的各方大小蠻夷前來觀禮,單于及匈奴從者等候接見,漢帝出現(xiàn)的時候,盡皆高呼萬歲。昔日不可一世的匈奴如今在世界面前向強漢低頭服從。一個月后,呼韓邪回國,漢帝國派將軍董忠、韓昌率兵護送,并命漢軍就留在匈奴,幫助單于誅殺不服從者。原來,烏孫西面一直到安息等更西邊的諸國,因為迫近匈奴,對匈奴的畏懼要甚于對漢帝國,呼韓邪歸漢以后,在他們眼中是強大不可抗拒的匈奴都向強漢屈服,從此對帝國尊奉有加。大漢此時威風萬里之外,放眼天下,無敵當世。多少次、多少年的所向無敵,在大漢已知的世界中沒有任何一個能于帝國相比的國家,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知道的當時的世界也沒有能比漢優(yōu)勢能戰(zhàn)勝漢的國家,帝國自信、驕傲,進入大漢的光榮時代。 二年后,呼韓邪再次朝見,此時郅支單于雖然也不得不向帝國派遣王子為人質(zhì),但是還倚仗自己驍勇善戰(zhàn),在大漠橫行,所向披靡,不肯屈服。但是也知道無法于漢帝國強硬抗衡,于是逐漸向西部移動,不斷吞并匈奴內(nèi)外各個部落。最后在距離原來單于庭西方七千里的堅昆定居下來。 宣帝在位二十幾年,繼續(xù)積極的經(jīng)營西域,最后在于匈奴經(jīng)過反復(fù)爭奪后取得了最后的勝利,設(shè)置都護總督西域。而匈奴在被帝國打擊日益衰落造成內(nèi)部連年大亂,匈奴大部歸降長安,郅支單于雖然不降,卻躲避到數(shù)千里之外負隅一方,強漢眼力所及再無強敵。武帝歷經(jīng)幾十年的用兵謀劃,在宣帝時期收獲了成功的果實。 郅支對帝國接納呼韓邪單于感到不安,眼見在漢的經(jīng)濟援助和軍事支持之下日見強盛,更加懷恨在心,派使者到長安要帝國歸還十年前送去的侍子,這是要斷絕往來的表示。帝國君臣也并不將郅支放在眼中,丞相匡衡等建議將侍子送到邊塞任由他自己離去就可以,但是司馬谷吉認為中國對蠻夷有羈縻大義,如今漢養(yǎng)育匈奴侍子十年,應(yīng)該有始有終,情愿親自冒著生命危險將侍子送到郅支單于庭,如果被害,也將郅支大罪昭示于天下。帝國充分顯示文明大國的仁義之風,但是也在谷吉意料之內(nèi),郅支還是殘忍的殺害了谷吉。郅支一時冒犯帝國之威,心中也惶恐懼怕帝國來攻殺。正好西域西邊大國康居經(jīng)常受到烏孫的困擾,此時君臣計議郅支威風猶在,大漠之上縱橫無敵,烏孫等國也素來懼怕匈奴,將他請來為康居助威,可以令康居不會再有國家安全的憂患。郅支雖然遠離帝國邊境,但時時畏懼漢軍,康居來使,正中下懷,率北匈奴部眾前往康居,一路艱辛,抵達康居只剩下三千多人,但剩下的都是最野蠻兇狠的戰(zhàn)士。康居自以為得計,卻不知是引狼入室。果然,郅支到了康居,露出本來猙獰的面目。郅支自恃匈奴號稱百蠻大國,威名尊重,此時反客為主,役使康居國民為自己筑城,大興土木。有不服者殘忍殺害,就連康居的女兒和國中的貴人得罪郅支也被殘殺,并將尸體肢解投到河水中。郅支殘殺漢使,肆虐康居,充分暴露匈奴是何等一群野蠻的部落,以仁義恩德對待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在他們眼中只用對血腥暴力的崇尚,對文明財富的貪婪的掠奪。郅支作威作福,竟然還向大宛等臨近諸國再次征收財物以為賦稅。西邊諸國畏服匈奴的野蠻強暴,敢怒不敢言。郅支沒有想到漢帝國的懲罰會很快的到來。 校尉陳湯和西域都護甘延壽對郅支在西方的所作所為密切關(guān)注,認為任其發(fā)展無疑是帝國一大隱患,在長安數(shù)次派使者交涉無效之下,應(yīng)該給予強力一擊,而西邊各國只是在郅支淫威之下不得已屈服,討伐郅支會得到諸國響應(yīng),一定會成功。況且郅支修筑的那點防御工事對漢軍來說輕易就可攻破。但是甘延壽認為應(yīng)該先向長安請求批準,陳湯則決定當機立斷,不可遲疑。于是二人征發(fā)西域諸國加上漢兵共四萬戰(zhàn)士出征,出發(fā)前才將軍情報到長安。一路急行,抵達康居時已經(jīng)有康居的貴人前來歸順,漢軍從他們口中得知了郅支當時的具體情況。漢軍抵達郅支城三十里外扎營,準備采取行動。郅支派使者明知故問,漢軍為什么來到這里。陳湯帶著對匈奴的輕蔑回答,天子可憐郅支單于放棄了原來的國土跑到康居受委屈,派都護將軍前來迎接單于及妻子到長安,怕單于部屬被漢軍驚嚇,因此沒敢直接趕到單于城下。雙方使者幾次往來,郅支龜縮在城里,在康居驕橫的單于眼見天漢來罰卻是手足無措了。陳湯、甘延壽再次不耐煩的指責郅支,我們的軍隊遠來是為了單于好,但是單于至今不肯派重要人物前來迎接,如此無禮,現(xiàn)在我們糧草快用完,恐怕都無力回去了,單于好好計議一下。此時漢軍經(jīng)過幾日休息,已經(jīng)可以攻擊,于是抵達郅支城下。匈奴人組織起來準備反抗,漢軍又看到城門外有百余人擺下“魚鱗陣”,但在漢軍強弓硬弩猛射之下,城上城下全部潰敗。單于聽到漢軍來此,本來想要逃走,但天下之大,此時全部為漢帝國威力所輻射,西域諸國全部支持漢軍,無處可去。只好僥幸的希望漢軍不會攻破自己筑的城堡。戰(zhàn)斗十分激烈,在漢軍猛攻之下,郅支和自己的夫人都站在城墻上向漢軍射擊,但仍然抵達不住漢軍的攻勢,康居援軍也不能靠近漢兵。郅支城多用木材,漢軍開始四面縱火燒城,斬關(guān)殺入,短兵相接,匈奴徹底崩潰,惡貫滿盈的郅支單于也被漢軍人杜勛斬首。公元前36年,漢軍率西域諸國遠征幾千里,激戰(zhàn)一場,將以郅支為首的北匈奴全部殲滅。第二年春天,郅支的首級被送往長安,陳湯、甘延壽的奏疏同時送到,原文如此:“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籓,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于民,大惡通于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并應(yīng),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呼韓邪聽說郅支被誅滅,為除掉自己的敵人而喜,又為漢軍的強大而畏懼。再次朝見漢帝,請求允許自己作大漢的一個女婿,以此希望得到漢帝國的更加親近。漢元帝也愉快的批準單于謙恭的請求,將自己愿意嫁到匈奴的宮女王嬙字昭君許配給呼韓邪。王昭君出現(xiàn)在漢帝國宮廷的時候,“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徘徊,竦動左右。”連元帝都大為贊賞,呼韓邪大喜,將王昭君成為“寧胡閼氏”。 至此,漢帝國對匈奴取得徹底的勝利。元帝、成帝至于漢帝國暫時為王莽所中斷之間的幾十年里帝國內(nèi)外太平安定,大漢威行天下,四海從風。在西漢末年哀帝時期匈奴單于及烏孫昆彌于公元前一年一起到長安朝拜,漢人再次接受只有身為強者所享受的榮譽。漢帝國、漢人用強悍的武力、輝煌的文明證明了自己無與倫比的偉大。(完) (“康居之戰(zhàn)”后)呼韓邪單于成為匈奴汗國唯一政權(quán),不久即向中國請求離開河套,回到北方他自己的故土。
公元一世紀四十年代中期,匈奴汗國一連幾年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東方新興的強敵烏桓部落又不斷侵襲,匈奴勢力范圍萎縮至蒙古哈爾和林及以南地區(qū),大批人畜死亡,國力大衰。更糟的是,到公元四八年,南部八個大部落另行推舉一位親王當單于,也稱呼韓邪二世單于。這位呼韓邪二世單于同樣地歸降中國,請求保護。于是匈奴汗國再度分裂為二,南匈奴汗國臣服中國,北匈奴汗國繼續(xù)與中國對抗。 到了五十年代,北匈奴汗國進攻南匈奴汗國,南匈奴不能抵抗,向中國求救。中國政府采取三項措施: 一、把呼韓邪二世單于所屬的八部人口牲畜,全部遷入長城,使他們在西河美稷(內(nèi)蒙古準格爾旗)一帶屯墾; 二、中國特設(shè)匈奴協(xié)防司令(護匈奴中郎將),與單于共同處理匈奴內(nèi)政外交事務(wù); 三、另設(shè)北疆邊防司令(度遼將軍),屯兵曼柏(內(nèi)蒙古達拉特旗東南),一則防止南北兩匈奴復(fù)合,一則防止北匈奴向南匈奴攻擊。 北匈奴汗國當然不肯甘心,不斷南下突襲,使中國北方沿邊郡縣,白天都得緊閉城門。 一世紀六十年代之后,中國國力恢復(fù),開始對北匈奴反攻。七三年,大將竇固出酒泉(甘肅酒泉)西進,直到天山,占領(lǐng)北匈奴汗國最肥沃的耕地之一伊吾盧(新疆哈密),留兵屯墾。另一位大將耿秉出張掖(甘肅張掖)北進,深入三百公里,直到三木樓山(蒙古工則克山),北匈奴堅壁清野,向后撤退,沒有受到重大創(chuàng)傷。八五年,北匈奴汗國的七十三個小部落投奔南匈奴汗國。八七年,位于烏桓部落北方新茁壯起來的鮮卑部落(內(nèi)蒙古西遼河上游),也向北匈奴侵略,北匈奴在迎戰(zhàn)中大敗,優(yōu)留單于被殺,內(nèi)部混亂,又有五十八個部落共二十八萬人,進入長城,歸順南匈奴汗國。 中國乘北匈奴內(nèi)外交困,及時的與南匈奴組織中甸聯(lián)軍,給予最沉重的一擊。八九年,中國大將竇憲出朔方(內(nèi)蒙古磴口),北疆邊防司令(度遼將軍)鄧鴻出五原(內(nèi)蒙古包頭),南匈奴休蘭尸逐侯囗單于出滿夷谷(內(nèi)蒙古固陽北),在涿邪山(蒙古戈壁阿爾泰山)會師,向北挺進,深入瀚海沙漠群一千五百公里,到稽落山(蒙古古爾班察汗山),終于捕捉到北匈奴主力。北匈奴主力在中國強大攻擊下崩潰,北匈奴單于(歷史上未記下他的名字)向西逃走,親王以下一萬三千人被殺,八十一個部落共二十余萬人投降。竇憲就在燕然山(蒙古杭愛山)上,豎立石碑,紀念這次空前的勝利。 兩年后(九一年),竇憲再派遣大將耿夔、任尚,出居延塞(內(nèi)蒙額濟納旗),企圖一舉把北匈奴汗國消滅。耿夔統(tǒng)軍急進,在金微山(蒙古阿爾泰山)下,把北匈奴單于包圍,北匈奴再度崩潰?;侍笥H王以下五千余人,全部被俘。只北單于在混戰(zhàn)中突圍,向西逃走。 ――這一次戰(zhàn)役,對中國固然重要,但對西方世界更為重要。北匈奴汗國殘余部落,在漠北不能立足,只得向西流亡。三百年之后四世紀時,終于侵入黑海北岸,引起推骨牌式的民族大遷移。原住在黑海北岸的西哥德部落,向西侵入多瑙河上游。原住在多瑙河上游的汪達爾部落,向西侵入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對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野蠻民族,無法抵御,而終于淪亡。 北匈奴汗國西遷后,只剩下南匈奴汗國,永遠成為中國的臣屬。 ――匈奴汗國(也就是南匈奴汗國),在形式上仍繼續(xù)存在一百余年,不過在中國歷史上不再重要。二一六年時,它最后一位元首呼廚泉單于從當時的王庭平陽(山西臨汾)去鄴城(河北臨漳)拜會當時中國的宰相曹操,曹操把他留下。下令將匈奴汗國分為五部,每部各設(shè)立一個都督,直屬中國中央政府,單于名位撤銷。這個煊赫一時,立國約四百三十年的龐大國度,終告滅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