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月春雪 曾有人這樣概括出教養(yǎng)的內(nèi)涵:教養(yǎng),是為人著想的善良,是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是無需提醒的自覺。歸根結(jié)底一句話,做人最基本的教養(yǎng),就是不隨意打擾別人。 昨晚女兒寫完作業(yè),照例帶她下樓遛彎。 還沒出單元門,就聽到啞巴叔在院子里嗚哩哇啦的喊叫著。原來,是三個十來歲的男孩,找玩具玩兒,把啞巴叔裝的滿滿幾大尼龍袋塑料瓶子都倒在了地上。 一團團濃密的烏云從北邊涌來,看陣勢大雨即將來臨。大風吹過,瓶子滿地亂滾。啞巴叔急了,操起棍子,一邊啊啊叫著,一邊追趕著三個男孩。 樓下,一群乘涼的人,看著這雞飛狗跳的場面,哈哈笑著。 一個男孩的媽媽,聽到叫喊聲,也出來看熱鬧。 當看到地上滿目狼藉,自己的孩子被啞巴叔追著打時,頓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喊住幾個淘氣的孩子,和我們一起,在下雨前快速地把散落的瓶子裝好。 他跟孩子們講,“啞巴叔生活困難,撿拾廢品是他生活的唯一來源。我們應該盡可能幫助他,而不是給人家找麻煩?!?/p> “在廢品中找玩具,雖無惡意,但已經(jīng)給他人造成了困擾,這種行為是不正當?shù)?,是沒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strong> “他孤單一人,又聾又啞,無法同正常人交流,生存已相當不易,我們應該善待他” 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誠懇地向啞巴叔表示了歉意。 身為殘疾人,他們的生存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 就像女貞老師說的,“任何一個生命的問世,都是上帝的作品。無論哪個生命,都不應該被忽略,被拋棄,被遺忘?!?/p> “一個良性的文明社會,應該給弱勢群體更多的關注和關愛。' 即便我們給不了他們太多的關愛,不隨便地去打擾他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 這是做人最基本的教養(yǎng)。 俄羅斯有句俗語,“與其無教養(yǎng),不如沒生育”,說的很在理。 還記得有個熊媽媽,曾經(jīng)在論壇上說:“在餐廳吃飯,就因為兒子稍稍調(diào)皮了一點,就被打了一耳光?!?/p> 事實真的如此嗎?非也! 事發(fā)當天,這位媽媽帶著兒子去餐廳吃飯。期間,孩子多次去騷擾吃螃蟹的領桌,孩子的媽媽卻置之不理,聽之任之。 孩子越來越肆意妄為,最后竟然上人家桌子上抓螃蟹。別人把他手甩開后,他還動手打了人。別人忍無可忍,才回敬他一個耳光的。 養(yǎng)不教,父之過。 如果這個熊孩子的媽媽,從小就教育孩子,“不要去隨便打擾別人,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教養(yǎng)”。并不斷地叮囑強化這一觀念,幫他養(yǎng)成習慣。 是不是被人打了一耳光的事情就不會發(fā)生了? 你舍不得教育孩子,將來自會有人替你教育的。 俗話說,“嚴是愛,嬌是害,溺子如殺子?!?/p> 曾在網(wǎng)上看過一個故事:剛買的新車,還沒上牌照,就被鄰家的小孩,用鑰匙從反光鏡一直劃到后車門,留下長長的痕跡。 刺目,心疼,氣憤。 作者找鄰居理論,鄰居不但沒有絲毫歉意,反而大大咧咧地說:“反正車上著保險呢,就說不知道誰劃的,報個保險算了。” “孩子小,愛淘氣,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明白了?!?/p> 話說到這份上,作者深感無語。 世上怎么會有如此奇葩的家長,孩子小不懂事,難道大人也不明事理? 孩子做錯了事,你不教育,對孩子放任自流。總有一天,你缺失的教育,會不移不漏地回饋到孩子的身上,早晚的事。 這一次放過你,并不代表你每次都那么幸運。 孩子小,活潑好動無可厚非。但是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不要隨意地打擾別人的生活,給人添亂,否則會招人厭的。 遇到良善的人,他們對你的所作所為選擇包容。但如果遇到負能量爆棚的垃圾人,恐怕你就沒那么幸運了。 他們會以你作為導火索,一觸即發(fā),將壞情緒毫無保留地轉(zhuǎn)嫁到你身上,讓你防不勝防,打你個腿斷胳膊折也說不定呢!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最好的做法,就是不隨便打擾別人,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不打擾別人,是最好的修養(yǎng)。 女兒五歲時,有次帶她和幾個同學去吃飯,女兒見到同學家的小姐姐異常興奮,菜沒上桌,兩個孩子在屋里玩起了捉迷藏。 服務員開始上菜,倆孩子從桌子底下往外鉆,把椅子撞到服務員腿上。她沒站穩(wěn),一個趔趄,把一盔熱氣騰騰的排骨燉豆角甩出去摔在地上,好在沒燙到人。 叮叮當當?shù)穆曧?,把女兒嚇得哇哇大哭。同學一個勁地抱怨她女兒沒看好小妹妹,同學的孩子一臉的委屈,吧嗒吧嗒掉眼淚。 涉世不深的服務員,嚇得臉都白了,連連道歉。現(xiàn)場一片混亂,想想都后怕。飯菜剛出鍋,那么熱,萬一燙傷了人怎么辦? 后知后覺,孩子小沒有自制力,家長應該有所預見啊。畢竟,飯店不是游樂場,處處潛在著危機,一定要看管好孩子。 那次聚會,給我們上了一課。 借事說事,我們告訴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跑跳、大聲喧嘩、打擾到別人都是沒教養(yǎng)的行為。 孩子問我,“什么是教養(yǎng)?” 我借俞敏洪的話告訴她:“教養(yǎng)就是當你走到一群人中間,你的行為恰當?shù)皿w,讓人感到禮貌和愉悅。' 女兒似懂非懂地點頭。 我問女兒,“你是愿做人見人愛的好孩子,還是做人見人厭的熊孩子呢”? “當然做人見人愛的好孩子啦!”女兒回答得干脆利落。 女兒說到做到,現(xiàn)在七歲的她在公共場所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但自己注意,還不時提醒小伙伴,不要大聲喧嘩,不要影響別人。 這一點,特別令人欣慰。 不打擾別人,是最好的修養(yǎng),她體現(xiàn)在生活的細微之處。 毋庸置疑,孩子的心靈就像一片圣潔的原野,你在上面灑播什么種子,就會收獲什么樣的果實。 為人父母的我們,在生活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為,從而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 美國作家凱魯亞克說:“教養(yǎng)是一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p>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寶。孩子的成長與家庭的教育息息相關,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樹立是非觀念。 告訴孩子,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會打擾到別人,是不禮貌的行為。歧視弱勢群體,也是沒教養(yǎng)的行為。 人活著,一定要學會為他人著想。 如果一味地放縱自己,為所欲為,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就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 長此以往,你就被排外了。沒人愿意接近,你的路就會越走越窄的。 無論何時,都應該切記:不隨便打擾別人,是做人最起碼的教養(yǎng)。 海貍媽有話說 海貍媽媽,2015年開始寫教育心得分享,持續(xù)寫作3年,和20W爸爸媽媽作伴,專注于幫助6-15歲的孩子與家庭共同成長。 親子溝通,寫作困難,情商培養(yǎng),習慣養(yǎng)成,學習技巧。這里,有教育孩子的答案。 另外,目前開放海貍媽個人微信號,和海貍媽一對一交流教育心得、問題。 海貍媽每天回復一位家長的教育問題。為了讓大家更高效,提問時請詳細描述細節(jié)和表現(xiàn)。建議1次問1個問題,問題描述控制在100字左右。因問題描述不清,海貍媽也無法給出清晰的建議。 |
|
來自: 昵稱41082923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