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南京明城墻有13座城門,即所謂的“內(nèi)13”。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把這13座城門按逆時(shí)針方向編成順口溜:
三山
聚寶 臨 通濟(jì),
正陽 朝陽 定 太平;
神策 金川 近 鐘阜,
儀鳳 定淮 清 石城。
然而,六百多年來,由于朝代的更迭,更由于城市交通和戰(zhàn)時(shí)狀態(tài)之所至,不斷地開通、關(guān)閉或開筑新的城門,“內(nèi)13”早已成了老黃歷。那么,歷史上的南京城門究竟有多少?是如何稱呼的?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其實(shí),除了明代京城城門“13座”外,后代城門數(shù)及其名稱均有異議,如“四扇門”“小東門”為何指?“鐘阜門”為何會(huì)出現(xiàn)在兩處?以及“解放門旁右拐小門”等等。對(duì)于這些問題,常使人困惑,我亦然。
去年(指2005年)年底,在“科技展廳”舉辦過一次“南京老地圖展”。抱著強(qiáng)烈地好奇心,我一連五次造訪,一探究竟,打算一解我心中的疑惑。在我收集的圖片中,盡管大多模糊,也有不小的收獲。然困惑依舊,未能消除?,F(xiàn)將我收集的資料經(jīng)過整理,從“聚寶門(今中華門)”按順時(shí)針方向編輯成表格,與諸位共討。(見下表)
南
京
城 門 名 稱 變 遷 一
覽 表
明
|
清未
|
民初
|
民
(1929)
|
抗戰(zhàn)前
(1937)
|
淪陷期
(1941)
|
抗戰(zhàn)后
(1946)
|
民
(1948)
|
現(xiàn)城門
(2005)
|
聚寶門
|
聚寶門
|
聚寶門
|
中華門
|
中華門
|
中華門
|
中華門
|
中華門
|
中華門
|
三山門
|
水西門
|
三山門
|
水西門
|
水西門
|
水西門
|
水西門
|
水西門
|
|
石城門
|
漢西門
|
漢西門
|
漢西門
|
漢西門
|
漢西門
|
漢西門
|
|
漢西門
|
|
|
|
|
漢中門
|
漢中門
|
漢中門
|
漢中門
|
|
清涼門
|
清涼門
|
清涼門
|
清涼門
|
清涼門
|
清涼門
|
清涼門
|
清涼門
|
清涼門
|
|
(草場門)
|
(草場門)
|
草場門
|
草場門
|
草場門
|
草場門
|
|
|
定淮門
|
定淮門
|
定淮門
|
定淮門
|
定淮門
|
定淮門
|
定淮門
|
定淮門
|
|
|
|
(海陵門)
|
挹江門
|
挹江門
|
挹江門
|
挹江門
|
挹江門
|
挹江門
|
儀鳳門
|
儀鳳門
|
儀鳳門
|
興中門
|
興中門
|
興中門
|
興中門
|
興中門
|
儀鳳門
|
鐘阜門
|
小東門
|
|
小東門
|
|
小東門
|
小東門
|
|
|
|
|
小安德門
|
|
|
|
|
|
|
|
|
小平門
|
|
|
|
|
|
|
|
|
|
|
新民門
|
新民門
|
新民門
|
新民門
|
新民門
|
金川門
|
金川門
|
金川門
|
金川門
|
金川門
|
金川門
|
金川門
|
金川門
|
|
|
四扇門
|
|
鐘阜門
|
鐘阜門
|
鐘阜門
|
鐘阜門
|
小北門
|
|
|
|
|
|
中央門
|
中央門
|
中央門
|
中央門
|
|
神策門
|
得勝門
|
神策門
|
和平門
|
和平門
|
和平門
|
和平門
|
和平門
|
神策門
|
|
(豐潤門)
|
(豐潤門)
|
玄武門
|
玄武門
|
玄武門
|
玄武門
|
玄武門
|
玄武門
|
太平門
|
太平門
|
太平門
|
太平門
|
太平門
|
太平門
|
太平門
|
太平門
|
|
朝陽門
|
朝陽門
|
朝陽門
|
中山門
|
中山門
|
中山門
|
中山門
|
中山門
|
中山門
|
正陽門
|
洪武門
|
洪武門
|
光華門
|
光華門
|
光華門
|
光華門
|
光華門
|
|
通濟(jì)門
|
通濟(jì)門
|
通濟(jì)門
|
通濟(jì)門
|
共和門
|
通濟(jì)門
|
通濟(jì)門
|
通濟(jì)門
|
|
|
|
|
|
武定門
|
武定門
|
武定門
|
武定門
|
武定門
|
|
|
|
|
(雨花門)
|
雨花門
|
雨花門
|
雨花門
|
|
|
|
|
|
|
|
|
|
解放門 (1952)
|
|
|
|
|
|
|
|
|
集慶門(1991)
|
|
|
|
|
|
|
|
|
|
11座
|
14座
|
14座
|
17座
|
20座
|
21座
|
21座
|
19座
|
11座
|
注:1. 該表為2005年之前的城門狀況。
2. 以上表格中有( )者,在原地圖中沒有標(biāo)門名,系作者自加。
3. 表格下端“座數(shù)”為各原地圖中標(biāo)有門名的門數(shù)。
4. 1931年分別在中華門兩則開辟車道,分別為“中華東門”“中華西門”。但這兩座門與
“雨花門”都沒標(biāo)注在當(dāng)時(shí)的地圖上。這兩門現(xiàn)已重建。
5. 2000年之后,南京城又陸續(xù)開辟華巖崗門、標(biāo)營門、長干門等
|
從表格中,我們不難看出,除明13座城門外,各個(gè)時(shí)期城門的數(shù)量及名稱的稱呼均有變更;明門中,除“清涼門”“金川門”“太平門”“通濟(jì)門(一度改稱)”外,大多異名。另外,從表格中可以覺察到:讓人困惑的是“鐘阜門”及“四扇門”,它們其實(shí)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二回事,卻出于不知的原因混為一談了。民初地圖中“鐘阜門”與“金川門”之間的“小安德門”和“小平門”又是怎么一回事?為何指?因缺少這方面的資料,也使人感到困惑。凡此種種,不是一、二句就能說清楚的。對(duì)于“鐘阜門”為何出現(xiàn)在別處,由于篇幅原因,留待下期專述。
附:南京老城門舊影(其中除最后一幅清涼門外均為《南京舊影》提供。)
聚寶門:民初改名中華門。
中華門:即明代聚寶門。1931年在中華門兩側(cè)開辟“東門”“西門”,曾毀,現(xiàn)已重建。
正陽門:1931年改稱光華門。
上:光華門,即明代正陽門??箲?zhàn)時(shí)期日軍由此攻入南京,現(xiàn)已無存。
下:神策門:1931年改稱和平門,曾一度為得勝門。
上:儀鳳門:曾長期堵塞,清順治十六年后得以開通。
下:金川門:清末時(shí)修筑的南京城內(nèi)“小火車”鐵路由此進(jìn)城。小火車一直沿用至上世紀(jì)五十年代?,F(xiàn)已無存。
太平門:現(xiàn)已無存。
朝陽門:民國舉辦孫中山奉安大典時(shí)改名中山門??箲?zhàn)期間曾被毀。
上:通濟(jì)門,今已無存。
下:三山門,即今水西門,五十年代被拆除。
石城門:即今漢西門,目前城堡依在,城樓已毀于戰(zhàn)火。
豐潤門:清時(shí)修筑,即今玄武門。原為單孔,1931年增為三拱門道。
漢中門:民國時(shí)期開建。與新民門同期,為典型的民國時(shí)期建筑。
清涼門:由于面對(duì)秦淮河,故又稱清江門。長期堵塞,2003年為修建石頭城公園開啟。此為2000年景象,當(dāng)時(shí)周邊整座城墻及城門均被廢品收購站占據(j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