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抗癌”已是眾所皆知的常識,但那可是建立“選對靈芝”的前提之上啊!你吃的靈芝是“對的靈芝”嗎?你知道“樟芝”并非靈芝嗎?靈芝里主要的三大成分──多糖體、三萜類、小分子蛋白──各有什么特色?讓我們一起來聽,從靈芝菌種監(jiān)定起家的臺大教授許瑞祥怎么說。
從清明到白露是靈芝主要的生長期,這段期間也是水稻生長期,只要風調雨順,靈芝就會長成漂亮的如意形,農(nóng)作也會豐收,人民就有好日子過,此即古代中國把靈芝當作如意形狀來源和吉祥象徵的原因。
所以才會說“認識靈芝,長保安康”,但要認識“對的”靈芝才能長保安康,交錯朋友反而會倒大楣的!但到底什么是靈芝?
2014年6月17日許瑞祥教授的演講現(xiàn)場。在深入淺出剖析“靈芝如何抗癌”之后, 許教授進一步解說,什么才是“對的靈芝”。
東、西方對靈芝的見解
早從公元前八百年就有靈芝的象形字,本來是虛字的那個“之”,后來為了要有所區(qū)別才加上草字頭變成“芝”。東漢時期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已提到靈芝有五種顏色:“陰陽晝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到了宋朝就出現(xiàn)六種顏色的靈芝,比傳統(tǒng)的五色(青、赤、黃、白、黑)還多了一個“紫”色。
這時已經(jīng)知道,不同顏色的靈芝族群長在不同的地方,文獻記載“此六芝皆仙草之類,俗所稀見,族類甚多”,表示靈芝的種類是復雜的;“凡得芝草,便正爾食之,無余節(jié)度,故皆不云服法也”,表示靈芝很安全,采到就吃便是。
到了西元1600年左右,明朝李時珍把過去老祖宗們對“六芝”的記錄匯整在《本草綱目》里,成為現(xiàn)今了解靈芝性味、功效最主要的參考。
西方學者直到1881年才有“Ganoderma(靈芝屬)”的記載。拉丁文中,gano是亮,derma指皮,所以“表皮會發(fā)亮的菇”是最早建立靈芝屬的依據(jù)。但后來歷經(jīng)多位學者修正定義后認為,一朵菇能否歸為靈芝屬,須以“孢子的形態(tài)”作為判定標準。
所以不管那朵菇的樣子長得多么如意,它的孢子若不符標準,就不算是靈芝。所以,稱牛樟菇為“靈芝之王”的邏輯完全不對,因為它根本不是靈芝屬,而是薄孔菌屬(Antrodia)。
牛樟菇的安全性仍有疑慮
2013年《蘋果日報》報導經(jīng)濟部委托昌達生技做的牛樟菇實驗,指出牛樟菇在食用安全上有很大的疑慮,引起社會一片嘩然。
隔年五月在中研院開了三天的牛樟菇研討會,主要即在重申牛樟菇的安全性。會議上,東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吳宗正發(fā)表他的實驗結果,證明大鼠每公斤體重吃250 mg牛樟菇子實體粉末是沒有毒的。
回頭看經(jīng)濟部委托昌達生技做的實驗:每公斤體重吃200 mg牛樟菇子實體的母鼠有問題,公鼠則沒問題;公鼠要吃到600 mg才有問題。所以只要用公鼠做實驗,250 mg絕對沒有問題,
所以,東華大學和昌達生技這兩個單位做的結果并無沖突。當下次有人和你說,“以前水果日報報導的那個消息是錯的,現(xiàn)在人家說是安全的”,你可以把兩者的實驗數(shù)據(jù)翻給他看,很快就一目了然。
靈芝 vs. 牛樟菇
牛樟菇常被人拿來與靈芝作比較,但比較必須“有所本”才有意義,所以認真比較兩者得到的結果應該是:第一,在種源關系上,牛樟菇是“薄孔菌屬”,靈芝是“靈芝屬”,兩者毫不相干。
第二,在文獻記載上,東方至少從一千多年前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西方則在1881年創(chuàng)立“靈芝屬”,開始有靈芝的文獻記載。牛樟菇在中藥典籍目前尚未找到任何白紙黑字,只有口頭傳說;最早的西方文獻也遲至1995年才出現(xiàn),和靈芝差了一百多年。
第三,在食用經(jīng)驗上,靈芝在中國至少吃了上千年,且有白紙黑字佐證,牛樟菇則無相關文字記錄。
第四,在安全性方面,根據(jù)北京大學林志彬教授做的急性毒性實驗,靈芝子實體的半數(shù)致死劑量(LD50)大于600 g/kg(每公斤體重吃600 g),將死亡的老鼠解剖一看,竟是胃被撐破了,所以吃靈芝不是毒死而是撐死。相較之下,老鼠吃牛樟菇子實體250 mg/kg以下是安全的,實在有段相當?shù)牟罹唷?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第五,文獻數(shù)量上,到2013年為止,在美國PubMed醫(y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可搜尋到的靈芝文獻有一千兩百多篇,牛樟菇只有兩百多篇。
第六,在材料定位上,2000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把靈芝定位為“法定中藥材”,同時中國國家衛(wèi)生部也把靈芝列為“新資源食品”。既然是新資源食品,一般人就可以拿來煮了喝,但牛樟菇可不是新資源食品!
至于偶爾有新聞報導說,某某人發(fā)現(xiàn)牛樟菇有什么新成分、有什么作用……,事實上三十年前的報紙也是用這種方式在報導靈芝。其實,最近關于靈芝成分可以抗癌的研究也很多,為何沒有人發(fā)新聞?因為靈芝能抗癌根本就是常識,早已不是什么“新”聞。
靈芝之所以能成為全球性的保健食品,是因為靈芝同時具備了安全、有效、穩(wěn)定、普遍、持久性和經(jīng)濟性的特質,這表示如果你想要吃靈芝預防癌癥,你可以吃一輩子?!澳懿荒艹砸惠呑印辈皇恰澳懿荒芑ǖ闷稹?,而是“當你想要買,買不買得到”的問題。如果每次都需要人家從山上挖一塊給你,年年調整價格,問題就很大了。
紅色靈芝有很多種
如果你吃過靈芝,覺得它很苦,那你吃的應該是紅色的靈芝?!侗静菥V目》上寫道:“赤芝苦平無毒”,味苦,但屬性是“平”的,不寒不燥,至于“無毒”這兩個字很珍貴,那是古代人用至少一千年的時間,驗證“長期大量吃沒有問題”的結果。
過去研究靈芝時,外國人覺得很奇怪,怎么單單一個學名Ganoderma lucidum,鎮(zhèn)靜、強心、保肝、抗癌……什么都可以?對他們來說是不可能的。仔細看靈芝(Ganoderma lucidum)和松杉靈芝(Ganoderma tsugae)的外觀,會發(fā)現(xiàn)它們雖然都是紅色的,但長得不太一樣。我的博士論文研究耗時六年,就在證明此二者的確是兩個不同的“種”。
想想看,紅色的鴨、紅色的雞、紅色的鴿子……發(fā)表在文獻上都叫同個名字,豈不天下大亂?所以過去做靈芝研究的人很辛苦,因為今年買到的紅色靈芝和明年買到的,成分不太一樣,研究要往下做很困難。還好有一個很無聊的人,用DNA把那些看起來很像的東西分清楚,之后大家就很容易知道“誰是誰”。所以,我是第一個做靈芝DNA比對的人。
我要強調的是,紅色靈芝不只一種,而是有好多種,但用最多的是“靈芝”和“松杉靈芝”兩種。這兩種確實是不同的物種,代表它們的后代無法交配,所以它們不是吉娃娃與哈士奇的關系,比較像是貓和狗的關系。既然是不同物種,成分怎會相同呢?
唯有當你能確定用的是哪一個物種在做研究或研發(fā)之后,所有的事情才能穩(wěn)定下來。換句話說,1990年代以后,靈芝的研究工作變得比較扎實,因為大家知道自己用的是什么東西。如果過去用的是什么東西不知道,只要把標本拿來,用標本上的DNA反推回去它是什么物種,以后照用就可以了。
上、下兩朵各為靈芝(G. lucidum)與松杉靈芝(G. tsugae), 經(jīng)孢子形態(tài)與DNA監(jiān)定,證實它們是不同“種”的靈芝。
“多糖體”增強免疫系統(tǒng)的抗癌能力
靈芝和松杉靈芝,這兩種最常被拿來食用的紅色靈芝材料,已有很多藥理作用被證實,而這些功效主要來自它里面的活性成分。其中最有名的高分子多糖體,指的是大分子糖的聚合物,為靈芝子實體主要的細胞壁構造。它與淀粉的構造不一樣,無法被消化道分解,所以才能在身體里起了提升免疫的作用。此作用在1980年代被日本水野卓教授畫了這張圖出來(如上圖),告訴我們靈芝多糖怎么消滅癌細胞。
靈芝多糖可以活化T細胞、提升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活化巨噬細胞……去攻擊癌細胞,這些作用都是人體里面本來就有的免疫功能,靈芝只是把我們的免疫軍隊調整得比較精良、認真,找出癌細胞,再將之消滅,絕對不是靈芝多糖直接把癌細胞毒死。
所以靈芝多糖與癌細胞之間沒有劑量的關系,亦即沒有“吃多少,死多少”的關系,因為它是透過活化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來達成抗癌的目的,而這種活化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即中醫(yī)所謂的“扶正固本”。
2000年以后,做靈芝抗癌研究的人,開始針對細胞里的訊息傳遞進行探討──了解靈芝多糖怎么把訊息傳給細胞表面的接受體(recepter),再透過接受體把訊號傳到細胞里面去,然后使體內產(chǎn)生很多的調控機制,而這些調控機制可能可以使免疫細胞作一些調整、活化,或者直接讓癌細胞凋亡。所以靈芝的抗癌工作在過去這三、四十年從未停歇,只有愈做愈細,知道它為何能把癌細胞弄死。
2013年有一個大新聞,題目是“注射靈芝多糖體,實驗動物可抗癌”。這是中研院翁啟惠院長的團隊做的動物實驗,他們在靈芝里找到一個構造上含有“巖藻糖”的多糖,再把這個靈芝多糖做成注射液,打到罹患肺腺癌的小鼠體內,然后把小鼠的血液抽出來,用糖晶片進行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靈芝多糖可以誘導出更多“可以辨認癌細胞”的抗體。
這個研究把靈芝多糖為什么能夠抗癌,做了更精細的探討,但既然標題是“注射靈芝多糖體,實驗動物可抗癌”,就表示這個多糖不是用吃的,而是用注射的;如果要用吃的,可能至少要數(shù)十倍以上的量,才會有效。
但不管是吃的或注射的,這項研究都告訴我們,多糖進到人體后,有一部分會誘導“可以辨認癌細胞”的抗體產(chǎn)生,這與預防癌癥有關,至于注射多糖則是用在治療癌癥上。
靈芝多糖透過免疫調控作用,達到消滅癌細胞的目的。
“靈芝酸”是靈芝獨有的成分
相對于多糖體是靈芝水萃取物的主要成分,三萜類則是靈芝酒精萃取物的主要成分。自然界里不管是植物或菇類,都有“三萜”這種結構的物質,加起來有好幾千種,但靈芝的三萜類只有二百多種,而且也只有靈芝有“靈芝酸”這種結構的三萜類。所以靈芝三萜類和其它來源的三萜類,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絕對不是誰的三萜類含量高,就表示它比較有效。
正因為靈芝三萜類有上百種不同的化學構造,所以吃靈芝才有這么多效果。這些三萜類(靈芝酸)在文獻上被證明有很多藥理作用:保肝是最早發(fā)現(xiàn)的,另外還有殺死腫瘤細胞、抑制病毒增生、抑制組織胺釋放(抗過敏)、抑制膽固醇合成、抗發(fā)炎……。當然并非一種靈芝能包含所有的靈芝酸,你可以針對所需的功能,選擇某種靈芝酸含量較高的靈芝。
在癌癥方面,靈芝酸也被拿來做大腸直腸癌、血癌、攝護腺癌、乳癌、子宮頸癌的研究。剛才講多糖抗癌,靈芝酸也抗癌,彷佛靈芝生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被人類拿來抗癌,所以一個完整的靈芝產(chǎn)品中“不能沒有”三萜類。
多糖和三萜這兩類成分,在靈芝里是以一種平衡的方式存在:如果你的免疫功能太弱,多糖體就會增強它的作用;如果你的免疫功能亢進,三萜類就會把它壓力下去。它們之間的動態(tài)調和,就像太極圖的概念一樣,所以我們等于是在吃一個平衡的成分,來做人體內部不平衡的調整。
“小分子蛋白”已可大量生產(chǎn)
小分子蛋白是在1989年才被發(fā)現(xiàn)的靈芝功能性成分,它是一個由110個胺基酸組成的蛋白,被證實可以刺激淋巴細胞增生、抑制全身性過敏反應……。
剛才提到的多糖是提升免疫,三萜是抑制免疫,把這兩個擺在一起可以“調節(jié)”免疫,但有趣的是,小分子蛋白本身就能調節(jié)免疫──它在低劑量時能提升免疫,高劑量時能抑制免疫。
很多菇類,像金針菇,也有類似靈芝小分子蛋白的成分,只是在構造上和靈芝小分子蛋白不太一樣。正因為它是蛋白質,可以由基因直接轉譯,因此以現(xiàn)在的生物技術能力,已經(jīng)可以把生產(chǎn)這個蛋白的基因找出來,再把這個基因放到另外一個真菌里讓它大量表現(xiàn)出來,就不用辛辛苦苦從靈芝里面萃取。
這點在多糖和三萜的大量生產(chǎn)上還做不到,此二者目前仍必須用萃取取得,萃取量很難提升,但小分子蛋白已經(jīng)可以在另外一個生物上大量復制,產(chǎn)量就會很大了,這也是蛋白質醫(yī)藥工業(yè)很有前景的原因。
近幾年靈芝小分子蛋白還被證實可以調節(jié)血糖,甚至有很多抗癌活性。一篇發(fā)表在2011年的研究即證實,以靈芝小分子蛋白喂食小鼠,可以促使小鼠體內的非小細胞肺癌細胞“自我吞噬”。自我吞噬就是癌細胞自己把自己分解,最后小鼠體內的肺癌細胞會不見了,表示靈芝小分子蛋白的抗癌功能很顯著。
由于這個蛋白可以大量生產(chǎn),因此它可能會比多糖和三萜更快被應用在癌癥的治療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