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來有敬天尊祖的傳統(tǒng),清代中央集權(quán)國家的建立使這一傳統(tǒng)更加規(guī)范和制度化。清世祖順治十年諭“國家典祀,首重祭祀,每齋戒日期必?fù)焓硇?、竭誠至敬、不梢放逸”。 清雍正天藍釉雙龍耳瓶 公元1723年即位的清世宗雍正皇帝,精力充沛,事必躬親,特別相信天地感應(yīng)之理,在其當(dāng)政的十三年中無論大祀、中祀無特殊情況都親自恭祭。雍正四年旨“國以民為木,民以食為天。朕即位以來,念切民依,舉行耕籍之禮彈極精誠為民祈毀于上帝。乃雍正二年三年、耕田疊產(chǎn)嘉禾。有至一莖九穗者??皆碩大堅好,此八穗九穗之?dāng)?shù),豈非人力所為,天地感應(yīng)之理。膚見最真切。??即如前青海蠢動,佚為邊睡憂慮,虔禱于宮中,不數(shù)旬而捷一音即至,疆園寧溢。近兒雨澤稍想,膚在宮中獻禱,減膳修省,虔誠叩懇,不數(shù)口而甘霖大沛,禾稼有秋,此皆近年以來,聯(lián)親行新驗之事?!庇赫J(rèn)為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和雍正四年旱災(zāi)的解除是因為他本人虔心內(nèi)省,祈禱祭祀的結(jié)果。所以他特別重視祭祀活動中的每一步驟,曾說:“聯(lián)遇齋戒之日,至誠至敬,不但殿庭安設(shè)銅人。即坐臥之處,亦書齋戒牌,存心做惕,須臾勿忘?!辈⒂谟赫迥曛I“至內(nèi)外大小官員,雖設(shè)齋戒牌于官署,但恐言動起居之際,稍有裹慢,即非致齋嚴(yán)肅之義??济鞔氲?,凡陪祀及執(zhí)事之人,有懸祀牌之例,今酌定齋牌之式,令陪祀各官佩著心胸之間,使觸目敞心,格恭周懈,并得彼此觀瞻,益加省惕。??著傳諭各部院人旗并直省文武官員一例遵行。”從此時起恢復(fù)明代將齋戒牌懸掛于胸前的禮儀。在此之前清代的官員們只是在齋戒之日領(lǐng)取齋戒牌陳放于廳室擺擺樣子而已,雍正以前多為木質(zhì),不很講究,由雍正五年開始要求懸掛干胸,創(chuàng)燒了裝飾效果極強的彩瓷齋戒牌,乾隆朝極為盛行,此后歷朝皆有燒制。它是由約1厘米厚,2寸長方或橢圓形的瓷板燒成,兩端有孔,可系繩穗隨身佩帶,瓷板中心白釉上墨書漢字“齋戒”二字,背面相應(yīng)處書滿文“齋戒”幾字,周邊環(huán)繞彩色裝飾帶,有青花、粉彩、斗彩、青釉、窯變釉等諸多的裝飾品種。清代凡遇大祀,前二日,“不理刑、不辦事、不燕會、不聽音樂、不掃墓”,齋戒之日,由內(nèi)務(wù)府禮部太常寺根據(jù)參加祭告人員的名單領(lǐng)給齋戒牌。 清乾隆粉彩加料彩葫蘆形齋戒牌 清代雍正朝的祭祀禮儀承襲明代,每一步驟嚴(yán)格而規(guī)范齋戒、陳玉帛、薦牲、用樂、祝版、祭器、祭品。除了其中第一步驟,主要“檢束身心”以外,余下的所有步驟都需耗費大量資財,需用上百匹的各色布帛、上千頭的牲畜、家禽以及數(shù)以百計的祭器和極其豐富多樣的祭品。牛、馬、豬、羊、鹿、兔、雞、鴨、魚一并俱全。干鮮果品瓜果梨桃一樣不少,光是祭品中的五谷雜糧有“麥、面、蕎麥、黍、稷、稻、梁、米、沉香、真香、粳米”等多種。這些祭品是需用容器來盛裝的,歷來用于盛裝祭品的器皿,被稱為祭器。不同時代的祭器質(zhì)地大不相同。唐宋時期,祭器多以金、銀、銅、玉制作以示貴重。明洪武二年,朱元璋規(guī)定“凡祭器皆用瓷?!睆拇?,皇家祭典的主要祭器被官窯瓷器所替代。 清雍正粉青釉尊 清代從康熙十年開始,官窯開始奉造大批的祭器,每年分春秋二季抵運進京。雍正時,宮中設(shè)有太常寺衙門,壇廟祭祀一應(yīng)典禮備辦陳設(shè)均由太常寺負(fù)責(zé)安排?!胺布漓敫鲏瘡R所用盛福酒龍瓶爵盞,盛昨肉龍盤,系本署收掌,如有損缺行文工部,照樣描畫,轉(zhuǎn)行江西省,燒造解送”?!胺哺鲏瘡R需用器皿,俱由工部成造,收貯神庫,各有定數(shù),本寺官時行稽察,如有損壞行文工部修理??其所用瓷器不敷,行文工部,轉(zhuǎn)行該省預(yù)期照式燒造”。 清雍正霽紅釉膽式瓶 眾所周知,雍正朝官窯瓷器的燒制從數(shù)量上來看,由于僅存十三年,上不抵康熙,下不及乾隆,但究其質(zhì)量,有清一代年無人能及,特別是單色釉瓷器的燒制不僅種類繁多,而且顏色至精至純,件件釉質(zhì)光潤清澈如鏡造型,胎質(zhì)、燒制工藝、施釉方法都十分講究,將單色釉的制作水準(zhǔn)發(fā)展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境地。雍正十三年,著名的督陶官唐英在《陶成記事碑》中列舉的當(dāng)年貢御的大小盤、碗、盅、碟、瓶、罍、尊、彝??有57個品種,其中列舉的單色釉有“月白、粉青、大綠、米色、仿白定、梅桂紫、海棠紅、茄花紫、梅粉青、騾肝、馬肺、天蘭、霽紅、鮮紅、寶石紅、霽青、青釉、澆黃”等。 清雍正仿哥釉塑貼三羊瓶 據(jù)《大清會典》記載“祭器用陶必辨其色”。在多彩多姿的雍正朝單色釉品種中,只有青、黃、白、紅、蘭為主色的單色釉,可以用做祭器?!班髑稹⑵磔?、常零用青。方澤用黃,日壇用赤,月壇用白,社稷、先農(nóng)用黃”。當(dāng)時規(guī)定天壇用青釉瓷,地壇用黃釉瓷,日壇用紅釉瓷,月壇用白釉瓷。祭器的色澤需與祭典主題相符合,還要與皇帝、官員、樂手們的服裝相一致,用以烘托其隆重的氣氛。 清雍正黃地綠彩海水白鶴紋碗 祭天是最大的祭祀活動,天壇主青,窯祭器有“青瓷碗1個、背瓷盤28個、青瓷酒尊1個、白瓷壺1執(zhí)、白瓷爵1只、白瓷盤1面(壺、爵、盤系光祿寺預(yù)備)。盛癱毛血青瓷盤5個、青瓷尊各1個、青瓷盤各24個、青瓷碗8個、青瓷爵12雙、青瓷酒盞100個、青瓷癱毛血盤8個”。
祈毀壇與天壇同。
地壇主黃,官窯祭器有“黃瓷碗1個、黃瓷盤28個、黃瓷酒尊1個、白瓷壺1執(zhí)、白瓷爵1雙、自瓷盤1面。黃瓷碗各3個、黃瓷盤各24個、黃瓷爵各3只,黃瓷酒盞各30個、盛癱毛血盤各3個”。 清雍正白釉浮雕菊瓣劃花「纏枝花卉」紋花澆 朝日壇士紅,官窯祭器有“紅瓷碗3個、紅瓷盤24個、紅瓷酒盞30個、白瓷壺1執(zhí)、白瓷盤1個”。 夕月壇主白,‘言窯祭器有“白瓷碗3個、白瓷盤20個、后位壇白瓷碗3個、白瓷盤24個、白瓷酒尊2個、白瓷壺1執(zhí),白瓷盤1面”。 清雍正黃釉盅 我們注意到上述官窯祭器盤、碗居多,每個壇廟中無論主青、主黃全都有不可缺少的白瓷酒具、壺和爵杯,這是祭祀的必備之物。其次是尊,也是盛酒器。這些器物在故宮現(xiàn)存的收藏品中為數(shù)不少。從收藏的整體來看,青釉類器物最多,質(zhì)量也最精其次是紅釉、黃釉及白釉制品。造型式樣基本依照明代的式樣有毛血盤盛裝牲畜皮毛內(nèi)臟的大型盤子、大羹碗盛裝食物大型碗和羹碗、豆盤,高足盤、大尊、犧耳尊、大小罐、酒盅、爵杯、碟、壺等。 清雍正霽藍釉小杯 青釉瓷器自東漢創(chuàng)燒成功以來,始終盛燒不衰。雍正一朝的青釉瓷器發(fā)展到歷史的最高峰,繁衍出十?dāng)?shù)種深淺、明暗不同的青釉色調(diào)。有仿汝釉、仿官釉、仿哥釉、仿龍泉釉及粉青、冬青、豆青、霽青、橄欖青、天青、天藍、月白、油灰等一系列的釉色。除仿古的釉色純素以外,粉青、冬青制品多干釉下劃刻精美的刻花紋樣。有一件雍正款粉青釉花瓣式尊,高34.3、口徑19.8、足徑10.2厘米。尊的上半部是一朵半開的花朵,出六瓣花口下半部扁圓,出六棱,通體施粉青釉,頸以上釉下暗刻向上伸延的纏枝藤,腹三組暗刻的團螭、團虎紋,釉瑩潤透明,胎極細(xì)白,刻劃花紋清晰可見,圈足內(nèi)有青花六字篆書印章款“大清雍正年制。”此尊釉色青碧粉嫩,無一絲雜質(zhì),暗刻花紋極見功力。有幾件天青釉的犧耳尊高30厘米左右,釉色青中閃藍,如劉子芬《竹園陶說》所說“尤以天青一種,至為神化,幽淡雋永,引人入勝”。 清雍正青釉荸薺式三系瓶 紅釉以祭紅為主,有寶石紅、抹紅、胭脂紅等。祭紅舊名鮮紅,明宣德年創(chuàng)燒,宣德以后失傳。清初開始恢復(fù),雍正祭紅,紅色安定沉穩(wěn),均勻而細(xì)膩,不流淌,不脫口,精光內(nèi)斂。遺存有大量的高足碗、玉壺春瓶。瓶子在祭器中稱為看瓶,用于插置絹、紙花朵之用。黃釉有深黃、淺黃、明黃、雞油黃之分。各種規(guī)格的盤、碗居多。大的黃釉盤徑可達55厘米,小的黃釉碟只有5厘米。酒盅的口徑更小,只有4.5厘米。有黃里黃面與白里黃面兩種。淡黃釉也叫蛋黃釉,是雍正時新創(chuàng)的黃釉品種,常見一種口徑5.5厘米的小碗,胎極薄,近乎半脫胎,釉淺淡,光潔,鮮艷,半透明,非常細(xì)膩,精雅可人。 清雍正胭脂紅釉盤 白釉產(chǎn)品中有仿永樂窯的甜白釉,仿定窯的象牙白釉及純白釉、影青等。以大盤、大碗居多,6寸左右的菊瓣盤十分典塑,與另外的種顏色的盤子合為一套。白瓷酒壺的造型十分新穎,壺高23、口徑5、足徑13厘米,整體壺身為鴨蛋圓形,小口與蓋嚴(yán)絲合縫,長彎流向上伸展,曲柄向下拉長,與壺體諧調(diào)一致。釉薄體輕,釉汁晶瑩,呈甜暖的白色,是仿永樂的甜白釉。底有青花雙圈楷書款“大清雍正年制”,是祭壇必備之酒器之一。 清雍正白釉菊瓣盤 以上列舉的單色釉祭器中均書有官款款識,一律以青花書寫。少數(shù)楷書六字款,大多數(shù)篆書六字印章款。通過對藏品的觀察和研究,并對照雍正朝祭典的文獻,我們發(fā)現(xiàn),就雍正朝祭器來說,沒有見到十分古怪的造型,仿汝、官、哥釉制品,形制上全是標(biāo)準(zhǔn)規(guī)范的仿銅器式樣,有弦紋蒜頭瓶、箭壺瓶、雞首耳尊、獸環(huán)耳尊、犧耳尊、雙耳出戟尊、象耳弦紋尊、蟠魑尊等,而這樣的造型在雍正朝也同時用于室內(nèi)陳設(shè)。祭器的燒制并沒有太特殊的要求,器形與釉色與日用瓷無二。從《大清會典·雍正朝》我們可以看到,祭典中使用量最大的“壺、爵、盤系光祿寺預(yù)備”。而內(nèi)務(wù)府下屬的光祿寺是專門置辦宮中日常用品的部門,宴請賓客、招待藩王,以及御膳房、御茶房的用具全都由光祿寺負(fù)責(zé)。甚至可以這樣認(rèn)為,同一種相同釉色、造型的器物有的選為盛裝供品的祭器,有的則用于進餐及陳設(shè)用。每年由景德鎮(zhèn)解運進京的官窯瓷器,為光祿寺?lián)苡脛t為生活用品為主管祭典的太常寺?lián)苡?,人神庫貯藏即為祭器。雍正皇帝本人深諳藝術(shù)欣賞之道,十分喜歡單色釉瓷器純潔典雅的風(fēng)格,也常以色釉瓷賞賜王公大臣。 清雍正粉青釉茶壺 綜上所述,雍正朝官窯祭器的燒制,由于處在清代單色釉瓷器燒制的頂峰階段,件件質(zhì)光釉美,純正無瑕。青釉、白釉、紅釉、黃釉、藍釉瓷器是郊壇之祭的主要用瓷,受國家頻繁祭典活寸動的需求而大量生產(chǎn),在造型和釉色上與宮中日用瓷無區(qū)別,二者可通用之。例如祭器中常見的黃釉盤、碗類器皿,也是宮中常用的餐具之一。據(jù)《國朝宮史》卷十七、經(jīng)費條記載,皇太后份額下,每年供應(yīng)“黃瓷盤250,各色瓷盤百,黃瓷碟450,各色瓷碟50,黃瓷碗百,各色瓷碗50”。皇后略少,用“黃瓷盤220,各色瓷盤80,黃瓷碟40,各色瓷碟50,黃瓷碗百,各色瓷碟50”。以此類推,皇貴妃用白里黃瓷,貴妃、殯、貴人、答應(yīng)、常在位序的殯妃們則與純黃釉瓷器無緣,只能用黃地綠龍、紫地綠龍的器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