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浙江省10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資料全錄 2018-05-16

?
1982年2月8日,第一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公布,浙江杭州市、紹興市入選
1986年12月8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38座,浙江寧波市入選
1994年1月4日批準國家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名單(37座)浙江衢州市、臨海市(縣級)入選。


??2007年3月18日,金華市獲批;
2011年1月27日,嘉興市獲批;
2014年7月14日, 湖州市獲批;
2016年5月4日,溫州市獲批;
2017年7月16日,龍泉市(縣級)獲批

杭州市在夏之前屬百越,夏商周屬“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于會稽(今紹興),曾乘舟航行經(jīng)過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后,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余杭”。春秋時,吳囯、越囯兩國爭霸,杭州先屬越囯,后屬吳囯,越滅吳后,復屬越。戰(zhàn)國時,楚囯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
秦統(tǒng)一六國后,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中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  
三國、兩晉、杭州屬吳郡,歸古揚州。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于潛、富陽、新城、桐廬,屬吳州。
隋王朝建立后,于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xiàn)。并桐廬入錢唐縣,下轄錢唐、余杭、富陽、鹽官、于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余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yè)三年(607年),改置為余杭郡。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余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jié)度,州治一度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余杭、臨安、于潛、唐山八縣。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于杭州。當時的杭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鹽官、余杭、富春、桐廬、于潛、新登、橫山、武康十縣。  
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路治。淳化五年(994年),改軍號為寧海軍節(jié)度。大觀元年(1107年)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余杭、臨安、于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余杭、于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 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紹興八年(1138年)定都在于此
元至元十三年(1276),設兩浙大都督府,又改設安撫司,十五年(1278)升杭州路,為江浙行省省會。
明代改杭州路為杭州府,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治所。
清世祖順治2年(1645年),置浙江巡撫,駐杭州,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改為浙江行省,杭州為省會。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杭州府,合并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民國3年(1914)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民國16年(192 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qū)設杭州市,直屬浙江??;,郊區(qū)仍為杭縣,舊屬諸縣直屬于省。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qū)分為八個區(qū)。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獲得新生。
50年代以后,杭州的區(qū)域范圍經(jīng)歷了不斷變化。先是將原有的八區(qū)改名為上城區(qū)、中城區(qū)、下城區(qū)、江干區(qū)、西湖區(qū)、艮山區(qū)、拱墅區(qū)、筧橋區(qū);其后,艮山區(qū)并入下城區(qū),筧橋區(qū)并入江干區(qū),中城區(qū)大部分并入上城區(qū),小部分并入下城區(qū)。 1958年4月杭縣撤銷作為杭州市郊區(qū),1960年1月建立錢塘聯(lián)社,1961年3月余杭縣并入杭州錢塘聯(lián)社,成立新的余杭縣。 
1990年初,半山區(qū)又與拱墅區(qū)合并,成立新的拱墅區(qū)。  
1994年,杭州升格為副省級城市。
1996年12月12日,杭州市新設立濱江區(qū)。屬縣則有蕭山、桐廬、余杭、臨安、建德、富陽、淳安七個縣(市)。 
2001年3月12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經(jīng)國務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蕭山市和余杭市,同時設立蕭山區(qū)和余杭區(qū),與杭州市原6個區(qū)一起構成一個新杭州,調(diào)整后的杭州新市區(qū)由原來的6個區(qū)增加到8個區(qū)。
2014年12月13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撤銷富陽市,設立杭州市富陽區(qū)。富陽區(qū)成為杭州市第九個市轄區(qū)。
2016年10月1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杭州市人民政府駐地由拱墅區(qū)環(huán)城北路318號遷至江干區(qū)解放東路18號。
2017年8月10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發(fā)《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調(diào)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qū)劃的通知》,根據(jù)《國務院關于同意浙江省調(diào)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qū)劃的批復》(國函〔2017〕102號)精神,撤銷縣級臨安市,設立杭州市臨安區(qū)。
杭州市轄區(qū):10個市轄區(qū)、2個縣、1個縣級市[拱墅區(qū) 上城區(qū) 下城區(qū) 江干區(qū) 西湖區(qū) 濱江區(qū) 蕭山區(qū) 余杭區(qū) 富陽區(qū) 臨安區(qū) 桐廬縣 淳安縣 建德市]
   


紹興市
夏稱"於越",亦稱"百越",簡稱"越"。
據(jù)史載:大禹治水告成,在境內(nèi)茅山會集諸侯,計功行賞,死后葬于此山,因更名茅山曰”會稽”,是為會稽名稱之由來。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立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
至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興兵敗越,盡取故吳地并至浙江,越始”服朝于楚”,而諸越邦國尚存。
秦朝,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吳越地置會稽郡,治吳縣(今蘇州)。二十六年,中國統(tǒng)一,實行郡縣制,會稽郡先后轄山陰等二十余縣,其中在今浙江境內(nèi)有山陰、諸暨、上虞、余姚、句章 、鄞、烏傷、太末、錢塘、余杭、由拳、烏程、海鹽等縣。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州刺史部,督察各郡,會稽郡受督于揚州刺史部,并增剡、余暨二縣,時會稽郡領二十六縣,屬今浙江境內(nèi)的有十八縣。
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今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時轄山陰、諸暨、上虞、始寧、剡、余姚、大、鄞、句章、章安、永寧、烏傷、太末、東冶十五縣。
三國,會稽郡隸屬于吳,治山陰。魏黃初二年(221),會稽郡領縣增至三十一縣,其中增今浙江境內(nèi)的有吳寧、豐安、長山、遂昌、新安、定陽、臨海、南始平、羅陽、松陽十縣,增今福建境內(nèi)的有建安、漢興、昭武、南平、東安、侯官六縣。吳太元二年(252),再增永康、武義、建平三縣,并改上虞縣為侯國。吳太平二年(257)、永安三年(260)、寶鼎元年(266),先后分會稽郡置臨海、建安、東陽三郡,會稽郡轄山陰、上虞侯國和諸暨、余姚、永興、始寧、剡、 、鄞、句章八縣。 
西晉,太康二年(281) 以會稽地封于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轄縣數(shù)不變。 [4]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復會稽郡,為東揚州治所。陳永定年間(557~559),會稽郡析山陰置會稽縣,兩縣同城而治,治山陰,時轄十一縣。
隋朝,開皇九年(589)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改東揚州為吳州,并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縣,并余姚、鄞、 入句章縣,轄會稽、諸暨、剡、句章四縣。并設吳州總管府,治會稽,總管原東揚州諸郡。  大業(yè)元年(605),廢吳州,以原吳州境置越州,治會稽,是為越州名稱之始。大業(yè)三年(607),復為會稽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以剡置嵊州,并析置剡城縣,析句章之余姚置姚州,析句章之鄞置鄞州。改會稽郡為越州,治會稽縣,轄會稽、諸暨、剡城三縣和嵊州、姚州、鄞州三州。同時置越州總管府,駐會稽縣,管越、嵊、姚、鄞、松、綢、衢 、麗、嚴、婺十一州。武德七年(624),廢姚州為余姚縣,析會稽立山陰縣。改越州總管府為越州都督府,督越、嵊、鄞、麗、婺五州。景云二年(711),天下分為二十四都督府以統(tǒng)屬州,越州定為中都督府,所督不足十州,隸屬于江南道。乾元元年(758),廢越州中都督府,置浙江東道節(jié)度使駐越州,轄越、睦、衢、婺、臺、明、處、溫八州。乾寧三年(896),錢 平董昌,號越州為東府。 [4] 
北宋,熙寧七年(1074),設兩浙東路駐越州,轄越、婺、衢、明、臺、處、溫州。旋即并入兩浙路,九年復分,十年復合。
南宋高宗趙構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于建炎五年(1131)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并沿用至今。府治設山陰,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余姚、上虞、嵊縣、新昌八縣。
元朝,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紹興府為紹興路,轄縣和治所均不變。元順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復置紹興府,治山陰,轄八縣。
清朝,設浙江省,省府之下置杭嘉湖、寧紹臺、金衢嚴、溫處四道,紹興府隸屬寧紹臺道,轄縣未變。宣統(tǒng)三年(1911),并山陰、會稽為紹興縣。
中華民國元年(1912)2月,廢府、州、廳舊制,實行省、縣兩級制,原紹興府轄縣均直屬浙江省軍政府。民國3年于省縣間設會稽道,治寧波,時轄地相當于紹興、寧波、臺州三府。民國16年取消道制,原紹興府七縣直屬于省。民國24年置紹興行政督察區(qū),專員公署駐紹興縣,轄紹興、上虞、余姚、嵊縣、新昌、諸暨、蕭山七縣。民國25年,改紹興為第三行政督察區(qū),其駐地、轄縣不變。民國37年,更名為第二行政督察區(qū),專員公署駐余姚,轄十四縣(改蕭山為省直屬,增轄鄞縣、慈溪、定海、鎮(zhèn)海、奉化、象山、寧海、四明八縣)。
1949年5月,紹興全境解放。6月,設浙江省第十專區(qū),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蕭山六縣,余姚劃歸第二專區(qū)(寧波)。10月改為紹興專區(qū),并析紹興縣城區(qū)置紹興市(今紹興城區(qū)),析紹興縣置會稽縣,時轄一市七縣。
1952年01月,撤銷紹興專區(qū),原所轄紹興、諸暨、蕭山三縣及紹興市改由省政府直屬,上虞、嵊縣、新昌劃屬寧波專區(qū)。
1964年09月,復設紹興專區(qū),駐紹興縣,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五縣。
1968年05月,改名為紹興地區(qū),并成立紹興地區(qū)革命委員會。1978年9月,改名為紹興地區(qū)行政公署。
1983年07月,撤銷紹興地區(qū),改設省轄紹興市,置越城區(qū),下轄越城區(qū)、 紹興縣、上虞縣、嵊縣、新昌縣、諸暨縣。
1989年09月,諸暨縣改設諸暨市(縣級市)。
1992年08月,上虞縣改設上虞市(縣級市)。
1995年12月,嵊縣改設嵊州市(縣級市)。
2013年10月,國務院2013年112號文件已對浙江省調(diào)整紹興市部分行政區(qū)域進行了批復。同意撤銷紹興縣,設立紹興市柯橋區(qū);撤銷縣級上虞市,設立紹興市上虞區(qū)。
紹興市政府駐紹興市越城區(qū)曲屯路286號,下轄越城區(qū)、 柯橋區(qū)、上虞區(qū)、嵊州市、新昌縣、諸暨市,


寧波
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屬百越地,寧波的名稱為“鄞”,春秋時為越國境地,秦時屬會稽郡的鄞(縣治為今奉化區(qū)西塢街道白杜村)、鄮(縣治為今鄞州區(qū)五鄉(xiāng)鎮(zhèn)同岙村)、句章(縣治為今江北區(qū)慈城鎮(zhèn)王家壩村)三縣。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稱句章城,縣治置小溪(今鄞州區(qū)鄞江鎮(zhèn))。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設州治于三江口;
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稱鄮縣。
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設明州,轄慈溪、奉化、鎮(zhèn)海、定海、象山等5縣,州治鄞縣,屬浙江東道。
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州治從小溪遷至三江口,并建子城,為其后一千多年寧波城市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據(jù)記載,寧波市中心最早的城垣為東晉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劉牢之所筑,稱筱墻,舊址相傳在今天西門口筱墻巷一帶。
五代十國屬于吳越國。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稱明州奉國軍,屬于兩浙路。

南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屬于兩浙東路。
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升為慶元府,屬于兩浙東路。
元朝至開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稱慶元路。
元朝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設浙東道都元帥府。屬于江浙行省。
明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7年),中國沿海地區(qū)海禁,唯獨明州對外開放。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為避國號諱,朱元璋采納鄞縣讀書人單仲友的建議,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府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設寧紹臺道,駐寧波。
民國1927年劃鄞縣城區(qū)設寧波市,屬于浙江省,1931年撤寧波市,復入鄞縣。
1949年5月浙東解放,鄞縣城區(qū)建置寧波市,城區(qū)為寧波專署駐地。
1983年撤銷專署,實行市管縣體制。
1987年經(jīng)國務院審核,成為計劃單列市。
1994年寧波被確定為副省級市。
2016年,撤銷寧波市江東區(qū)。撤銷縣級奉化市,設立寧波市奉化區(qū)。
寧波市政府駐地寧穿路2001號,下轄6個區(qū)、2個縣、2個縣級市[海曙區(qū) 江北區(qū)  北侖區(qū) 鎮(zhèn)海區(qū)鄞州區(qū)  奉化區(qū)  余姚市  慈溪市  象山縣  寧??h]


衢州市
夏商:屬百越之地?!稘h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戰(zhàn)國:春秋初為姑篾國,后為越國姑蔑之地,戰(zhàn)國時屬楚。
秦朝: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滅楚,平定江南,于吳越之地置會稽郡,今衢州屬會稽郡之太末縣(一作大末)。
漢朝:西漢高祖六年(前201),為荊王國地。十二年(前195),吳國地。景帝四年(前153),誅吳王劉濞,復屬會稽郡。
東漢初平三年(192),分太末縣置新安縣。為衢縣建縣之始,仍屬會稽郡。建安二十三年(218),析新安縣置定陽縣。
三國:吳國寶鼎元年(226),新安縣改屬東陽郡。
晉朝:晉太康元年(280),因與弘農(nóng)郡新安縣同名,改新安為信安,因信安溪得名,一說溪以縣得名,仍隸東陽郡。
南朝:宋、齊、梁三代,信安縣隸屬不變;陳永定三年(559),置信安郡,領信安、定陽2縣,隸縉州。
隋朝:隋大業(yè)三年(607),太末、定陽2縣并入信安,隸東陽郡。
唐朝:唐武德四年(621),分婺州于信安置衢州,并分置須江(江山)、定陽(常山)2縣,衢州州名始于此,以路通三越而得名,信安遂為州治;同時,析太末縣之西設白石縣并置濲州,州領太末、白石2縣,白石為州治之所;七年(624)廢衢州,并定陽,須江、白石、太末4縣入信安縣,隸婺州;貞觀八年(634),從信安、金華2縣析置龍丘縣;武后垂拱二年(686),復置衢州,轄信安、龍丘、常山3縣,屬江南道,信安為州治;如意元年(692),分龍丘縣之西置盈川縣,衢州轄信安、龍丘、須江、常山、盈川5縣;證圣元年(695年),分須江、定陽、弋陽3縣置玉山縣,隸衢州;天寶元年(742年),改衢州為信安郡;乾元元年(758),復為衢州,同年,玉山縣改隸信州;衢州仍轄信安、龍丘、須江、盈川、常山5縣,信安為州治,隸浙江東道;大歷十四年(779年),改隸浙江西道;建中元年(780),復隸浙江東道;二年(781),又改隸浙江西道;貞元三年(787),復隸浙江東道;元和七年(812),廢盈川縣入信安;咸通中(860~874),改信安為西安,因西溪得名,仍隸衢州。
五代十國:衢州屬吳越國(907~978),州治倚西安,轄西安、龍游、常山、江山4縣;后唐長興二年(931),吳越改龍丘為龍游。
明朝:明太祖己亥年(1359年亦即元至正十九年),改衢州路為龍游府,治所西安;丙午年(1366年亦即元至正二十六年),又改龍游府為衢州府,西安倚廓,隸浙江等處行中書?。ê槲渚拍旮恼憬行颊顾荆┙疳榈?;永樂二十二年(1424),建越王府;宣德二年(1427),越王府除。明成化八年(1472年)龍游洋埠等部分地析出,與遂昌八、九兩都,金華湯溪、蔣堂,蘭溪游埠等置湯溪縣,隸屬金華。
清朝:清代沿襲明制,仍為衢州府,隸浙江省金衢嚴道;順治八年(1651),浙閩總督移此;康熙二十三年(1684),裁撤,西安縣仍為府治外,又為金衢嚴道治所;宣統(tǒng)三年七月(1911年8月7日),裁西安縣并入衢州府,由府兼理縣事。
民國:辛亥革命后(1911年11月7日),成立衢州軍政分府,兼理縣事;五年(1916),裁道,翌年復設,道尹仍駐衢縣;十六年(1927),設第一特區(qū)縣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衢縣;1948年,衢縣屬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屬址移金華,轄衢縣、龍游、常山、江山、開化、遂昌、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1949年5月6日,衢縣解放,始設軍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建衢州專員公署,此時轄衢縣、龍游、常山、江山、開化、遂昌,衢州市,專屬仍駐衢州,縣政府遷至樟潭鎮(zhèn)。
1951年,撤銷衢州市,縣府遷回衢縣城區(qū),專署駐衢縣。
1955年3月,衢州專員公署撤銷,衢縣屬金華專區(qū)。
1958年10月松陽縣并入遂昌,改屬麗水專區(qū)。
1958年11月,常山并入衢縣。
1960年1月1日,龍游縣并入。
1961年,復置常山縣。
1979年9月,恢復衢州市,縣、市并存。
1981年4月,撤縣并入市。
1983年9月13日,龍游縣析出,另立縣治。
1984年,轄區(qū)不變。
1985年5月,金華地區(qū)撤銷,衢州市升省轄市,原衢州市分設柯城區(qū)與衢縣,實行市管縣,市轄衢縣、江山、常山、開化、龍游五縣及柯城區(qū)。
1987年12月,江山縣改縣級市,屬衢州市。
2001年升格衢縣為衢江區(qū)。
衢州市政府駐柯城區(qū)白云街道三江東路28號,下轄柯城區(qū)、衢江區(qū)、江山市、龍游縣、常山縣和開化縣。


金華
夏商時金華地屬百越?!稘h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春秋時屬越囯,戰(zhàn)國后期越囯為楚囯所滅,遂屬楚囯。
秦、漢為烏傷縣(治所在今義烏境內(nèi)),屬會稽郡(紹興)。東漢設長山縣。
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以會稽郡西部設東陽郡(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治長山(今金華市區(qū)),屬揚州,領長山(今婺城區(qū)、金東區(qū)、蘭溪)、烏傷(今義烏)、永康、吳寧(今東陽)、豐安(今浦江)、太末(今龍游)、新安(今柯城區(qū)、衢江區(qū))、定陽(今常山)、平昌(今遂昌)9縣,治設長山。晉延其制。
南朝·梁紹泰二年(556年)置縉州,陳天嘉三年(562年)撤縉州,東陽郡改名金華郡?!敖鹑A”一名源于“金星與婺女(星)爭華”之地。
隋開皇十三年(593年)改置婺州。大業(yè)三年(607年)復置東陽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改婺州,并分置衢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婺州為東陽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婺州。宋延其制。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寧越府,至正二十年改金華府。
明成化八年(1472年)析遂昌、金華、蘭溪、龍游縣部分地置湯溪縣。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8縣,故有“八婺”之稱。
民國二年(1912年)廢府。民國四年(1914年)置金華道,轄區(qū)擴及原衢州、嚴州府。民國十七年(1927年)廢道,各縣仍直屬于省。民國期間,行政督察區(qū)序號、轄縣、專署駐地時有變換。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6月,設磐安縣,劃縉云縣之5鄉(xiāng),永康縣之3鄉(xiāng),天臺縣之飛山鄉(xiāng),東陽縣等都鄉(xiāng),為磐安縣境。
1949年5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金華,設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區(qū)。10月,改名金華專區(qū)轄2市9縣。1955年3月,衢州專區(qū)撤銷并入。嗣后,金華專區(qū)轄縣(市)續(xù)有撤并、復置,并與杭州、麗水等毗鄰市地互有調(diào)整。1958年11月,撤銷湯溪縣。1968年4月,改為金華地區(qū)。
1985年5月,撤銷金華地區(qū),原金華、衢州兩縣級市分別升為地級市,實行市管縣體制,并于金華城區(qū)設立婺城區(qū),郊區(qū)設立金華縣,同時撤銷蘭溪縣,設立蘭溪市(縣級)。金華市轄婺城區(qū)、蘭溪市和金華、永康、武義、東陽、磐安、義烏、浦江7縣。原金華地區(qū)的龍游、開化、常山、江山縣劃歸衢州市管轄。
1988年5月,撤銷義烏縣設立義烏市(縣級),撤銷東陽縣設立東陽市(縣級)。
1992年10月,撤銷永康縣設立永康市(縣級)。
2000年12月,撤銷金華縣,與婺城區(qū)互有調(diào)整,縣境東部設立金華市金東區(qū)。
 金華市設婺城、金東2個市轄區(qū),蘭溪、義烏、東陽、永康4市以及武義、浦江、磐安3縣。市政府駐地婺城區(qū)雙龍南街801號。


嘉興
夏商時嘉興屬百越之地。春秋時,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戰(zhàn)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吳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改稱嘉興。
唐玄宗天寶十年(751)析嘉興縣東境及海鹽、昆山等縣部分轄地置華亭縣。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嘉興設置開元府,嘉興從此自蘇州分離出去,領嘉興、海鹽、華亭3縣,是為嘉興首次設州府級政權。后晉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吳越王錢元瓘之奏請,在嘉興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北宋改秀州為嘉禾郡,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升郡為府,后改嘉興軍。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興軍為嘉興府安撫司,旋升為嘉興路總管府。明宣德四年(1429)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析東北境為嘉善縣;析海鹽縣置平湖縣;析崇德縣置桐鄉(xiāng)縣,嘉興府下轄7縣,稱一府七縣。此后四五百年內(nèi)嘉興府縣體制基本未再變動。

清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克嘉興,建聽王府為當?shù)剀娬I導機構。
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黨人光復嘉興,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民國初廢府存縣,改稱嘉禾縣,后復稱嘉興縣。
1949年5月7日嘉興解放。分設嘉興縣、嘉興市,后撤并頻繁。
1983年8月,撤銷嘉興地區(qū)行政公署,分設嘉興、湖州市,嘉興市設城區(qū)和郊區(qū),下轄嘉善、平湖、桐鄉(xiāng)、海寧、海鹽5縣。
1993年11月,嘉興城區(qū)更名為秀城區(qū)。
1999年6月21日,郊區(qū)更名為秀洲區(qū)。
2005年,嘉興秀城區(qū)更名為南湖區(qū)。 
嘉興市政府駐南湖區(qū),下轄2個市轄區(qū)(南湖區(qū)、秀洲區(qū))、3個縣級市(海寧市、平湖市、桐鄉(xiāng)市)、2個縣(嘉善縣、海鹽縣)。


湖州

湖州在五帝夏禹時為防風氏(都城在今德清縣武康境內(nèi))之地,夏禹滅防風氏其地歸屬揚州,直至商文丁時吳太伯與其弟仲雍奔荊蠻自號“勾吳”建立吳國時湖州地屬勾吳。即“三吳”(蘇州湖州會稽)之一。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囯滅吳囯,地屬百越之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滅越,地屬楚國。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春申君黃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故名,遺址在今吳興區(qū)云巢窯頭村。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烏程縣。漢高帝元年(前206年),項羽自立于今湖州西楚霸王城中心建“項王城”。漢高帝五年(202年)劉邦滅項羽歸屬漢軍,漢高祖十二年(195年)漢封劉濞為吳王時為劉濞領地;景帝前元三年丁亥(前154年)吳王劉濞七國之亂平定后歸屬于漢
三國東吳烏程侯寶鼎元年(266年)分吳、丹陽兩郡置吳興郡。

隋仁壽二年(602年),以地濱太湖而名“湖州”,為湖州設立之始。
唐代湖州“吳興郡”為上郡。武德四年,以烏程縣置,轄縣五:烏程、武康、長城、安吉、德清。
五代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吳越王錢镠為避后梁太祖朱溫父親朱誠諱,改長城縣為長興縣。
宋代屬兩浙路十二州之一,“湖州吳興郡”,景祐元年,升“昭慶軍節(jié)度”。寶慶元年,改“安吉州”,轄縣六:烏程、歸安(太平興國七年置)、安吉、長興、德清、武康。
元代,湖州屬江浙行省“湖州路”。至元十三年,升安吉州為湖州路。領司一、縣五、州一:錄事司、烏程,歸安、安吉、德清、武康。長興州(元貞元年,升長興縣為為州)。
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1366年)為“湖州府”歸屬明太祖。十四年十一月(1381年)改隸浙江。領州一,縣六:烏程、歸安、長興(1357年改名長興州為長官州,1362年復曰長興。洪武二年降為縣)、德清、武康、安吉州(正德元年升為州,領孝豐縣)。

清“湖州府”:繁,疲,難。隸杭嘉湖道。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改安吉為縣。領縣七。烏程、歸安、長興、德清、武康、安吉、孝豐。
民國元年(1912年)1月烏程、歸安二縣合并為“吳興縣”。二月湖屬各縣直隸于省。
解放后,先后設浙江第一專區(qū)、嘉興專區(qū)和嘉興地區(qū),治所長期設在湖州。1949年于吳興縣城區(qū)置“吳興市”,1950年改為“湖州市”。1962年撤銷,1970年復置。1981年撤銷吳興縣并入湖州市。1983年10月,撤地建市建湖州、嘉興兩個省轄市。湖州市轄吳興、南潯兩個市轄區(qū)及長興、德清、安吉三縣。 
湖州市政府駐地仁皇山新區(qū)。轄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和吳興、南潯兩區(qū)。
?
?

?溫州
夏商周時期溫州地屬百越之東甌。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破越國,殺越王無疆,越部分族遷東甌定居。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統(tǒng)一中國,劃天下為三十六郡,溫州地屬閩中郡。
西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惠帝劉盈立騶搖為東海王,都東甌,溫州地屬東海國(俗稱東甌國)。
漢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東甌國滅。
漢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屬會稽郡回浦縣。
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為章安縣東甌鄉(xiāng)。
東漢順帝永和三年(138年)分章安縣之東甌鄉(xiāng)置永寧縣,西猶兼 處州地,縣始于甌江北岸,是為溫州建縣之始。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年),析臨??貚X以南地區(qū)置永嘉郡,轄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縣。治永寧,建郡城于甌江南岸。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永寧、安固、橫陽、樂成四縣合并,稱永嘉縣,屬處州。后三年,處州改名為括州.州治設于括蒼(今麗水市)。
隋煬帝大業(yè)三年(607年)改括州為永嘉郡,郡治仍于括蒼.轄永嘉、括蒼、松陽、臨海四縣。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永嘉郡為括州。622年,析括州之永嘉縣置東嘉州,轄永嘉、安固、樂成、橫陽四縣。627年,廢東嘉州重隸于括州。
675年,從括州析永嘉、安固兩縣置溫州。自此以后,歷1300余年,州名無改,州境亦無大變。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溫州為永嘉郡,轄四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永嘉郡為溫州。
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后,11月29日,溫州組成軍政分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7月廢溫州軍政分府,置溫州府。1914年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區(qū),溫州區(qū)初稱浙江省第十縣政督察區(qū),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后數(shù)度更名稱第四特區(qū)、第三特區(qū)、永嘉行政督察區(qū)、第八行政督察區(qū)。1948年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qū)。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建立溫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8月26日成立第五專區(qū),并設溫州市。
建國后改稱為溫州區(qū)專員公署。其后,名稱和轄縣有所變動。
1981年9月溫州地區(qū)和溫州市合并建立溫州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1981年9月12日,析原溫州市郊區(qū)置甌海縣。
1984年1月,市郊區(qū)6個鄉(xiāng)劃歸城區(qū),稱鹿城區(qū)。
1984月2日,劃市郊狀元鎮(zhèn)、龍灣鄉(xiāng)和甌??h永中鎮(zhèn)的黃石、黃山二村建龍灣區(qū)。
1987年4月18日,改瑞安縣為瑞安市(縣級)。
1992年3月9日,改甌??h為區(qū)。
1993年9月18日,改樂清縣為樂清市(縣級)。
2015年,《國務院關于同意浙江省調(diào)整溫州市部分行政區(qū)劃的批復》(國函[2015]122號):同意撤銷洞頭縣,設立溫州市洞頭區(qū)。
溫州市政府駐地鹿城區(qū)繡山路321號.轄鹿城、龍灣、甌海、洞頭4個區(qū),瑞安、樂清2個縣級市,永嘉、平陽、蒼南、文成、泰順5個縣。


?

臨海市(縣級)

夏、商、周:夏、商、周(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771年)時,臨海屬甌地。
春秋、戰(zhàn)國:為越人居地,春秋時屬越國,戰(zhàn)國時屬楚國。
秦朝:秦統(tǒng)一六國后,屬閩中郡。
漢朝:西漢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回浦縣,設縣治于章安,屬會稽郡。昭帝時(公元前86年-前74年)置會稽東部都尉于章安。
東漢建武元年(25年),改回浦縣稱章安縣。
三國:吳大帝時(222年-252年),分章安縣西部及永寧縣部分境域置臨??h(以境內(nèi)臨海山得名)。
吳少帝太平二年(257年),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郡治設章安。
晉朝: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分鄞縣800戶、章安縣北部200戶置寧海縣,屬臨海郡。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章安、始豐、寧海、樂安并入臨海縣,屬處州。開皇十一年(591年),移縣治于大固山(今古城街道)。大業(yè)三年(607年),改州為郡,臨??h屬永嘉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沈法興陷臨海,稱海州。武德五年(622年),改稱臺州。武德六年(623年),輔公祏反,遣徐紹宗攻下臨海,仍稱海州。武德七年(624年),輔公祏平,復稱臺州。武德八年(625年),將始豐、樂安、章安3縣并入臨??h。貞觀八年(634年)復分臨??h置始豐縣。上元二年(675年)分臨??h東北部置寧海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隸江南東道。天寶元年(742年)復稱臨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稱臺州。光啟三年(887年),升置德化軍。
宋朝: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越國除,入宋版圖,隸兩浙路。
元朝:至元十四年(1227年),改臺州為臺州路總管府,仍設治于臨海,隸江浙行省浙東道。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臺州路為臺州府,隸浙江省。
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入清版圖,沿明制??滴踉辏?662年)隸浙江省紹臺道。七年隸寧臺溫海道。十一年隸臺海道。二十四年隸寧臺道。雍正四年(1726年)隸寧紹臺道。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八月,辛亥革命,九月臺州光復,成立軍政分府,隸省軍政府。
自唐至清,臨海歷來為臺州的州、郡、路、府治所。
中華民國: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廢府、州、廳制。7月,撤銷臺州軍政分府,直屬省政府。
1914年,省下設道,廢府存縣,屬會稽道。
1916年,道廢,直屬省政府。
1921年6月,浙江省政府在省縣之間試行縣政督察專員,臨海屬第六區(qū)。9月改設特區(qū),屬第五特區(qū)。
1922年10月,改屬為第四特區(qū)。
1924年8月,設置臨海行政督察區(qū),置專員公署。
1925年,據(jù)行政院新頒《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暫行條例》,臺州稱第七行政督察區(qū),臨海屬之。
1929年7月,以南田縣全部境域及寧??h東南部18鄉(xiāng)鎮(zhèn)、臨??h東北部5鄉(xiāng)鎮(zhèn)置三門縣,以地瀕三門灣而得名。
1937年4月,劃屬為第五區(qū),未及實施,7月又重劃屬第六區(qū)。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臨海,建立縣人民政府。同年10月,成立臺州專區(qū),駐臨海。
1950年5月,撤銷臨海城關直屬區(qū),劃歸臨??h。
1954年5月,撤銷臺州專區(qū),臨海劃屬寧波專區(qū)。
1957年7月,復置臺州專區(qū),臨海復屬之。
1958年10月,三門縣撤銷,并入臨??h。12月,撤銷臺州專區(qū),臨海劃屬溫州專區(qū)。
1962年4月,復置臺州專區(qū),臨海復屬之,復置三門縣,原屬三門縣地全部劃出。
1978年10月,臺州專區(qū)改稱臺州地區(qū),臨海屬之。
1980年7月,前所公社劃歸新置的海門特區(qū)。
1983年1月,沿海公社劃歸椒江市。
1984年底,劃章安、楊司、梓林、黃礁及大汾4個村歸椒江市;翌年,撤銷章安區(qū),設上盤區(qū)。
1986年3月,國務院批準撤銷臨海縣建制,設立臨海市,是臺州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通中心。
1994年8月,國務院批準撤銷臺州地區(qū),設立地級臺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椒江區(qū),臨海市為省轄市,由臺州市代管。

龍泉市(縣級)
東晉太寧元年(323),屬永嘉郡松陽縣,建置龍淵鄉(xiāng)。
唐武德三年(620),因避高祖李淵諱,改龍淵鄉(xiāng)為龍泉鄉(xiāng)。唐乾元二年(759),建立龍泉縣,縣治地黃鶴鎮(zhèn)(今龍淵鎮(zhèn))。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詔天下縣鎮(zhèn)凡有龍字者皆避,因改名為劍川縣。宋紹興元年(1131),復名龍泉縣。宋慶元三年(1197)年,析龍泉之松源鄉(xiāng)及延慶鄉(xiāng)部分地置慶元縣。
明洪武三年(1370),慶元縣并入,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慶元縣。
1949年5月13日龍泉解放。1958年11月,慶元縣并入。
1973年7月,復建慶元縣,至1975年8月,龍、慶二縣始分署辦公。
1990年12月26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撤銷龍泉縣設立龍泉市(縣級),仍屬麗水地區(qū)行政公署。
2000年7月19日撤銷行署建制,設麗水市 代省管理一個龍泉市。龍泉市政府駐賢良路333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免费高清欧美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激情婷婷丁香六月网| 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 色婷婷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老熟女乱子人伦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熟女丝袜久久| 欧美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水蜜桃|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一牛| 国产成人免费激情视频| 国产级别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精品| 国产一级精品色特级色国产| 国产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一级免费| 91亚洲熟女少妇在线观看| 又黄又硬又爽又色的视频| 久久re6热在线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区| 日本本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伦片免费偷拍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毛片| 日韩人妻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黑色丝袜脚足国产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国产日本| 白丝美女被插入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免费看| 麻豆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九九热精彩视频在线免费|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视频| 午夜精品成年人免费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日本|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性色av| 国产精品超碰在线观看| 91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传媒高清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