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悶熱的夏天悄悄來臨,熾熱的陽光、稀薄的空氣讓我們不禁懷念起細(xì)雨綿綿的日子,懷念石壁上、縫隙里迸發(fā)勃勃生機的綠色。 青苔,雖是一處微不足道的小景,卻具有與生俱來的禪意美感。 它微小、細(xì)密、又柔和青翠,于安靜無聲中流露著古典沉靜。 苔蘚是草卉中之最微者,山海林原徑庭,田園無處不見其形色。山水畫卷,一經(jīng)點苔則古氣頓生。園林密境,少此細(xì)物就意味全無。 觀看苔蘚,最適合的方式是平視。見它細(xì)細(xì)的絨毛、旺盛的脈絡(luò),夾縫中求生存的植物,竟也能這樣不慌不忙,自在生長。 那種毛茸茸還鮮嫩帶著露珠的綠色,就像微觀世界的森林一般。 詩佛王維在《書事》中寫道: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摩詰詩中有畫,畫中苔蘚意境幽深靜謐,尤堪入詩。 他還有另一首極富盛名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苔蘚早已在青石路濕潤的縫隙里長得綿密郁蔥,在行人一深一淺的腳步下,留下細(xì)微的印跡。 綠意在石壁上蔓延,與參天的古木、清澈的水潭、以及光線的投射相互交錯,顯出變幻的肌理與色澤,將人引向安詳寧靜與超然塵外之思。 中國人崇尚師法自然,于萬物中求心。 微小的青苔,既不及名花艷麗,也不及古木葳蕤,但那種內(nèi)斂幽雅的氣質(zhì),卻與中國人于浮世中求安寧的心有著獨特的契合。 就算是一介文人,如能固守本心,也會像依附在大地上的蒼苔一樣,姿態(tài)低微,內(nèi)心卻堅韌,不卑微。 細(xì)想來,其實我們和古代文人沒什么不同??v使心有千千結(jié),我們也能在自然萬物中,在方寸之內(nèi),安放內(nèi)心的情思,在浮生中,得一刻清歡。 景喬心語:空山幽幽,青苔幽幽,浮世喧囂,皆可拋在身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