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潛伏期為8~12天。從發(fā)熱到出疹約1~7天稱為前驅(qū)期,此期除體溫上升外,有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嘔吐、腹瀉等,繼而出現(xiàn)流涕、噴嚏、咳嗽、眼結(jié)膜充血、流淚、怕光、臉浮腫、聲音啞等癥狀:起病后2~3天,90%患兒的咽部、口腔黏膜可見針尖大小的灰白色小點(diǎn),周圍燒以紅暈的麻疹黏膜斑;對(duì)早期診斷有特殊意義。 驗(yàn)方一:升麻90克,連翅900克,牛蒡子600克,麻黃90克,桔梗120克。 制法:水煎,取得流浸膏900毫升,再加糖漿100毫升,共成1000毫升。 服法:1~2歲小兒10毫升1日,分6次服,4小時(shí)1次;3~5歲小兒10毫升分4次服,4小時(shí)1次;5~7歲小兒10毫升分3次服,4小時(shí)1次;8~15歲小兒5毫升1次,4小時(shí)1次,續(xù)服至麻疹順利消退、熱退為止。 辯證加減:有并發(fā)癥者,如續(xù)服2日熱不退,或并發(fā)癥較全,可適當(dāng)加用磺胺類或青霉素;若并發(fā)肺結(jié)核屬活動(dòng)期者,宜加用鏈霉素。 驗(yàn)方二:荊芥穗3克,妙牛蒡4.5克,赤桎柳6克,連翅4.5克,淡竹葉4.5克,薄荷葉2.4克,淡豆豉15克,鮮蔥白2根。 服法:水煎2次,分2次服,8~15歲小兒劑量可增加1倍。 驗(yàn)方三:連翅2.4克,蟬蛻1.5克,北紫草3克,牛蒡子2克,葛根6克,桔梗2.4克,銀花2.4克,甘草1.2克。 服法:水煎服,以上為1~3歲小兒劑量;4~6歲加50%;7~12歲加倍,每日1劑,服至疹收熱退為止。 驗(yàn)方四:鹵地菊60~180克。 制法:制成濃縮液,或用新鮮鹵地菊煎湯,以上為1日量,連續(xù)服用,直至熱退疹收。 辯證加減:疹透以后可適當(dāng)給予矛根,蘆根代茶,或加用沙參麥冬湯以善后。 驗(yàn)方五:蒲公英500克,加水3~5倍(50~60℃)浸泡半小時(shí),然后煎1小時(shí),過(guò)濾;殘?jiān)鼜?fù)加水2~3倍,加熱煮沸40分鐘,過(guò)濾;合并2次濾液,蒸發(fā)濃縮500毫升,即成。再取大青葉500克,依上法浸、煎濃縮,然后加等量95%乙醇,靜置1夜,取上層清液用精制棉濾過(guò),所得濾液減壓蒸餾,除盡乙醇,然后于常壓下蒸發(fā)至250毫升,再加單糖漿及適量香精混合均勻,取得大青葉糖漿。取大青葉糖漿、蒲公英浸煎濃縮液各等量,混勻,加0.3%苯甲酸鈉為防腐劑,即成。 服法:1日3次,每次每周歲3~5毫升。 驗(yàn)方六:粉葛根6克,南薄荷(后下)2克,光杏仁9克,炒牛蒡子4.5克,白桔梗3克,粉甘草1.5克,炒蔞皮6克,冬桑葉4.5克,凈連翅6克,金銀花6克,凈蟬衣2.4克。 服法:水煎,每日服分3~4次,每次40~60毫升。 辯證加減:表寒重加荊芥、防風(fēng),去銀花、連翅;里熱甚加蘆根、石膏,酌減葛根、薄荷,去桔梗、甘草;傷津加麥冬、天花粉;痰多加貝母,甚則加葶藶子;腹痛有蛔蟲加使君子。 驗(yàn)方七:前胡6克,白前6克,黃參4.5克,連翅4.5克,銀花6克,桔梗3克,杏仁6克,紫草6克,薄荷2克(后下),鮮蘆根15克。 服法:以上為1日劑量,每劑煎2次,濾取藥汁約100毫升,分3次服,可連續(xù)服藥直至病愈。 驗(yàn)方八:牛膝20克,甘草10克。 制法:加水150毫升,煎至60毫升。 服法:口服,每次服4~6毫升,20~40分鐘1次。
|
|
來(lái)自: 子孫滿堂康復(fù)師 > 《小兒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