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戴熙 紫山紅樹圖軸 絹本設色 123×52cm
天津博物館藏
作品鑒賞
清中期畫壇“揚州八怪”的異軍突起,反映了當時藝術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宮廷提倡保守藝術的拘束,師造化抒個性、用我法專寫意、端人品博修養(yǎng),也反映了社會審美意識的潛變。戴熙山水畫受“四王”派系影響深遠,能既學“四王”又能相參各家,藝術風格較獨立發(fā)展。他與湯貽汾齊名,世稱“湯戴”。
戴熙與湯貽汾均主張“摹繪造化”,提倡寫生。其在畫論中提到“凡畫譜稱某家畫法者,皆后人擬議之詞,畫者本無心也,但摹繪造化而已。吾心自有造化。泥古未有是處”?!拔醋焦P時不立一法,既擲筆后不留一法”。戴熙山水畫初從“四王”入手,追溯宋元,后期繪畫受金石畫家奚岡影響較重,筆意超逸而不單薄,畫藝求精致細密,風格清潤華滋,皴法自成一家曰“蟬翼皴”:以淡墨短線皴擦,間以重墨醒骨,見筆見線,更甚在積墨中見筆墨靈性,淡而不薄,厚而不悶,干濕并用,枯潤相依,在更濃厚更腴潤中豐富了筆墨的表現(xiàn)。
此作山石采用“披麻皴”參以“蟬翼皴”,此為戴熙常用皴法,蟬翼皴非一筆形成,而是以干筆經(jīng)數(shù)次皴擦,再淡墨皴染濃墨醒骨點苔,惜墨如金,用水適當,慢慢形成筆力透澈、筆墨濃郁、淡而不失厚度的層次效果,體現(xiàn)清腴蓊郁之筆墨特色。構圖簡潔,前、中、后景漸次遞進,清晰明快。紅樹、赭山、藍色遠山相互映襯,整體色彩雅致雋逸。(陰山工作室)
作品資料
戴熙(公元1801-1860年),清代畫家。字醇士,號鹿床、榆庵、松屏、莼溪、井東居士等,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咸豐翰林,官至兵部右侍郎,辭官歸里后主持崇文書院。能治印,工詩書,善繪事。四王以后的山水畫大家,被譽為“四王后勁”,與清代畫家湯貽汾齊名。山水早年師法王翚,進而摹擬宋元諸大家,對于王蒙、吳鎮(zhèn)兩家筆意更有所得。晚年觀摩巨然真跡,在用墨方面有深切的領會。道光時宮廷書畫多出于其手。又能畫花鳥、人物,以及梅竹石,筆墨皆雋妙。秦祖永的評論是:“臨古之作形神兼?zhèn)?,微嫌落墨稍板,無靈警渾脫之致,蓋限于資也。所寫竹石小品停勻妥帖,尚為蹊徑所縛,未能另立門庭也。”著有《習苦齋集》、《題畫偶錄》等。
━━━━━━━━━━━━━━━━━━━━━━━━━━━━━
陰山箴言
|
|
來自: fuhaizhenren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