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現(xiàn)代人寫作古典形式的詩詞(以下統(tǒng)稱為“格律詩")還是采用新韻適宜。 大凡從事格律詩寫作的人都知道,寫作格律詩時,除首句外,偶數(shù)句的末字一定要使用同一韻部的字,而且除少數(shù)格律詩使用過仄聲韻部字之外,大多數(shù)格律詩為平聲韻部的字,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押韻。我們在寫作格律詩時強調(diào)押韻,主要是為了讓格律詩朗朗上口,便于吟唱,有韻律感和音樂美。這一點是無可非議的。 寫作格律詩強調(diào)押韻,自然就涉及到用韻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目前格律詩寫作中存在著一種很不好的風氣,就是根本不用發(fā)展的觀點來對待用韻。而是死抱著平水韻對別人的詩指指點點,充內(nèi)行,當里手,裝專家。殊不知,這種做法恰恰證明了他們的無知,讓格律詩詩韻研究人員幾乎要笑掉大牙。 誠然,我國古代寫詩用韻大都依據(jù)專門的韻書。但這些假內(nèi)行不知道這種韻書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幾乎每個朝代都有相應的修訂。最早見于隋朝的切韻,唐朝時就修改為唐韻,南宋末年江北平水人劉淵又依據(jù)唐人的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刊印了《壬子新刊禮部韻略》這部韻書,這就是著名的平水韻??上У氖沁@部韻書現(xiàn)在已經(jīng)失傳。 但即使是平水韻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朝代的更替,平水韻也有過修改。到清朝康熙年間,《佩文韻府》把《平水韻》并為106個韻部,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平水韻。但很明顯平水韻已經(jīng)不完全符合當時的語音,所以又出現(xiàn)了《詞林正韻》這樣的韻書。 回顧詩韻的變化,我們可以知道格律詩的用韻是與時俱進的,從來沒有在哪個階段停止過更新。正因為如此,格律詩的用韻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廣為格律詩寫作者接受。今天我們見到的那些假內(nèi)行不僅無知到寫作律絕不用平水韻就不準標律絕,而且惡毒到不用平韻標了律絕竟像挖了他家祖墳一般,非要罵得你狗血淋頭不可。在用韻上我雖然只是講了一些中庸的話,寫了一些中庸的文章,也被惡意圍攻??梢哉f我領(lǐng)教這種惡意謾罵已經(jīng)不是一回兩回,這只能說明他們在格律詩的用韻規(guī)則上已病入膏盲,根本無藥可救。 事實上所謂古人對格律詩要求用韻從嚴,這也只是清人王士楨挑剌的做法。實踐中古人在格律詩寫作中用韻并不嚴格,其中通押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在兩個或多個韻部里面韻母相同的字,常見通押,如上平聲韻部的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以及八齊,上平聲韻部的三江和下平聲韻部的七陽,上平聲韻部的九佳和下平聲韻部的六麻,都有很多通押的格律詩在。這一點我們只要比較一些古代律絕就可得出這個結(jié)論。由此可見古人寫作格律詩也并不是死守規(guī)則的。 目前我國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已經(jīng)相當普及,完全可以說平水韻不符合現(xiàn)代人的發(fā)音這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問題,這樣的形勢決定了格律詩寫作的用韻必須進行調(diào)整。 當前有關(guān)格律詩用韻的調(diào)整,最早提出相關(guān)意見的是中國格律詩界的權(quán)威機構(gòu)中華詩詞學會。該學會除制訂并頒發(fā)了試行的“中華新韻"(簡稱為“十四韻”)之外,還倡導“倡今知古,雙軌并行”。所謂“倡今”,是要建立以普通話為基準的新聲韻系統(tǒng); “知古”,是要學習《平水韻》,繼承古典詩詞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雙軌并行”,是制定新的《中華新韻典》,與《平水韻》平行使用。從中華詩詞學會的所作所為來看,使用新韻是中華詩詞學會優(yōu)先考慮的。 可以說,中華詩詞學會的“雙軌”說解放了今人寫作格律詩的束縛。按照"雙軌"說的思路,我們在寫作格律詩時,如果按平水韻找不到足夠的韻腳時,就可以放寬通押,所寫的格律詩仍然算是押平水韻;如果覺得按平水韻有困難時,也可以按普通話押韻,用不著標明什么新韻、舊韻。應該說,當今格律詩的寫作,使用新韻勢在必行,也是格律詩用韻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格律詩的寫作中,我們也不能簡單地提議取消或廢止平水韻,因為不懂平水韻,不懂入聲字,就不可能讀懂古詩詞,這也不利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承。 現(xiàn)將相關(guān)資料根據(jù)《詞林正韻》和王力《漢語詩律學》歸納整理的可以通押的韻部附錄于下,供格律詩寫作者參考: 第一部 平聲:一東二冬;仄聲:上聲一董二腫;去聲:一送二宋 第二部 平聲:三江七陽;仄聲:上聲三講二十二養(yǎng);去聲:三絳二十三漾 第三部 平聲:四支五微八齊十灰(半);仄聲:上聲四紙五尾八薺十賄(半);去聲:四寘五未八霽九泰(半)十一隊(半) 第四部 平聲:六魚七虞;仄聲:上聲六語七虞;去聲六御七遇 第五部 平聲:九佳(半)十灰(半);仄聲:上聲九蟹十賄(半);去聲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隊(半) 第六部 平聲: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仄聲:上聲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半);去聲十二震十三問十四愿(半) 第七部 平聲: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刪一先;仄聲:上聲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去聲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諫十七霰 第八部 平聲:二蕭三肴四豪;仄聲:上聲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去聲:十八嘯十九效二十號 第九部 平聲:五歌(獨用);仄聲:上聲二十哿;去聲二十一個 第十部 平聲:九佳(半)六麻;仄聲:上聲二十一馬; 去聲十卦(半)二十二祃 第十一部 平聲:八庚九青十蒸;仄聲:上聲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聲二十四敬二十五徑 第十二部 平聲:十一尤(獨用);仄聲:上聲二十五有; 去聲二十六宥 第十三部 平聲:十二侵(獨用);仄聲:上聲二十六寢;去聲二十七沁 第十四部 平聲: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仄聲:上聲二十七感二十八儉二十九豏;去聲二十八勘二十九艷三十陷 第十五部 入聲:一屋二沃 第十六部 入聲:三覺十藥 第十七部 入聲:四質(zhì)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 第十八部 入聲: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葉 第十九部 入聲:十五合十七洽 以上是我對現(xiàn)代人寫作古典形式的詩詞以使用新韻為宜的理由。不當之處,敬請指正,但反對惡意謾罵,抵制人身攻擊,歡迎平等的交流溝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