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蝶戀花》 宋·歐陽修 很多人從小就生活在老宅子里,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扇扇乘涼,聽老人講三國說水滸和那些古老的故事。 長大之后,中式庭院成了每個中國人夢想的居所。 隨著現代文明的發(fā)展,擁有一個庭院,回歸自然與本我,沏茶讀書,臥聽風雨,已經成為一種追求。 在過去,那時的詞人,無論帝皇、達官貴人、平民百姓,還是僧人、風塵女子,許多都居住在某一處庭院里。 這些庭院或大或小,一生一院,在院子里可以感受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美妙。 當時庭院和庭院藝術——庭院詩詞、庭院繪畫、庭院小說、庭院戲曲等,更是共同構成了令人魂牽夢繞的中國古代士大夫生活美學。
所以,深深庭院每每落筆于古人的詩詞畫境里。 其中,又以宋詞為最。 宋詞中,庭院詞占有較大篇幅,這些詞影響著宋朝的文學和日常生活。 在宋代詞人的眼中,家國情懷、深閨離緒、季節(jié)變遷、動人愛情......仿佛人一生的悲歡離合,都發(fā)生在這一方院子里。 《浣溪沙》 · 蘇軾 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 相排踏破蒨羅裙。 《生查子》·周紫芝 院落半晴天,風撼梨花樹。 人醉掩金鋪,閑倚秋千柱。 (“金鋪”原指門上的銅鋪首,指代門。) 宋代的民居庭院就是由建筑、圍墻和大門圍合起來的一個空間系統,其中院落可能處于房前屋后,也可能處于住宅中心。
從宋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門在當時具有重要的暗示意義,它是內與外、私與公、行為的可與否之間的一個界定。 關掩上門的院落,便是為居住者提供了一個十分安全自在的心理環(huán)境。 一門之隔,世俗的一切,在這里都是浮云。
《行香子》· 秦觀 小園幾許,收盡春光。 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
《疏影·梅影》·周密 素壁秋屏,招得芳魂, 仿佛玉容明滅。 圍墻,其最原初和基本的功能是起邊界、屏障作用,但懂生活的古人將其擴展為環(huán)境美化的作用。
在白色院墻的映襯下,院中事物便成為造景。 而且不少人家在院中靠墻栽竹種花,其效果宛如國畫小品。 《浣溪沙》· 晏殊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古人尤其注重路的鋪陳,不論庭院大小,必有道路,其可稱為庭院之脈絡。 由此,庭院中的路往往成為了文人散步徘徊、體察自然和思索沉吟的絕佳之地。 《浪淘沙》· 鄧剡 疏雨洗天清, 枕簟涼生。 井桐一葉做秋聲。 “井”在今天的院子中很少見,但在過去宋詞中被反復提到,可見當時庭院里普遍有井。
宋詞中提到井時有時以“金井”一詞出現,且當時人們喜在井邊種植梧桐,因此“井”與“梧桐”又總是一并出現。 《點絳唇》 · 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 秋千同樣也是在宋詞中常被提及的庭院景色,當時主要是女性娛樂玩耍用的設施。
宋詞里的庭院,花草樹木繁茂,各種迷人的景物吸引來各種鳥雀、小動物和昆蟲,四季更迭,形成了一個自然而宜人的小環(huán)境。 這樣的庭院,再加上院中蕩秋千的少女,庭院里絲絲縷縷的意境之美飄散開來。 過去的庭院,大至國家之庭,小到平民之院,都蘊藏著人們無限的情思。 這樣的中式庭院,坐落千年,人們感受著春花秋月,也感慨著家國情懷。 近千年以后,沿著宋詞,我們再次發(fā)現了中國庭院之美。 從這些庭院宋詞里,我們似乎遇見了真正向往的一種生活。 或許只有中國人能配得上它的鐘靈毓秀,因為中國人懂這些庭院,它把中國人的含蓄、內斂、唯美,以及太多美好向往融入了其中。 懂中式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他們懂得暫別都市喧囂,寄情于山水之間,是何等的優(yōu)雅嫻靜。 每日清晨聞鳥啼而醒,夜幕降臨攬明月而眠。 一扇院門,敲開了多少人的心扉。 | 觀復貓屋星光錦地紋方巾 | ▼喜歡你就點個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