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烏臺詩案”
宋神宗在熙寧年間(1068——1077)重用王安石變法,變法失利后,又在元豐年間(1078——1085)從事改制。就在變法到改制的轉折關頭,發(fā)生了蘇軾烏臺詩案。這案件先由監(jiān)察御史告發(fā),后在御史臺獄受審。御史臺自漢代以來即別稱“烏臺”,所以此案稱為“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是元豐二年發(fā)生的文字獄,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蘇軾的詩歌確實有些譏刺時政,包括變法過程中的問題。但此事純屬政治迫害。 烏臺詩案始末介紹 烏臺指的是御史臺,漢代時御史臺外柏樹很多山有很多烏鴉,所以人稱御史臺為烏臺,也戲指御史們都是烏鴉嘴。 北宋神宗年間蘇軾因為反對新法,并在自己的詩文表露了對新政的不滿。由于他當時是文壇的領袖,任由蘇軾的詩詞在社會上傳播對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許下,蘇軾被抓進烏臺,一關就是4個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寫的詩的由來和詞句中典故的出處。 由于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慣例,所以蘇軾免于一死,但被貶為黃州團練。 元豐二年(1079)三月,蘇東坡由徐州調任太湖濱的湖州。他作《湖州謝上表》,其實只是例行公事,略敘為臣過去無政績可言,再敘皇恩浩蕩,但他在后又夾上幾句牢騷話: “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yǎng)小民?!?nbsp; 句中“其”為自稱,他以自己同“新進”相對,說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進”人物“生事”。古代文人因為客觀環(huán)境使然,總是習慣于在譴詞造句上表現(xiàn)得十分微妙,而讀者也養(yǎng)成一種習慣,本能地尋求字里行間的含義。比如御史臺里的“新進”們。六月,監(jiān)察御史里行何大正摘引“新進”、“生事”等語上奏,給蘇軾扣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明明是蘇軾在諷刺他們,而他們反說蘇軾愚弄朝廷。偷梁換柱正是小人們的慣技。這里還有一點背景,王安石變法期間,保守派和變法派斗爭激烈,兩派領袖分別是兩位丞相司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給后者的長信中有“生事”二字,于是“生事”成了攻擊變法的習慣用語;“新進”則是蘇軾對王安石引薦的新人的貶稱,他曾在《上神宗皇帝》書里說王安石“招來新進勇銳之人,以圖一切速成之效”,結果是“近來樸拙之人愈少,而巧進之士益多”。后來正是曾擁護過王安石的“巧進之士”呂惠卿把王安石出賣了,使其罷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