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公元710年,唐朝歷史上三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政壇女性在同一天斃命。她們分別是野心勃勃的韋皇后,恃寵專橫的安樂公主,還有才華橫溢的上官婉兒。 這三個女人之所以會卷入這場腥風血雨的宮廷政變,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武則天的影響。尤其是韋皇后——婆婆武則天的成功,讓她看到了女人執(zhí)掌天下的可能。于是她決心效法武則天,踏上一條奪權之路,然而,等待她的卻是一條通往身敗名裂的不歸路…… —1— 她想成為第二個女皇 武則天去世后,唐中宗李顯懦弱無能,朝政大權慢慢落到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隨著當初發(fā)動神龍政變、恢復唐室的大臣們被貶官驅逐,以及太子被殺,皇后韋氏一族的權力越來越大。 公元710年六月,唐中宗李顯暴斃而亡(史家多認為,是被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合謀毒害)。 隨后,韋皇后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攝政,拜皇帝的叔父相王李旦為太尉。同時,她還在朝堂重要職位上大力安插自己的黨羽親族,控制了南北衙禁軍以及尚書省諸司。 李唐江山再一次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2— 姑侄聯(lián)手,密謀政變 面對韋后專權,李唐王室自然不會坐以待斃。 此時站出了兩個人,一個是李顯和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一個是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 姑侄二人,決定聯(lián)手密謀政變。 不過這件事他們沒有告訴李旦。用李隆基的說,“這事兒太危險,成了算我爹的,敗了算我們的?,F(xiàn)在告訴他,萬一他不同意,我們就做不成了”。 的確,這場政變,風險是極大的。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韋后一黨無論在政治還是軍事上都占盡優(yōu)勢,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想要絕地反擊,就必須要找到突破口。 第一個關鍵突破口在于“萬騎衛(wèi)士”。當年李世民挑選了一批驍勇健兒,號稱“百騎衛(wèi)士”,讓他們穿著虎紋衣,跨著豹紋鞍,陪同自己狩獵。后來這支軍隊不斷發(fā)展壯大,到武則天時,已有一千人,稱“千騎衛(wèi)士”。李顯在位時,號稱“萬騎衛(wèi)士”。韋后掌權后,將自己的幾個親信子侄空降到萬騎軍隊,然而幾個空降兵缺乏軍隊管理經驗,一上任就靠打人示威,因此十分不得人心。但李隆基卻善于和這些英雄豪杰打交道,并逐漸在軍隊中培植起了自己的勢力。 還有一個重要突破口在于占據(jù)有利的地理位置。這要得益于一個人物的加盟——鐘紹京。此人是禁苑(就是皇帝騎馬打獵的地)總監(jiān)。禁苑與皇宮緊鄰,出了禁苑的南門,就是皇宮的北門玄武門,而進入玄武門,就是皇帝居住的后宮了。所以,鐘紹京的加盟,讓他們具備了出入禁宮的便利條件。 對于這股涌動的暗流,韋皇后卻似乎毫無覺察,更無有效的應對之策。 —3— 唐隆政變,韋后被殺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中午剛過,李隆基等人穿便服,進入禁苑,藏身鐘紹京住處。等到夜色來臨,萬騎軍隊的幾位軍官都先后來到。二更時分,發(fā)起突襲,將韋皇后派到禁軍系統(tǒng)的三個將軍全部誅殺。李隆基率軍在玄武門外備戰(zhàn),三更時分,率軍入宮。 韋皇后聽到廝殺聲后,驚慌失措,逃到禁軍營,尋求軍隊保護,一個士卒大刀一揮,砍下她的頭,呈獻給李隆基。而安樂公主李裹兒正在照鏡子畫眉,士卒沖進去,將其一刀砍死。隨后李隆基派人搜捕韋后的親族和黨羽,一律全部誅殺,其中也包括一代才女上官婉兒。三位在唐朝歷史上曾叱咤風云的女性,就這樣曇花一現(xiàn),消盡了芬芳。這是時代給予她們的宿命,但也是她們自己選擇的道路。 自始至終以武則天為榜樣的韋皇后,到最后也沒能成為武則天第二。歷史學者蒙曼這樣總結其失敗原因:
總的來說,她有武則天的野心,卻沒有武則天輔政的能力和條件。面對心智更高一籌的政敵,她的結局,似乎并不意外。 —4— 成功,不是復制出來的 彼得希爾在《從0到1》的開篇前言里就提到:商業(yè)世界的每一刻都不可能重演。 他認為,“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被廣泛運用在情感雞湯里的至理名言,放在商業(yè)世界里很可能是相反的:失敗者都是相似的,成功者卻各有各的成功。因為成功者都致力于解決獨一無二的問題,而失敗者卻容易陷入無休止的同質化競爭里。 哪怕被很多人視為創(chuàng)業(yè)勵志偶像的馬云也表示,“淘寶也好、天貓也好、聯(lián)想也好、復星集團也好、巨人也好,每一件作品都無人可復制,真正的成功是創(chuàng)造,不是復制。” 商業(yè)模式也好,人生規(guī)劃也罷,從來沒有一模一樣的境況讓你照搬。因此別人的成功可以當成坐標,卻不要用它來為自己導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