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不敢跟老板提加薪? 不少人都覺得是因為成功概率小,而且加薪不成,還會留下不好的印象。 其實這就是人們看待事物的最大盲區(qū)。打破自己的認知邊界,開拓自己更多的版圖。看似難以解答的問題,在拉勾夢想市集上,來自清華大學心理發(fā)展指導中心講師的李松蔚給了我們?nèi)碌慕庾x。 李松蔚 — 清華大學心理發(fā)展指導中心講師 、注冊心理師 — 以下內(nèi)容根據(jù)演講內(nèi)容編輯 我們每個人的崗位職責都不一樣,工作類型也不同,但多多少少都是和人打交道的。我們求職的時候就需要和獵頭打交道、和HR打交道、和老板打交道,職場當中我們需要和團隊打交道,如果是做市場和運營的話還需要和你的用戶打交道,背后其實都是人的問題。 不用說HR和求職者,來說一個更簡單的。 比如我是一個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不好好寫作業(yè),然后找孩子談話,試著用各種方式游說,“成績好了老師會喜歡你,朋友也會變多”、“不好好學習,將來出去你怎么找工作?”、“知不知道你爹你娘小時候?qū)W習多努力多認真?”,但效果并不明顯,后來家長就抓狂了。 這就是最簡單的和人打交道的問題,一個很普通的小孩子,不管是從智力水平、人生經(jīng)驗還是知識結構和你都不在一個Level,雖然你要比他強很多,可是你說服不了他。 我們做市場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推出的活動很難得到用戶的買賬,這是因為我們往往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而不是從用戶的角度去做,當我們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很可能都是一些跟“我”有關的認知盲區(qū)阻礙了我對這個現(xiàn)象的認識、解釋和改變。 01 第一個認識盲區(qū)叫做“認識世界”,就是你看到了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東西不是客觀的世界,實際是被我們主觀的想法篩選之后的世界。 我們主觀的篩選、過濾許許多多的信息,你會篩選出那些符合你認知的東西,但會阻礙你看到一個完整的世界。這就是我們說的,你以為是事實,但往往只是你對事實的一種加工和判斷。 現(xiàn)實生活當中有兩種東西最容易被我們的篩選和歪曲: 一種是對未來的判斷。我們在預測未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全都要借助一個東西,就是概率,你會經(jīng)常想這件事成功的幾率。就像是你下個月想和老板提加薪,你就難免會按照自己主觀的判斷去想,加薪的概率是多大?萬一老板拒絕了呢?這種“萬一”就會把你倒向你自己假想的部分,但這并不是事實。 另一個就是我們對他人的看法。你永遠都不知道別人是怎么想的,你對別人想法的理解永遠是你的猜測。有人說那我去問他不就行了嗎?可是他告訴了你,你也不一定會相信。 比如你去一個朋友家去做客,他請你吃蘋果,你告訴他你吃飽了,不吃了。他覺得你可能是在客氣,這時他把蘋果削好遞到你的手里,你也不好拒絕只能吃了。你一吃他就會覺得你是真的在客氣。 看到這個認知盲區(qū)了嗎?他認為你會吃這個蘋果,他就會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變成事實,不管你怎么說,他依然會在心里覺得你有可能只是在客氣,所以他最后依然會制造出符合他的認知的結論,你就是在跟我客氣。 這是我們的認知盲區(qū)帶來的,我們根本就意識不到這只是我們主觀的一個想法,不是全部的、真實的信息,所以你必須要時刻意識到你的思維是有局限的,你的思維永遠是對客觀信息的加工,不代表全部。 我們怎么突破這樣的思維瓶頸? 還是那句話:你需要意識到你想到的,不是真實的世界,只是自己加工的世界。事實被歪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覺得那就是真實信息。 02 很多時候為什么前輩指點新員工會有那種一語驚醒夢中人的效果呢?因為他不是在告訴你這道題該怎么做,而是觀察到你好像在某個框框里面做事情。 所以有的時候你需要一個人告訴你,你一直以來的行動軌跡、思維路線是在一個怎樣的框架里面,進而讓你認知自己。 第二個認識盲區(qū)叫做解釋世界。 比如跟老板提加薪,員工總是覺得老板不會給自己加薪,因為他們覺得老板比較摳。 但其實老板追求的是兩個字“賺錢”,只有當他確認你能給他賺更多錢的時候,他才會給你加薪。如果你想不到這一點,你就會經(jīng)常把很多的矛盾聚焦在這個老板人品有問題,就是愛和我作對。 一旦你能夠跳出自己,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這件事情,你就獲得了穿透的思維,因為從別人的角度理解,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是有不同訴求的。 03 第三個盲區(qū)叫做改變世界。有的時候是改變別人,有的時候是改變我們自己。 還是舉一個家庭的例子,一個小朋友每天早上不起床上學,每天都拖到很晚才起床,經(jīng)常被媽媽直接從床上拽起來,趁著不注意他還會倒回去。這個媽媽就很抓狂,為什么我家孩子不起床?為什么改變不了?如果你仔細看這個循環(huán)你就知道原因在哪里了,原因在于因為媽媽每次都要把他拽起來,所以他當然覺得不用自己起床。 這個例子里其實每次都能夠暫時地解決問題,孩子每次還是會起床,可是長期來看這個問題反而會維持下去,因為解決問題的方式反而在縱容這個問題。 法國有一句俗語叫做“凡事越變越不變”,體現(xiàn)在日常就是:這個人每次都說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那其實這個人沒有變。 就像每年年初的時候我們都說今年我有計劃,要做一些了不起的事情,到了年底什么都沒做。 所以應該怎么做呢?這個層面上我們要做一個穿透,就是一序改變變成二序改變。 所謂的一序改變就是發(fā)現(xiàn)了問題就直接去解決這個問題,但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反復的出現(xiàn)。 比如對叫孩子起床的媽媽來說,一序改變就是天天叫他起床,而二序改變是什么?不去叫她了,明確地告訴孩子,明天早上你自己起床,不去管他,你看他會不會起床。那媽媽會說不可能,真的會睡過的,那就讓他睡過一次,讓老師收拾他一次,以后他就知道不能睡過了。 二序的改變是可能需要你放著問題不管,也會做一些看起來有點荒謬的、不可理喻的,甚至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的事情。 真正解決問題的改變其實有可能是在你的舒適區(qū)之外?,F(xiàn)實大部分的跳槽,都是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問題,一不爽就跳槽了,結果換了一家公司后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還是沒有擺脫,你還是遇到不靠譜上司,你還是沒有得到發(fā)展空間。 看似你的跳槽是在解決問題,可是根本沒解決問題的根本。這種跳槽行為其實是在舒適區(qū)里面,工作讓我不舒適了我就跳。 那面對這種問題就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二序的改變。比如說你是因為上司不重視你想跳槽,那你先去找一下你不受重視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會議上你不愿意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可能是你做的很多東西沒有達到上司的預期,找到真正的原因后去找相應的解決方法。 如果說盤算了一圈你發(fā)現(xiàn):嗯,我沒有問題,就是這個上司針對我,我努力嘗試也改變不了他對我的偏見,那你可以選擇跳槽。 04 最后要和大家分享的一句話叫做“不要急于去解決問題”。就像有的時候你的電腦或者手機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小問題,我們就想趕緊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手機不太好用的時候我們就直接重啟,但這不一定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如果這個問題是手機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沒有去重裝系統(tǒng),這個問題還會出現(xiàn)。 我們要知道問題的出現(xiàn)并不代表你要去立馬去消滅那個問題,它可能提示著我們,背后有個更大的系統(tǒng),需要我們?nèi)ジ淖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