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以來,經3次文物普查,共查出各類遺址1542處,屬于仰韶文化類型遺址70處,龍山文化類型遺址678處,商周時代遺址97處,秦漢時代遺址399處,隋唐時代遺址2處,宋元時代遺址98處,明清時代遺址108處,待考遺址86處?,F選典型遺址分述于后: 細石器遺址: 張村遺址:在神木縣孫家岔鄉(xiāng)張村西北100米,考考烏素河東岸二級臺地上,面積為20×100平方米,遺址內陶片以泥質、夾砂灰陶為主,飾有繩紋、蘭紋、附加堆紋、方格紋等,細石器有刮削器、石葉、石核等。1987年6月20日省文物普查隊調查發(fā)現;細石器遺址還有神木縣孫家岔鄉(xiāng)原村東南考考烏素河東岸二級臺地上的原村遺址;神木縣孫家岔鄉(xiāng)政府北山丘頂部,窟野河、廟溝河交匯處東南的廟圪塔遺址;神木縣喬岔灘鄉(xiāng)桃柳溝村東北寨山梁上的桃柳溝寨山遺址;榆林市孟家灣鄉(xiāng)書坑壕村西1.5公里處平灘上的窯梁遺址;榆林市金難灘鄉(xiāng)井界村西的井界遺址;靖邊縣新農村鄉(xiāng)新房灘村南5里處的黑土鹵圪塄遺址;定邊縣周臺子鄉(xiāng)公布井村的公布井遺址;定邊白泥井鄉(xiāng)明水湖村貓尾巴梁半坡和梁頂貓尾巴梁遺址。 仰韶文化遺址: 桑樹塔遺址:位于神木縣高家堡鄉(xiāng)桑樹塔村東南100米,禿尾河東500米處的黃土地上,面積為400×200平方米,遺址已被流沙侵蝕,陶片分布,泥質紅陶,彩陶片較多,灰陶片次之,紋飾有蘭紋、繩紋、方格印紋,附加堆紋,幾何紋飾等,可辨器形有彩陶缽、紅陶尖底瓶、杯、尊、罐、陶環(huán)、紡輪、陶窯址一處、面積為1~1.5平方米,流渣層厚10厘米。1987年省文物普查隊調查發(fā)現。 連城峁遺址:為仰昭~龍山文化遺址。位于府谷縣廟溝門鄉(xiāng)政府西北連城峁山梁上,夾于東西廟溝門河之間,呈魚脊狀,面積3萬平方米,地面多處發(fā)現灰土層,厚達1米。遺址東北頂端發(fā)現一處陶窯址。口徑0.5米,高0.6米,壁呈燒結狀,內有紅燒土,窯址和灰層內均含有大量陶片、灰、紅、白、彩陶均有多飾蘭紋、繩紋,另有方格紋、弦紋、幾何紋、堆紋、壓印紋等,有手、輪、模制之分。可辨器形為瓶、鬲、甑、豆、盆、罐、甕、缸及模具等。石器有石斧、磨棒、石杵、石球、砍砸器等,1987年6月11日省文物普查隊發(fā)現并調查。遺址中有一道高1~3米,寬3~5米用石塊砌成的人字形殘墻,時代、用途待考。 鄭家窯子仰韶文化遺址:位于榆林市紅石橋鄉(xiāng)鄭家窯子硬地梁河東二階臺地上,面積為1萬平方米,遺址內暴露出灰土層厚6厘米;陶片為紅、橙、彩陶;飾有幾何紋,可辨器形為缽、罐等,另有石器,1987年4月25日省文物普查隊發(fā)現并調查。 四界遺址:為仰韶~龍山文化遺址。位于佳縣興隆寺鄉(xiāng)政府北,五女川北岸的四界梁山腰,西側為興隆寺~王家砭公路,面積300×700平方米。陶片較多,為灰陶、黑陶、彩陶等,飾繩紋,附加堆紋,園點勾葉紋,也有素面??杀嫫餍螢椴侍绽彛獾灼?、釜、罐等,另有石斧,破壞嚴重。1987年4月20日省文物普查隊發(fā)現并調查。 周家圪仰韶文化遺址:位于清澗縣樂堂堡鄉(xiāng)周家圪村西的山峁上,屬清澗河流域,面積100×3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5~1米。陶片以泥質紅陶為多,泥質灰陶和夾砂紅陶次之,飾有弦紋、繩紋等,也有素面。可辨器形為缽。1987年2月10日省文物普查隊發(fā)現并調查。 廟底溝類型:長梁遺址:位于定邊縣武峁子鄉(xiāng)沙渠村南300米處平緩地帶,北鄰吳溝河,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800米,地區(qū)散布大量彩陶片,飾鉤葉紋、園點紋,紅陶片次之,另有白灰居住面和紅燒土,屬廟底溝類型文化遺址。1987年6月省文物普查隊發(fā)現并調查。 馬家窯文化遺址:園峁遺址,位于定邊縣白馬崾鄉(xiāng)康岔村西20米的園峁南坡,南臨小河,面積3萬平方米,遺址內可見大量陶片,有泥質紅陶、彩陶,飾方格紋、點堆紋、弦紋、籃紋、細繩紋,素面磨光;另有夾砂灰陶片,飾繩紋,揀到有鬲足、罐的寬帶耳,還有帶穿石鐮殘片,白灰居住面遺存較多,為馬家窯文化遺址。 墳坰峁蓋遺址:位于定邊縣樊學鄉(xiāng)白狼岔墳坰峁蓋東北山坡,面積26000平方米,西、北、南三面臨溝,坡西側發(fā)現白灰面居址兩處,呈洞穴式結構,殘面厚0.3~0.4公分,陶片大量散布,質地有紅陶:飾細繩、紋、籃紋,素面磨光;夾砂灰陶,飾精繩紋,紅底黑彩陶。 龍山文化遺址 朱太溝遺址:為龍山文化~周代居住遺址。位于府谷縣老高川鄉(xiāng)朱太溝村南約200米處石綠楊孩山梁上,南面臨溝,面積2萬平方米,遺址內涵豐富,主要為灰陶飾繩紋、籃紋,附加堆紋,可辨器形為高領拆戶罐、折肩甕、豆、鬲、盆,另有帶穿石刀兩件。1987年6月14日省文物普查隊發(fā)現并調查。 石峁遺址:位于神木縣高家堡鎮(zhèn)石峁村南北二片山坡和梁上,永寧河在其西北流過。北片面積1500×400平方米,南片面積1000×300平方米,總面積90萬平方米,山坡暴露灰坑數處,地面散布大量陶片,以灰陶為主,紅陶次之,亦有黑陶,飾繩紋、籃紋,還有附加堆紋、劃紋,可辨器型有盂、鬲、罐、豆、三足甕、缸,石器有刮削器、鏟、錛、鑿,細石器有石礬、石鏃、石核,為龍山文化遺址。1976年省考古所戴應新曾對該遺址進行調查,并征集不少石玉器,有環(huán)牙璋、圭、爺、鋮、戚、戈、刀、鏟、璧、璜,玉雕人頭像一個、頭束高髻,園臉鷹勾鼻,半張口,線刻大眼,高4.5厘米。 下高墩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漢代遺址。位于榆林市小紀漢鄉(xiāng)下高墩村正南500米處,其西為榆西渠,東西長128米,南北長570米,內有烽火臺一座白土夯筑。陶片很多,主要為夾砂灰紅陶,亦有白陶夾砂黑陶;飾繩紋、籃紋、刻畫勾紋、錐刺紋、方格紋,附加堆紋、菱形紋、圈帶紋等;可辨器形罐、鬲等,另有鐵器殘片等,1987年4月13日省文物普查隊發(fā)現并調查。 紅畔遺址:位于府谷縣三道溝大石崖村東北200米的紅畔山梁山坡,其南為孤山川支流,面積為10萬平方米,陶片較多,主要為灰陶。飾籃紋,亦有堆紋、壓印紋,可辨器形有鬲、盆、罐、瓷、平底器等,發(fā)現有灰坑,為新石器~商代聚落遺址。破壞嚴重,1987年6月16日省文物普查隊調查。另有府谷縣田家寨鄉(xiāng)王山峁寨山新石器~商周聚落遺址。 商周遺址 花豹峁遺址:位于府谷縣墻頭鄉(xiāng)花豹峁坡上,地形北高南低,東臨黃河,西被大溝切斷,南連子城寨遺址,面積1500×200平方米;斷崖處發(fā)現層厚達2~3米,文物內涵豐富,陶片以灰陶為主,間有紅陶及泥質黑陶;紋飾以繩紋、籃紋為主,還有波浪紋、暗紋、壓印方格紋、堆紋、弦紋,也有素面磨光陶片;可辨器有鬲、豆、罐,石器為斧、錘、刀、磨棒等,遺址內還出現漢代磚(長31厘米)、瓦(外繩紋、內布紋)為商周~漢代聚落遺址。 榆林市劉千河鄉(xiāng)高家灣村北有菜子芥商周~宋子聚落遺址,劉千河鄉(xiāng)路峁村東1公里處沙丘中有花豹梁商周~漢代聚落遺址。靖邊縣紅墩界鄉(xiāng)有毛家窯子遺址,海子灘鄉(xiāng)長城村有登桿梁商周~秦漢聚落遺址。子洲縣老君殿花寺灣村有老墳灣遺址。綏德縣義合鎮(zhèn)薛家渠村有薛家渠遺址,趙家砭鄉(xiāng)兵操寺廟坪有廟坪商周遺址。清澗縣東拉河鄉(xiāng)有沙家溝商周遺址,高杰村鄉(xiāng)有后坪里商周遺址,李家塔鄉(xiāng)有樊家岔寨商周遺址等。 秦漢遺址 全區(qū)秦漢遺址共32處,其中禿尾河流域3處,窟野河流域2處,黃河水系10處,無定河流域9處,其它9處,其中神木縣中雞鄉(xiāng)前雞村東100米處,溫家河東西橫穿遺址,西邊緊臨公路,面積400×200平方米,地表暴露大量秦漢灰陶片、瓦片,為繩紋板瓦,云紋瓦當,可辯器形罐、盆、豆等,還有唐宋瓷器殘片,1983年1月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梁秦漢村落遺址,位于靖邊縣黃蒿界鄉(xiāng)紅土峁子北、東為黑河、面積1萬平方米,夾砂灰陶居多,褐灰陶次之,間飾粗繩紋、波浪紋、云紋、可辨器形罐、甑。1983年靖邊縣政府分布為縣級保護單位。另外在定邊縣周臺子鄉(xiāng)公布井村東2.5公里沙區(qū)內,北距公路1公里,面積5000平方米,遺址西部殘存灰坑、殘土墻,可見大量瓷片,有印花豆青瓷、白瓷、外翠綠釉內褐釉削蘭過肩碗瓷片。陶片為泥質灰陶,有紡輪、連珠紋、瓦當殘片。拾到骨珠、類瑪瑙等飾物及小銅鈴、銅錐狀器等,為西夏遺址。 古代城堡遺址 李家崖商城遺址:位于清澗縣城西45公里,高杰村鄉(xiāng)李家崖村。古城址坐落于無定河東岸一、二、三級臺地,已被河水多處切割,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東西長495米,西北寬122~213米,面積6.7萬平方米。西、南、北三面臨水,懸壁成為其天然屏障,東西兩面筑有城墻。東郭殘長127.9米,西郭分為兩道城墻,內郭殘長34.5米,外郭殘長25.7米,均系用大小相似的小石塊,一層石頭敷一層紅褐土亂夯筑成,夯窩呈半園形,窩徑6~7厘米,深3~4厘米,外壁細密平整,緊密堅固,內壁進出不一,凸凹不平。外郭側面呈梯形,上寬0.8米,下寬1.1~1.7米,殘高3.1米,古城中部偏西側發(fā)現房基5處,古墓群3處,窯穴2處,墓葬43座,墓穴多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底周圍均有熟土二層臺。出土有商至漢代陶器、銅器、石器、骨器。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砂灰陶次之,亦有少量泥質紅褐色陶。器形鬲、籃、三足甕、罐、盆、碗,紋飾除素面外,尚有云雷紋、回紋、弦紋、內填繩紋、三角紋、菱形紋和帶狀鋸齒紋冠雞狀鑒,附加堆紋。銅器有劍、戈、矛、鏃、弩機,帶鉤、環(huán)、管、扣子、印章、半兩錢等。石器有鑿、斧、刀、棒、盆、石造像、石圭等。骨器有錐、鏟、卜骨、骨笄等。另有料飾、珠飾等。還有很多牛、馬、羊、豬、狗、鹿骨。李家崖古城由省考古隊于1983年開始發(fā)掘,主持人有張映文、呂智榮,已發(fā)簡報和文章多篇。 開光城古城址:位于榆林市安崖鄉(xiāng)盧家鋪東北,北臨禿尾河,東接開光川,面積為268×117平方米,城郭破壞嚴重,唯城門尚存,殘寬15.7米,厚7.4米,殘高6.5米。陶片較多,為泥質灰陶,飾繩紋、戳刺紋、彩繪紋,可辨器形為三足器,另有石器,還有外素面、內布紋板瓦,黃釉、黑釉、綠釉瓷片,為漢~宋代古城遺址,今為縣級保護單位。1987年4月19日省文物普查隊又進行調查。 柳樹會古城址:座落于佳縣王家砭鄉(xiāng)柳樹會村,南臨佳蘆河。城郭夯土筑成,破壞嚴重,分內外郭,內郭殘長350米,僅存東墻基。外郭呈半園形,殘長500米,厚4米。殘存部分漢代瓦片,為漢代古城遺址。1987年4月26日省文物普查隊調查。 李廣寨古寨遺址:位于綏德縣韭園鄉(xiāng)李家寨村北1000米的山上,三面為溝壑,東西長400米,南北寬180米。四周殘存石砌寨墻和寨門。寨西南梯田斷壁處發(fā)現長6.3米、高70厘米的白灰居住面。地面散布不少繩紋陶片及宋、明白瓷和青花瓷片,可能為漢代寨堡,后一直沿用,1987年5月16日省文物普查隊調查。 雙城遺址:位于橫山縣雙城鄉(xiāng)雙城村東,馬尾河與龍眼旋溝交匯處,南為三道梁,古城依山而建,平面呈梯形,僅留殘垣斷壁,東郭長100米,南郭長121米,高15米,厚9米,西郭長60米,高12米,厚2米,北郭已毀,總長281米,夯層厚約7~35厘米。城垣中部有橫墻一道,將城隔為南北兩部,故名雙城。此地曾出土銅、鐵箭頭,銅帶鉤等物。遺址內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亦有磨光黑陶,索面多輪制,可辨器形為盆罐,另采集到石斧。宋代耀窯青瓷,定窯白地釉下黑花,褐花瓷也不少。可辨器形有折沿弧腹碗等。應為漢~宋代古城址。 寧州關古城址:座落于橫山縣魏家樓鄉(xiāng)寧關村山頭,北對爐齒圪塔,東峙走馬梁,西臨古爺灣,南瞰定綏公路和大理河,地勢險要,便于防守。城方形,夯筑而成,東郭210米,高6米,厚2.8米,南郭殘長60米,高6米,厚3.2米,西郭殘長30米,高6米,厚3.4米,北郭殘長170米,高6米,厚3.5米,總長530米,可分內外二城,城門已無?;?、紅陶片不少,飾繩紋、籃紋,可辨器形有盆、罐、板瓦等,還發(fā)現有宋代耀瓷碗,黑瓷碗等,為漢至宋代城址。1987年5月30日省文物普查隊調查。 銀州城故址:位于橫山縣黨岔鄉(xiāng)黨岔村,東瀕無定河,南臨黨岔河,北有焰火溝,西為北莊渠溝,東北隔無定河與魚河堡遙遙相望。銀州城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俯視呈螺號形,上城居西北高崗之上,下城居東南低緩的沖積平地,兩城高差70米,兩城中隔墻有一道殘垣高1~2米,厚5~6米。城墻夯土板筑,夯層厚6.8~13厘米,殘高6~8米,厚9~10米。東垣長326.5米,北垣長426米,外有馬面四座,長寬各4米,西南垣合為弧形,長830.8米,周長1583.3米。西面和北面各殘留甕城基址一座,西甕城門洞用石頭拱券,被泥土填塞,門洞寬1.7米,東南垣部分段落已毀而成耕田,部分為建筑物占壓。遺物有板瓦、筒瓦、石條和磚,磚飾細繩紋,長35厘米,寬17厘米,厚5厘米;板瓦素面背布紋,長32厘米、寬21厘米、厚3厘米。城內出土文物有瓷注子、瓷缽、三彩瓷壺、瓷酒杯、陶人玩具、擂石、飛索石、葵花花卉鏡。為南北朝~宋代古城址。 宋永樂城址:座落于橫山縣黨岔鄉(xiāng)王家坬村石峁山上,東北距無定河一公里。南瀕王家坬溝,西依王家坬村,地形西緩東陡,分東西兩城,呈橫長之勢,東城大而破壞嚴重,西城又稱永樂寨,小而完整,呈長方形,總面積約2400平方米,周長988.5米,城高2~10米,厚3~6米。東南城郭因地形較陡,未見夯層,當塹山而成,西北郭夯層清晰,厚6~12厘米。東城內有4米高的瞭望臺一座,西城外部有演馬場一處,烽火臺一座。1987年6月19日省文物普查隊調查。 黃羊城城址:位于神木縣店塔鄉(xiāng)黃羊城村西100米山頂。城郭依山而建,東依沙梁,南臨黃羊城溝,面積300×200平方米。東郭長150米,高3米,厚1.7米,北郭長152米,高5米、厚2米,西郭長60、高2米、厚1.5米,南郭長120米、高4米、厚1.9米,夯層10~12厘米,夯窩直徑6厘米。城內灰坑甚多,瓦礫密集,瓷片甚多,有黑、白、綠釉瓷片,另見“開元通寶”一枚,為隋唐~宋代古遺址。1987年6月15日省文物普查隊調查。 楊家城址:位于神木縣店塔鄉(xiāng)楊城村西100米處,城垣依山而建,呈不規(guī)則園形,殘存數段,殘高5米,厚3米,夯層厚10~16厘米,殘長百余米。個別地段外壁曾用石片壘砌。地面有許多灰坑,瓦片及陶瓷片,有黑、青、白、黃褐釉瓷片,耀窯產品不少,可辨器形為碗、罐。獅頭瓦當一塊,“祥符元寶”一枚。為宋代城址。1987年6月16日省文物普查隊調查。 巴州古城遺址:位于府谷縣大岔鄉(xiāng)城壕村東,北臨公路,南依清水川,為不規(guī)則橢園形,為內外城,內城周長約834米,外城周長約2610米。出土有泥質紅陶紡輪,泥質灰陶紡輪,泥質灰陶暗紋卷沿盆、白釉淺腹瓷碟、灰臺黑釉瓷碗,“景德鎮(zhèn)通寶”錢,為宋代城址。1987年5月28日省文物普查隊調查。 威戎寨城址:位于子洲縣馬岔鄉(xiāng)校場坪村西旁,北依山梁,南臨吳定公路和大理河,西連銀州關,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00米,城址破壞嚴重。東廓殘長20米,高4米,厚3米、,南郭長50米,高3米,厚3米,西郭長60米,高1.5米,厚4米,北郭長150米,高3米,厚1.5米,總長280米。多見宋代瓷片,以黑瓷、鈞瓷、白瓷為大宗,為宋代遺址。1987年5月省文物普查隊調查。 羅兀城遺址:位于榆林市鎮(zhèn)川鎮(zhèn)北5公里無定河西岸,石崖底村山頂,面積2萬多平方米,城依山而建。東北殘墻尚存,殘高3米,夯層厚12~14厘米,城內有灰坑多處,可辨器形有陶罐、陶甑,亦有殘石器,瓷器有綠青釉、醬褐釉、墨綠、牙黃釉,器形為碗、碟、罐、盂、瓶,亦有獸面滴水,北宋鐵錢,為宋代遺址。1987年省文物普查隊調查。 鐵角城城址:位于定邊縣白馬崾鐵角城村一里,陜甘交界兩河交匯的向陽山坡上,面積300×60平方米,城南北長,東西窄,呈不規(guī)則形,地形南低北高,城垣輪郭基本可辨,城墻殘高1~2.5米,厚0.5~4米,夯層17厘米。北端城垣有一高臺,高20米,頂部東西長15米,南北寬10米。遺物有板、筒瓦、素面、背布紋、泥質灰陶片、磨光、弦紋、耀窯綠釉印花瓷片。為宋代城址。1987年6月7日省文物普查隊調查。 石澇城:座落于定邊縣王盤山鄉(xiāng)王盤山麓,城下為洛河發(fā)源地,城垣依山建筑,周長1200米,東、西郭各長400米,南、北郭各長200米,城高8米,厚7米,夯層厚18厘米。南郭有城門,原為磚砌。城北山上有一方寨邊長80米,寨北有10米高的烽火臺一座。遺物有泥質素面灰陶片,宋、元、明瓷片較多見。為宋代古城,元、明沿用。1987年6月6日省文物普查隊調查。 星星堡古城址:位于定邊縣油房莊鄉(xiāng),南依山麓,為長方形,周長800米,計有東、西郭長150米,南北郭長250米,城高8米,東郭、南郭均有甕城,東郭有馬面2個,西郭有馬面3個。遺物有磚、瓦當、綠釉瓷片,為宋代城堡。1987年6月6日省文物普查隊調查。 石城子:位于定邊縣樊學鄉(xiāng)城子梁村南山向陽坡上,石澇河繞城西南流過。東臨深壑,北依山頭,城北高南低,呈三角之勢,面積為為480×300平方米,南北有甕城,城垣殘高1~8.5米,頂寬1~4米,底寬10米,夯層8~17厘米。遺物有素面泥質灰陶片,素面布紋瓦片,耀窯印花瓷片,直領單耳鼓腹帶流黑瓷罐。城周最高處山頂有4個烽火臺,形制相同,呈園錐形,殘高3~5米,底徑10~15米,為石城子報警設施,距離如下:①城南4公路處;②城東南3公里處;③城西6公里處;④城北2.5公里處。城北50米山峁挖成縱橫交錯的壕塹工事面積300×200平方米,殘深2~6米,寬10米,中部有南北向高墻,依原山峁殘存部分。墻體俯視山峁陣地,變幻復雜,攻守皆宜;尤利于騎兵埋伏沖殺。西夏擅長使用騎兵,此城可能為西夏城址。 木瓜城:位于府谷縣木瓜川北側山坡,城呈桃形,面積400×700平方米,城郭內為夯筑外包磚,夯層18~20厘米,磚40×18.5×10厘米,城墻總長3100米,高4米?,F存南、北、西3門,南、西2門為甕城,條磚券頂,西門寬4米、厚9米、高4米,為明萬歷12年所建。1987年6月18日省文物普查隊調查。 孤山城:位于府谷縣孤山鄉(xiāng)政府西北200米的斜坡上,城基呈長方形,面積12萬平方米,周長1654.5米,東郭669.7米,南郭殘長239.4米,西郭長552.2米,北郭長190.2米,包磚已大部分剝光,南、北有甕城,南、北、西門磚砌拱形,基本完整。城內存有城隍廟、玉帝廟、鐘樓、戲臺等,為明萬歷年間所建。 六、窯址 全區(qū)共發(fā)現古代窯址6處:有榆林市清泉鄉(xiāng)劉山窯址,為漢代窯址;定邊縣楊井鄉(xiāng)鷹臥山窯址,為宋代窯址;榆林市孟家灣鄉(xiāng)楊家灣窯址時代待考,從現場堆的流渣、紅燒土、黑釉、淡青釉瓷片,可辨器為瓷盅,另有少量鐵器殘片,系瓷窯遺址,1987年4月17日省文物普查隊發(fā)現;神木縣高家堡鎮(zhèn)奧莊子長城腳下的奧莊子窯址,周圍有殘磚和紅燒土,殘磚厚7厘米,寬18.5厘米,與附近明長城磚大致相同,為明代窯址當無疑;位于靖邊龍州鄉(xiāng)西梁村窯址,為明代窯址。 陜北文化 值班編輯 秦小雅 版權所有,轉載請至后臺詢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