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術天麻湯出自《醫(yī)學心悟》,它主治的證候是風陽上擾證。 從風陽上擾證形成的機理來看,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本身脾濕生痰,有痰濕的體質(zhì),這類的體質(zhì)因素,根據(jù)《內(nèi)經(jīng)》上講的,肥人多痰,一般體質(zhì)都,產(chǎn)生這個多痰,比較胖。所以脾的,《內(nèi)經(jīng)》上講到“肥人多痰,肥人氣虛”,氣虛反映在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所以生痰。 第二個原因呢,肝風內(nèi)動,這個肝風內(nèi)動的形成,從本質(zhì)上講是一種痰氣上逆,痰氣上逆引動肝風,所以我們有的叫它肝風挾痰,實際上痰為主,而是由這種痰氣上逆引動的。痰氣上逆,上擾清空,造成眩暈,這個眩暈,眩是眼睛看東西發(fā)黑,暈是天旋地轉?,F(xiàn)在我們說耳源性眩暈,像美尼爾氏綜合征這類神經(jīng)性眩暈,這類其中不少就屬于這種包含有風痰上擾這類的可能,當然這類病也要辨證,證型可以有多種,但這個作為風痰上擾證在其中也占有不可忽視的比例,除了眩暈,可以頭痛,這種痰濕上逆,上干清陽,頭部氣血逆亂,可以導致頭痛。這一類的眩暈頭痛,往往陣發(fā)性的,一發(fā)作非常劇烈,眼睛發(fā)黑,天旋地轉,站立不穩(wěn)。平靜下來呢,狀若常人,就是什么感覺都沒有,這和這種氣血不足的眩暈,或者屬于像氣虛的頭痛這類在臨床上不難區(qū)別,它帶有一種陣發(fā)性,突然發(fā)作,平息以后狀若常人這種特點。 作為兼證來講,痰阻氣機,既然脾虛生濕,有痰,痰最容易阻滯氣機,造成胸膈痞悶。引起中焦氣機升降失常可以惡心嘔吐。從一般舌象、脈象這個佐證來看,舌苔白膩反映出是有痰濕,脈弦滑,弦反映有一定的肝風特點,滑主痰。從剛才這個主治證候分析來看,這個風痰上擾證的核心問題是痰氣上逆,所以我們化痰和治風要相結合,化痰和治風要相結合。 這個方是化痰熄風、健脾祛濕,其中化痰熄風是全方治標,健脾祛濕是治本。 從方的組成來看,以半夏、天麻作為君藥,半夏這個藥擅長于燥濕化痰和胃降逆,燥濕化痰治療痰濕是治本的,本身這個肝風挾痰,我前面講了是痰氣上逆引動的肝風,所以解決痰的問題。天麻擅長于平熄肝風,所以前人講到,像《本草綱目》講到天麻是治眩暈的要藥,是治肝風的神藥。當然現(xiàn)在有些把天麻說得太神了,天麻是沒有補性的。它擅長于,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講有降血壓作用,這實際上就是在中醫(yī)平肝熄風,針對肝陽上亢、肝陽化風、風陽上擾,平肝熄風這個作用。半夏、天麻兩樣聯(lián)用呢,體現(xiàn)一個治痰一個治風,針對了這種風痰上擾,起到化痰熄風作用。臣藥是白術和茯苓,白術用來健脾,能夠燥濕,健脾燥濕,和茯苓的健脾滲濕呢,白術和茯苓就構成了健脾除濕的一種基本配伍結構,所以這兩個味藥是從張仲景時代以后這一千八百年人們經(jīng)常用來健脾除濕的基本結構,體現(xiàn)了治病求本。橘紅有理氣化濕作用,通過理氣化濕有助于化痰,而橘紅、半夏相配呢,實際上是治痰要治氣,治痰先治氣,氣順痰自消。加甘草作為使藥,一方面能夠補脾胃之氣,一方面能夠調(diào)和全方的,調(diào)和藥性作為使藥。整個這個方從組成上來看呢,是在二陳湯這個基礎方這個基礎上加天麻、白術構成的,半夏、茯苓、橘紅、甘草,這就是一個二陳湯,前面我們在治痰劑的第一個方所討論的,加了天麻、白術以后,就構成了這個方叫半夏白術天麻湯,從治療濕痰的基礎方轉化為治療風痰,風痰引起的眩暈、頭痛的一張常用方,這是我們討論的它的方義分析。 配伍特點:風痰并治,標本兼顧。 風痰并治體現(xiàn)在半夏、天麻并用,用半夏以及二陳湯來化痰,用天麻來熄風,體現(xiàn)了風痰并治。標本兼顧呢,它既有解除風痰的天麻和半夏,又有茯苓、白術健脾祛濕治療生痰之源,所以叫標本兼顧。既祛邪又扶正,但全方以化痰熄風這個治標為主的,全方以化痰熄風的治標為主,也就是說風痰引起眩暈、頭痛,發(fā)作期當時使用的,健脾祛濕治本是作為輔助的,不是主要的。所以掌握配伍的特點呢,既要知道風痰并治,標本兼顧,標本兼顧還要知道這個方配伍是哪個為主的。 在臨床運用辨證要點,首選眩暈、頭痛,應該說主要用于眩暈、頭痛,特別是用于眩暈,這是一個風痰引起眩暈,這張方是個首選方,也是個名方,舌苔白膩、脈弦滑這是佐證,這是用來反映它屬于痰濕,痰較重。 臨床使用當中,對于像現(xiàn)代醫(yī)學所講的美尼爾氏綜合征、神經(jīng)性眩暈,像這類病,中醫(yī)學有它的治療上的長處,在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上想根治都比較困難,中醫(yī)學從辨證的角度出發(fā)呢,上述這些病證有一部分它是屬于風痰上擾引起的,這個方療效也比較好的,但是每個病人它具體的情況可以反映得不同,比如眩暈比較重的,這個方力量唯恐不足,可以加僵蠶,膽南星,大家知道僵蠶擅長于治風痰,膽南星呢,膽星是清熱化痰的,眩暈重,痰郁而化熱,可以加膽南星,在祛痰力量方面來說,治風痰南星和僵蠶都比較強,所以加進去可以增強祛風痰力量,當然如果頭痛比較突出,這個方治頭痛的力量應該講不如治血瘀,治頭痛力量不足一點,要增加治頭痛的效果比較好的一些藥物,比如蔓荊子是擅長于治頭痛,白蒺藜都是能祛風止痛的。當然如果反復發(fā)作病程久了,經(jīng)常反復發(fā)作,中醫(yī)有個理論叫久病入絡,可以有風痰上逆,上擾清空,影響頭部經(jīng)絡,進而導致瘀血產(chǎn)生,這個方里加川芎更好,川芎是治頭痛之要藥,能夠活血行氣止痛。 嘔吐如果嚴重的,因為從主治證候當中,它這個脾虛生濕,濕聚成痰在中焦為主,痰氣上逆才引起風痰,所以中焦由痰濕重引起脾胃氣機升降失常,胃失和降就可以導致嘔吐,嘔吐嚴重我們要幫助胃的和降,降氣和胃,加代赭石、旋覆花,這一點可以參考我們前面講理氣劑的降氣里邊,旋覆代赭湯配伍代赭石、旋覆花的道理,總的用來降胃氣之上逆,氣虛那可以表現(xiàn)平時這個病就有氣虛,主要是脾胃氣虛,比如面色白光白,或者面色萎黃,四肢無力,發(fā)語聲低,脈來虛軟,這些都是脾胃氣虛的表現(xiàn),加黨參、黃芪,增加補氣補脾的這種作用,如果痰濕偏重呢,也就是說痰量較多,平時可以有咳痰,胸悶比較嚴重,從脈來講往往偏滑,苔來說呢白滑、水滑,說明痰濕重,要增加祛濕力量,用澤瀉利水滲濕,桂枝有助于溫陽化氣,而且作為痰氣上逆,桂枝可以平?jīng)_降逆,這都是常用的一種,臨床隨證加減的一種方法。這是我們介紹了在臨床運用方面隨證加減的一些方法。 在使用注意方面,半夏白術天麻湯主要用于眩暈頭痛,當然眩暈頭痛有很多類型,非常多類型,內(nèi)傷雜病引起的眩暈頭痛里面。這個方里面化痰用的半夏這類比較辛燥,辛溫燥烈,可以加重陰傷,加重陰傷以后陽亢更加突出,本來人家可能有中風先兆的,用了以后反而中風發(fā)作了,加重病情,所以同樣內(nèi)傷雜病的眩暈,辨證要準確,至于氣血不足所致的眩暈,那他必然要有一組氣血不足的臨床表現(xiàn),比如氣虛眩暈,往往勞累以后發(fā)生或者早上發(fā)生,它發(fā)生比較緩慢,不是一種突然發(fā)生,而且這種眩暈休息一下就好了,休息一下容易緩解,血虛引起的眩暈,一般你看舌質(zhì)淡,脈細,它很容易和這類證候相區(qū)分,所以在臨床上這些眩暈發(fā)生是不能用這個方,在使用當中這要注意。 根據(jù)鄧中甲講方劑學整理 |
|
來自: 再現(xiàn)紅塵111 > 《中醫(yī)醫(y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