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四月... 伴隨著抽條的柳枝和初苞的花朵而來的,還有令人煩悶的過敏季... 有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1/3的人在一生的某個時期會發(fā)生過敏反應,1/5的人患有花粉癥;1/5的學齡兒童受到哮喘的困擾;1/6的兒童得過與過敏反應有關的皮膚病,特別是濕疹。 我國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病率高達37.3%,近年來大氣污染程度和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增高等因素,使得過敏發(fā)病率有增加趨勢,抗過敏藥物的使用也呈增長的趨勢。 但是抗過敏的藥物你真的用對了嗎? 今天健康北京就請到了積水潭醫(yī)院的藥師姚瑤,帶您了解一下抗過敏藥物的那些事兒~ 過敏的主要癥狀 抗過敏藥物的發(fā)展 1950年氯苯那敏(撲爾敏)上市,成為第一代抗過敏藥物的代表,至今仍作為多種復方藥物的抗過敏成分廣泛使用。這一代藥物有明顯的鎮(zhèn)靜嗜睡作用,所以不能用于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患者,比如司機。 1988年第二代抗過敏藥物——氯雷他定上市,標志著人類進入清醒抗過敏時代(第二代抗過敏藥最先上市的為特非那定,該藥已下市)。這一代藥物雖然使用廣泛,但仍可能導致心臟毒性,需慎用于心臟病患者(特別是心律不齊者)、肝功能不良者,同時應盡量避免與影響其代謝的藥物同服。 1996年上市的非索非那定和2002年上市的左旋西替利嗪,我們暫且稱之為新二代抗組胺藥物。它們經(jīng)由第二代抗過敏藥物改良,具備了不會導致心臟毒性、抗過敏效果更強、安全性更高、不導致嗜睡的特點。 使用抗過敏藥物的注意事項 1.白天宜使用無鎮(zhèn)靜作用的藥物,晚飯后或睡前可應用具有鎮(zhèn)靜安眠作用的藥物。對于慢性過敏性疾病,因治療時間相對較長,應選用一些無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對較小的藥物。 2.長期服用一種抗過敏藥,尤其是服用時間超過一個月,可能會引起藥效下降。對那些用藥期間療效逐漸減弱和療效反應低于常人的患者,建議及時換用另一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抗過敏藥,最好不選用同類或與其化學結構相似的藥物。 3.一旦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過敏的先兆,比如打噴嚏、眼睛發(fā)癢、流鼻涕等,常需馬上服用抗過敏藥物,以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因此,抗過敏藥物也是家庭常備藥物之一,尤其對于過敏體質(zhì)者,最好隨身攜帶。 4.如果患者在應用抗過敏藥物的過程中,疾病遷延不愈或出現(xiàn)新的過敏反應癥狀,如瘙癢、皮疹,甚至休克,應想到抗過敏藥物引起過敏反應的可能,及時就醫(yī)。 5.對于慢性、頑固性或病情較重的急性過敏性疾病,同時使用兩種或幾種抗過敏藥(即聯(lián)合用藥)可以增加治療效果。對于需要長期聯(lián)合用藥者,在病情穩(wěn)定、癥狀控制后,不應立即停用所有藥物,建議先停用一種藥物,逐漸停用全部藥物,這樣可以減少疾病的復發(fā)。 特殊人群用藥要注意 1. 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目前沒有絕對安全的抗過敏藥物,妊娠期在權衡風險后可選擇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兩種藥物均為妊娠B級),而非索非那定、氮卓斯汀和地氯雷他定不建議在孕期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苯那敏在哺乳期婦女可以酌情用藥。 2. 老年人:因老年人容易發(fā)生摔倒事件,加上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難、便秘等疾病發(fā)生率高,建議老年患者首選二代抗組胺藥。 3. 兒童:建議首選第二代抗組胺藥中合適兒童的劑型,如:口服液、滴劑、混懸劑等。使用時需注意年齡限制,多數(shù)第二代抗組胺藥明書提示只能用于2歲及以上患者,西替利嗪滴劑及地氯雷他定干混懸劑可以用于1-2歲幼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