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 是首都博物館2018年的開年大展 來自北京、西藏、河北、重慶、青海五省市的21家文物收藏單位支持本次展覽。 展覽共展出216件(組)文物,其中有90.8%是國家三級以上的珍貴文物。 來自西藏大昭寺、扎什倫布寺、薩迦寺等13家寺廟提供的文物均為首次與公眾見面。 中國傳世十大名作之一《步輦圖》闊別十年,首次出故宮展出。 《步輦圖》這幅畫講的是什么故事呢? 這幅畫記錄了松贊干布派遣使者祿東贊第三次向唐太宗請求和親事件。在這次求親之前,松贊干布已經(jīng)兩次向唐求親,卻都未能如愿以償。唐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當于宰相)祿東贊向大唐求親,祿東贊憑借自己的機智和辯才,最終說服唐太宗同意松贊干布的和親請求。太宗決定將文成公主嫁予松贊干布。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傳到吐蕃以后,松贊干布親率歡迎隊伍由拉薩出發(fā)直奔青海迎接。作為紀念,松贊干布按照唐朝的建筑風格,在拉薩修建了城郭和宮室,這就是現(xiàn)在的布達拉宮。 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大批絲織品和典籍,還有許多樹木、果蔬的種籽,將中原地區(qū)的先進文化和生產(chǎn)技術(shù)帶進了青藏高原,促進了藏族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吐蕃也派送了大批的貴族子弟到長安學習詩書,長安的婦女們也一度風行吐蕃人將臉涂紅的風俗,稱之為“吐蕃妝”。 《步輦圖》的畫功有多高超? 從色彩運用上來講,《步輦圖》的場景是一個喜慶的畫面,依據(jù)漢民族傳統(tǒng)的用色習俗,喜慶場面通常有紅色來作為基調(diào),作者為突出這一特點,將畫面正中間的典禮官所著官服繪成正紅色,這樣做的目的既可以奪人眼目,又不會顯得太突兀 太宗為至尊天子,與大唐天子尊貴身份相配的顏色僅有正黃色,但若是將吐蕃使臣著上紅服,未免有喧賓奪主以意,因此將代表大唐的典禮官身著紅色官服最為合情合理。作者在顏色運用上也算極盡心思。 畫面中的人物衣裙細致飄逸,神情舉止栩栩如生,寫照之間能夠曲傳神韻,筆墨勾勒流暢中帶有堅韌,暢而不滑,頓而不滯。 畫面中局部配色以暈染為主,極具立體感。全卷色調(diào)濃重富麗,大面積的紅綠色塊相互交融,極有韻律感與視覺效果,實為舉世佳作。 明天繼續(xù)為您介紹這次展覽的其它亮點哦! 這里是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