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歌:生附—枚兩半姜,草須二兩少陰方,建功姜附如良將,將將從容藉草匡。 相關條文:(1)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讝語者,少與調(diào)胃承氣湯。若重發(fā)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2)病發(fā)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四逆湯方。 (3)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4)脈浮而遲,表熱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 (5)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干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 (6)大汗出,熱不去,內(nèi)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7)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8)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9)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10)吐利汗出,發(fā)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11)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內(nèi)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方組:甘草(二兩,炙) 干姜(一兩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四逆湯應用案例9則 1、貴湖南省羅澤武醫(yī)生案例: 患者:周某 性別:男 年齡:52歲 初診日期:2015年5月3日 自訴:乏力,懶言五天;半月前因受涼后出現(xiàn)神疲乏力,咳嗽胸痛,平素嗜好抽煙,擔心自己患有癌癥,遂去某市級中心醫(yī)院就診住院十天后出院,出院后一直感覺神疲乏力,懶言,嗜睡,手足感覺冰冷,余無不適。 查:舌淡紅,苔白,脈沉細弦澀。 處方:四逆湯加減 方組:制附片90克 生姜90克 炙甘草30克蔥白3個 劑量:三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制附片先浸泡40分鐘,再煎煮2小時后,放生姜,炙甘草,煮20分鐘,再放蔥白滾幾滾,去滓,頻服。 忌:綠豆及制品,酸冷辛辣及燉品。 治療效果:三天后傍晚散步,進入診室告知,人有精神了,也有力了,已痊愈。
2、河南省王自生醫(yī)生案例: 患者:張某 性別:男 年齡:58歲 初診日期:2014年3月14日 病人患有胃腸疾病,長期中西醫(yī)治療效果不佳,已服藥約20余年,曾在省人民醫(yī)院診斷為慢性結腸炎。近來腹?jié)M時痛,喜溫喜按,下利稀薄,有時夾雜不消化食物,有加重趨勢??诓豢?,不思飲食,神疲體弱,消瘦,面色蒼黃無澤,怕冷,舌質(zhì)淡,苔白厚膩,脈沉。 辨:證屬太陰虛寒泄瀉,治宜祛寒除濕,實脾固腎。 處方:四逆湯加味 方組:制附片20克 干姜20克 炒白術30克茯苓45克 炙甘草20克 肉桂20克 五味子20克 大棗12枚(撕) 劑量:六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開后再煮25分鐘,分三次溫服。 效果:腹瀉已止,病人自覺好轉(zhuǎn),食量增加,舌淡紅,白膩苔減半。 效不更方,按照上方繼續(xù)服26劑,臨床治愈。 禁忌:綠豆及制品,生冷油膩食物,防止受涼。 注:隨訪大半年,一切正常,無復發(fā)。
3、湖南省張美華醫(yī)生案例: 患者:劉某 性別:女 年齡:40歲 初診日期:2015年3月23號上午9點 自訴:咽喉疼病伴失音2天,于一周前外感咽癢經(jīng)口服,輸液四天后癥狀未緩解,反見咽喉疼痛(吞咽有針刺樣痛),吞咽困難。不喜飲,二便正常。 查:T:37度,雙側扁桃體腫大化膿,色灰白,舌淡苔白稍膩,舌中央苔微黃,多津。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陽虛外感,寒凝氣滯血瘀) 處方:1:四逆湯加味(超微中藥:附子3 干姜3炙甘草1 桂枝2 桔梗1 皂角刺1)單位/包 2:平衡針刺咽痛穴,感冒穴,失語穴(牙痛穴)。 3:透皮外敷天突(附子,干姜,甘草,桔梗,紅花,芒硝,冰片)。 劑量:三劑 煎服方法及效果跟蹤:即時服用1次,30分鐘后自覺癥狀明顯緩解,能正常發(fā)音交流。 囑:患者一天內(nèi)服完,每四小時一次,多飲生姜紅糖水。 2015年3月24日復診:扁桃體膿液全無,微有痛感,
4、貴州省江琴醫(yī)生案例: 患者:楊某 松桃縣人 性別:女 年齡:34歲 初診日期:2013年8月21日 病史:月經(jīng)流血不止,靠“媽富隆”控制月經(jīng)1年多,經(jīng)西醫(yī)學檢查確診為:功能性子宮出血,經(jīng)多方治療無效。 查體:形體肥胖,面色蒼白,動則汗出,四末不溫,舌體胖大,邊齒痕,舌淡,苔白,脈沉細弱,大便溏,小便清長,納差,眠差。 處方:四逆湯加人參湯加棗皮 方組:制附片30克 干姜45克 炙甘草60克棗皮120克 紅參15 劑量:十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用冷水1500mL浸泡1小時,煮開再煮3O分鐘,分三次熱服。 同時神經(jīng)觸激術治療:在腰3交感神經(jīng)及骶叢神經(jīng)行神經(jīng)觸激治療。 囑:術后停服“媽富隆” 第二天月經(jīng)來潮,第九天月經(jīng)干凈。 前后共服上方30劑,神經(jīng)觸激術治療3次,第二次月經(jīng)如期來潮,5天干凈。 隨訪1年,體形變苗條,月經(jīng)正常。
5、河南省劉繼昌醫(yī)生案例: 患者:王某 河南沈丘縣人 性別:女 年齡:36歲 病史:六年前該患者產(chǎn)后下地收玉米,雨淋后發(fā)熱,后疼痛,多處醫(yī)治不效,于2013年3月來我處診治。 癥狀:患者體胖、渾身疼痛,按壓疼痛甚,畏寒,夜間疼痛難以入睡,心情煩躁。脈沉細,舌質(zhì)暗紅,舌苔黃膩兼滑。 處方:當歸四逆湯合吳萸生姜湯加減 方組:當歸45克、桂枝尖45克、赤芍45克、炙甘草30克、大棗12枚(撕開)雞血藤30克、制附片30克、酒制吳茱萸20克、生姜75克(切片) 劑量:十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加水3000毫升,水開再煮30分鐘,分三次溫服 二診:患者感覺療效不錯。 效不更方,按上方取十劑 三診:患者感到乏力 調(diào)整處方: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方組:桂枝尖45克、黃芪60克、赤芍45克、大棗12枚(撕開)生姜75克(切片)酒當歸45克、制附片30克。 劑量:十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加水3000毫升,水開再煮30分鐘,分三次溫服 四診:疼痛明顯減輕,患者有頭暈、心煩、休息質(zhì)量不好等癥。 調(diào)整處方: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方組:龍骨20克、牡蠣20克、磁石20克、茯苓20克、生大黃20克、黃芩20克、制半夏60克、制附片15克、柴胡60克、肉桂20克、黨參20克、生姜50克(切片)大棗6枚(撕開) 劑量:五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加水3000毫升,水開再煮20分鐘,分三次溫服 五診:諸癥均已,唯獨腰痛明顯。 調(diào)整處方:真武湯加減 方組:生姜50克、干姜30克、赤芍45克、茯苓45克、生白術30克、制附片15克、桂枝尖50克。 三次治療,共九幅而痊愈。
6、福建省冉小春醫(yī)生案例: 患者:賀某 四川人 性別:女 年齡:47歲 初診日期:2015年1月3日 癥狀:四肢冰冷,局部紅紫腫脹,疼痛,舌苔白膩,質(zhì)暗,脈細,二便正常,診斷為凍瘡。 處方:當歸四逆湯加減 組方:制附子15克 當歸45克 桂枝45克 白芍45克 細辛10克 炙甘草30克 通草30克 吳茱萸30克 大棗12枚(撕開) 劑量:五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用1500毫升水先泡30分鐘,水開后再用小火煎30分鐘,余下藥水,分三次熱服。 忌:綠豆,冰冷之物 外泡:將上述藥品加3000毫升水煮開,泡四肢。 效果:病人自述癥狀全無。
7、河南省劉繼昌醫(yī)生案例: 患者:劉某 河南沈丘縣人 性別:女 年齡:62歲 病史:2007年5月22日,在鄭州紡織機械廠醫(yī)院做左乳癌根治手術,2014年3月10日在河南省腫瘤醫(yī)院會診:腦內(nèi)多發(fā)占位,右額葉轉(zhuǎn)移腫塊21、22毫米。因病情嚴重,醫(yī)院建議放棄治療。2014年4月份到我處用中藥治療。 癥狀:渾身沉重疼痛,畏寒怕冷,精神萎靡不振,頭痛,呻吟不斷,嘔吐,眠納差,大便量少,小便清長,舌苔滑膩,脈弦滑。 辯屬:陰寒痰濁竊據(jù)陽位、大氣失運、濁痰死血深擾腦絡。 治則:健脾化痰、溫腎助陽。 處方:四逆湯加味 方組:制附片90克、干姜45克、炙甘草30克、吳茱萸30克、牡蠣30克、懷牛膝30克、桂枝30克、紅參30克、姜半夏30克。 劑量:十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劑藥,水開后再煮一個半小時,分三次溫服。 十劑藥后,患者精神好轉(zhuǎn),飲食,眠納增加,惡寒怕冷,身困疼痛消除。 調(diào)整處方: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制附片 方組:制附片30克 柴胡60克 黨參20克茯苓20克 龍骨20克 牡蠣20克肉桂20克 磁石20克 黃芩20克姜半夏60克 生大黃20克 生姜25克(切片)大棗六個(撕開) 煎服方法:每劑藥,水開后再煮半個小時,分三次溫服。 至2014年6月17日:患者除頭部偶爾疼痛外,無其他任何不適,后患者自行停藥。 2014年10月初:患者左側身體不能活動,深感恐懼,以前諸證疊現(xiàn),病進迅速,且水米難下,遂又在家屬陪伴下到我處求診。
8、涂華新醫(yī)生案例: 患者:鄭某 唐河縣人 性別:女 年齡:30歲 初診日期:2013年11月26日初診 癥狀:檢查顯示血小板數(shù)僅為9,體瘦,面色蒼白,皮膚多處散發(fā)淤斑,舌紫暗,有淤斑,邊齒痕,脈沉遲細。久治無效,經(jīng)人介紹來診,時某省十數(shù)中西同道在此交流學習,對接診此患深表憂懼。 處方:四逆湯加味 組方:制附片30克 干姜45克 炙甘草45克山萸肉90克 紅參15克 劑量:三劑(每日一劑) 煎服方法:水開后再煮半個小時,分三次溫服 囑:停服他藥,多多靜養(yǎng),禁食苦寒類食物和藥品,并如實告知病情確為嚴重 11月29日:淤斑變淡,上方三劑 12月2日:雙臂皮下出血已平,雙下肢淤斑減少,原方三劑 12月6日:原方三劑 12月9日:腿上淤斑已經(jīng)很少,但大便二日一行,原方加白芍45克 龍骨45克 牡蠣45克三劑 12月13日:全身僅有少量淤斑點,原方五劑 12月20日:血小板上升至16,原方三劑 12月26日:各項指標繼續(xù)轉(zhuǎn)好,期間未再輸血或進行其他搶救治療,自覺身體狀況滿意,因準備回四川,故開藥帶回服用 處方:制附片30克 干姜45克 炙甘草60克山萸肉90克 紅參15克,帶藥回去服用。
9、涂華新醫(yī)生案例: 患者:呂某 唐河縣城關鎮(zhèn)人 性別:女 年齡:65歲 初診時間:2014年11月28日上午 癥狀:素來脾胃虛弱,體瘦面黃,由老伴攙扶來門診,自述今晨四點鐘左右已覺頭部不舒,至早上起床后頭痛頭暈幾乎不能站立,腹脹,上吐下泄多次,全身怕冷;測體溫39度,口渴,面色蒼白,手足覺冷。舌淡紅,苔薄白,有齒痕,脈寸尺不顯,關部沉數(shù)。 “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處方:四逆湯 組方:制附片30克 干姜45克 炙甘草60克。 劑量:一劑 服用方法:水開后再煮半個小時,分三次熱服。 ●囑至下午四點前服完再診。 下午其夫代述:面色轉(zhuǎn)好,已不吐泄頭暈,體溫38度,仍腹脹不能食,頭疼,仍惡寒怕冷。 改方:桂枝人參湯加味 組方:制附片30克 桂枝60克 炙甘草60克黨參45克 白術45克 干姜45克 劑量:兩劑 服用方法:每付藥水開后再煮半小時,分三次熱服 結果:第二日上午約十點,其夫來電:能吃飯了,體溫正常,所有癥狀均除,已外出散步,特來電表示感謝。 |
|
來自: 大愛潤康 > 《仲圣經(jīng)方涂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