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論孟選讀
從孔子到孟子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4.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6.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7.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8.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0.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
11.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12.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13.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
14.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5.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人的起點
1.性相近也,習(xí)相遠也。
2.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3.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4.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
5.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7.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8.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
9.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
仁者愛人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4.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5.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6.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9.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2.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3.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14.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15.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16.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修養(yǎng)的境界
1.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6.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
7.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8.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9.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
10.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br>
學(xué)問之道
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當仁,不讓于師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br>
5.默而知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7.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人與文化
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
2.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
4.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5.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6.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天下國家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是可忍,孰不可忍?
立言
1.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2.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天下之通義也。
3.巧言令色,鮮矣仁。
儒家之道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道不同,不相為謀
3.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
4.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必修課本中的“論語孟子”名句
1.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2.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3.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4.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5.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7.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 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10.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論語》必背名句50句
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鮮亦仁!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9朝聞道,夕死可矣.
10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1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13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1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15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16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8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9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2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2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2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5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8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9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0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31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3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3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6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7言必信,行必果.
3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9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2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43.小不忍,則亂大謀.
44.道不同,不相為謀.
4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46.既來之,則安之.
47.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
48.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49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50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孟子》名言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4.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7彼一時,此一時也。
8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
9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1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1自暴者,不可與有言;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2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
1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15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于,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16盡信書,不如無書。
1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8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義者也。
20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21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22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2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24仁者無敵。
25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26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8)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9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30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31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3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3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3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