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在我國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五,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jù)2018年國家癌癥中心的數(shù)據(jù),無論發(fā)病率還是死亡率都排名前五。如下圖: 根據(jù)結直腸癌三級預防原則,除了改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戒除不良嗜好等,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早治療。那么結直腸癌的篩查,就顯得尤為重要。 ①結直腸癌高發(fā)區(qū)的成人: 我國結直腸癌發(fā)病中位年齡為45歲左右,故我國結直腸癌高危人群可定為35歲。 ②結直腸腺瘤患者: 許多研究表明,有腺瘤的結直腸癌粘膜較無腺瘤的正常粘膜癌變的可能性高100倍,而結直腸腺瘤患者在初次發(fā)現(xiàn)腺瘤摘除后,有30%-50%的患者日后又將發(fā)生腺瘤,因此結直腸腺瘤患者在治療后仍應嚴密隨訪。多發(fā)性家族性息肉為一類遺傳性疾病,約有40%的后代可接受遺傳,一般于8-10歲始出現(xiàn)多發(fā)性的結直腸腺瘤(大多數(shù)為管狀腺瘤,個別為絨毛狀腺瘤),20歲左右時,整個結直腸可布滿數(shù)百個大小不一的腺瘤,如不積極治療,40歲左右可出現(xiàn)癌變。 ③以前患過結直腸癌者: 約有2.5%-11%的結直腸癌患者根治術后可再患原發(fā)性結直腸癌。因此,結直腸癌患者根治術后還應作為高危人群隨訪觀察。 ④血吸蟲病患者。
國外有學者報告宮頸癌放射治療后,直腸癌發(fā)病率比一般人群高4倍,所以可能是高危人群。 ⑥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本病發(fā)生結直腸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5-10倍,主要危及病變持續(xù)活動者,而一時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癌變危險同正常人接近。 ⑦結直腸癌患者的家庭成員: 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結直腸癌病人家庭成員的結直腸癌發(fā)病率高于對照組3倍左右,統(tǒng)計分析表明這主要是與共同的飲食結構有關,而與遺傳關系不明顯。另外,石棉工人、有乳腺癌病史等也應注意患結直腸癌的可能性。 ⑧ 遺傳相關疾病: 以下疾病患者及其一級親屬,腺瘤性息肉綜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錯構性息肉綜合征、Peutz-Jeghers綜合征、Juvenile腺瘤性息肉病(綜合征)、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結直腸癌、IBD尤其是UC或慢性肉芽腫性結腸炎。 ⑨其他: 免疫法糞便潛血陽性或慢性腹瀉、經(jīng)常黏液性血便或慢性便秘者。 1.大便潛血試驗
2 .直腸指檢: 可以發(fā)現(xiàn)距肛緣7-10cm處的病變,可以發(fā)現(xiàn)80%以上的直腸癌;并且快捷、方便,價廉、無痛苦。但是,對于高位病變無能為力??勺鳛檩o助手段。
全結腸鏡檢查(colonoscpy)作為結直腸癌的普查手段來預防結直腸癌的發(fā)生和死亡目前還沒有隨機對照研究,一些間接的證據(jù)顯示全結腸鏡檢查是有效的。全結腸鏡檢查在對對大腺瘤的檢出的敏感性上比乙狀結腸鏡或乙狀結腸鏡加FOBT更高。使用結腸鏡進行普查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成本較高、病人有明顯的不舒適感和出現(xiàn)并發(fā)癥(如腸穿孔)的風險較大(約2/1000)。而且,全結腸鏡檢查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比乙狀結腸鏡檢查難掌握?;谏鲜鲈颍恍W者認為結腸鏡檢查不適合作為大規(guī)模人群的一種普查方法,可作為高危人群普查的一種選擇性手段。
數(shù)據(jù)表明,35-45 歲開始篩查可以延長壽命、降低癌癥死亡率,但也可能增加潛在危害,為此,建議平均風險人群應在 50 歲開始行結直腸癌篩查。雖然結直腸癌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但死于結腸鏡檢查嚴重并發(fā)癥的風險也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建議 76~85 歲人群應根據(jù)基礎疾病進行個體化篩查;85 歲以上應停止篩查。 建議結直腸癌罹患風險較高的患者更早、更頻繁的進行篩查——如果有一級親屬在 60 歲前罹患結直腸癌,則建議其 35-40 歲時開始進行結腸癌篩查。
大規(guī)模社區(qū)篩查步驟: 以問卷初篩高危人群,進而對高危人群進行腸鏡精篩,具體方案如下: 年齡≥40歲,具有以下一項者可視為高危患者: ①免疫法糞便隱血試驗陽性; ②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 ③本人有癌癥史或腸息肉史; ④同時具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瀉、粘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以慢性闌尾炎史。 如篩檢出腫瘤,按腫瘤治療原則處理; 檢出息肉,切除后每3-5年復查1次腸鏡。 結直腸癌的篩查還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如篩查依從性、糞便DNA檢測的前景及血清學檢測用于篩查的可能前景等,這些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 針對于高危人群的個體化篩查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直接采用結腸鏡檢查進行人群普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腸鏡且有一定的并發(fā)癥風險,因此建議目前對 50~75 歲一般風險人群進行初篩,高危人群再行結腸鏡精篩。 圖. 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的篩查示意圖 結腸鏡下活檢病理檢查是診斷結直腸癌的金標準。 初篩確立的高風險人群,進一步行全結腸鏡檢查,并個體化配合使用色素內鏡和(或)電子染色內鏡;疑有問題處應予以活檢進行病理診斷。對于伺機性篩查不易做年齡限制,不考慮性別差異,推薦規(guī)范化全結腸鏡檢查作為伺機性篩查精查手段。 1.對于無異常者篩查的間隔時間不應超過10年; 2.對于有一級親屬家族史者建議40歲開始篩查,以后每5年1次; 3.對于以往有腸道低風險腺瘤史者在治療后5-10年內復查腸鏡,高風險腺瘤史者在治療后3年內復查腸鏡,如果第一次復查未見異常以后可以延長隨訪時間間隔至5-10年; 4.對于結腸癌根治后的患者建議術后1年內復查腸鏡,以后每2-3年復查腸鏡,對于直腸癌根治后患者前3年內每3-6個月復查一次腸鏡,以后每2-3年復查一次腸鏡,對于有子宮內膜癌以及卵巢癌的患者建議自診斷之日起每5年1次腸鏡檢查; 5.對于炎癥性腸病的病人在癥狀出現(xiàn)以后8-10年開始篩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