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傳》是用來聞述、解釋《易經(jīng)》的,共分為七個部分: 1.《傳)上下兩篇一一(易經(jīng))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彖曰”,也叫做錄辭”。彖是“斷”的意思,彖辭用來論斷一卦的卦象、卦德和六爻的排列。 2.《象傳》上下兩篇一每卦的“彖曰”后面,緊接著是“象曰”,稱為大象,總論這一卦的象;每一卦有六爻,爻辭后面的“象曰”,叫做小象,分論這六爻的象。象的功能,在模擬萬物的形態(tài)和事理。 3.《系辭傳》)上下兩篇一一系的意思是聯(lián)絡,把易道的義理,聯(lián)系起來,相當于(易經(jīng)》的總論或通論,并不局限于哪一卦或哪一爻。上篇以形而上的道體為主,下篇篇以形而下的器用為主,合起來可以稱為“易大傳”。 4.《文言傳》一篇乾卦和坤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和第二卦,稱為“易的門戶”。其余六十二卦,都由這兩卦互動、交感所形成。易道變化、陰陽交易,都以乾坤為本。這兩卦的卦辭和爻辭,顯得特別重要,所以各加文言傳,以詳細解釋,很可能是后世易學家的見解所輯錄而成。 5.《序卦傳)一篇一一說明六十四卦的次序和排列的理由。 6.《說卦傳)一篇一一說明八卦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八卦相重的由來。 7.《雜卦傳)一篇一一解釋六十四卦的卦名。以上七個部分,一共十篇,稱為“十翼”,表示易學起飛的十只翅膀。相傳為孔子所作,也有學者認為是集體創(chuàng)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