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 廬山天下悠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 這是《詩經(jīng)》中的《周南·桃夭》,它是一首在婚禮上表達贊美和祝福的詩,也是中國第一首用桃花比喻美女的詩。 陽春三月,正是桃花吐妍的時節(jié),桃花的嬌美常讓人聯(lián)想到生命的豐潤。 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除了這首《周南·桃夭》,還有不少關(guān)于桃花的膾炙人口的作品。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span> 崔護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span> 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span> 唐伯虎的“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span>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這些文學(xué)作品中,陶淵明和白居易筆下“桃花”的創(chuàng)作地都在廬山。 有趣的是,陶淵明的“桃花源”在山麓,白居易的“山寺桃花”在山頂。因為海拔的緣故,山麓的桃花“落英繽紛”后,山頂?shù)奶一ú艅倓偤拧?/span> 陶淵明的家在廬山山麓一個叫上京村的地方。 陶淵明在青年時曾立下“大濟蒼生”之志,也做過江州祭酒、彭澤令之類的小官,卻因不愿曲意奉承,仕途不暢。 41歲那年,當(dāng)了八十多天“彭澤令”后,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而掛印辭官,回到了家鄉(xiāng)廬山隱居。 廬山的山水田園使陶淵明的生活無比愉悅,在這里,他耕地,采菊,交游,飲酒,寫詩......找到了他的“世外桃源”。 在這里,他創(chuàng)作了《歸園田居》、《飲酒》、《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等大量文學(xué)作品,傳誦千古。 “桃花源”是一處質(zhì)樸自然的世界,陶淵明在這里找到了廬山這座世外桃源,并成為了中國田園詩的開山鼻祖。 如今,在山麓“桃花源”康王谷里,“茶圣”陸羽品評的“天下第一泉”——谷簾泉依舊沿石壁飛流噴涌,散落數(shù)十百縷,流淌了數(shù)千年。 汲上一壺“干腴清冷”的谷簾泉水,取廬山云霧茶煮之。在唇齒之間回蕩起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魏晉風(fēng)骨,以及那“桃花源”里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生活。 時光流轉(zhuǎn)四百余載,沿著山麓而上千余米,當(dāng)“人間四月芳菲盡”,廬山山上大林寺的桃花始盛開。 大林寺的寺址在如今花徑的東側(cè),這里是白居易詠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時,筑草堂于廬山,寄情在山水之間。 暮春時節(jié),白居易與友人同游廬山大林寺,此時已是農(nóng)歷四月,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謝,而大林寺附近的桃花卻剛剛盛開。驚喜異常的白樂天欣然賦詩,歌詠這人間春色的歸處。 而他,也尋見了自己心靈的歸處,留下了“廬山以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的感慨。 白居易是唐代文壇上閃耀時間最長的一顆星,他寫的歌詠廬山的詩篇數(shù)量為歷代文人之首,甚至年過七旬,還從洛陽寄詩——《寄題廬山舊草堂兼呈二林寺道僧》。 穿越歷史的時空,從陶淵明和白居易筆下的“桃花”去廬山探古尋幽,不失為一場浪漫的旅行。 如今全球氣候變暖,花期提前,廬山花徑的桃花早已不在農(nóng)歷四月綻放了,但仍要到公歷四月初才會盛開。 待到人間四月天,暮春桃花盛開,李櫻點綴,群蜂飛舞,花香醉人。 在廬山,四月桃花,兩人一馬,明日天涯。 |
|